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理念. 組織團體. 寺院及精舍. 教育文化.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法鼓山入口山徽石,源自佛陀轉法輪的 說法印. 法鼓山 (英語: Dharma Drum Mountain ,縮寫 DDM ;或 Fagushan ),為創立於 臺灣 的 大乘佛教 團體,創辦人為 釋聖嚴 法師,被民間歸類為 台灣佛教四大山頭 之一。 總本山 位於 新北市 金山區 三界村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在全台灣各地設有道場分支,在 香港 、 東南亞 、 北美地區 也設有海外道場。 法鼓山由 釋東初 禪師創建的「中華佛教文化館」與「農禪寺」發展而來。 1955年,東初老人於北投興建中華佛教文化館,推動佛教文化、開辦冬令救濟。

  2. 2024年3月23日 · 并以佛教经典中经常出现的精舍为名意指为精进修行的地方借此提醒四众以佛法修证为依归目前成立的精舍有兰阳精舍花莲基隆精舍中山精舍三民精舍等。 中华佛教文化馆 [编辑] 中华佛教文化馆创立于公元1955年。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00年2月27日,時任台灣 總統 李登輝到中台寺在桃園巨蛋體育場舉行的「中國世紀佛教協進會」成立大會,頒贈了「護國護教」匾額給同時也是佛教協會第一任理事長惟覺老和尚。 中台寺的惟覺老和尚則是早於大會之前,就已表態支持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連戰並期待信眾一體挺連,惟覺在李登輝 ...

  5. 理念. 組織團體. 寺院及精舍. 教育文化.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法鼓山入口山徽石,源自佛陀轉法輪的 說法印. 法鼓山 (英語: Dharma Drum Mountain ,縮寫 DDM ;或 Fagushan ),為創立於 臺灣 的 大乘佛教 團體,創辦人為 釋聖嚴 法師,被民間歸類為 台灣佛教四大山頭 之一。 總本山 位於 新北市 金山區 三界村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在全台灣各地設有道場分支,在 香港 、 東南亞 、 北美地區 也設有海外道場。 法鼓山由 釋東初 禪師創建的「中華佛教文化館」與「農禪寺」發展而來。 1955年,東初老人於北投興建中華佛教文化館,推動佛教文化、開辦冬令救濟。

  6. 釋聖嚴 法師 (英語: Sheng-Yen ,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 [1] [2] ),俗名 張保康 , 江蘇 常熟 人,知名 佛教 比丘,佛學弘法師兼 教育家 。. 為 法鼓山 與 法鼓宗 創辦人, 禪門 曹洞宗 第51代傳人, 临济宗 第57代傳人。. 聖嚴法師於少年 出家 為 沙彌 ,1949年 ...

  7. 傳統四大名山 [編輯] 興起於台灣日治時期的傳統四大名山,皆屬於門,亦稱「四大法脈」或「四大法派」。 [1] 月眉派 - 基隆月眉靈泉寺,派祖是善慧法師。(曹洞宗) 觀音山派 - 台北觀音山凌雲寺,派祖是本圓法師。(臨濟宗) 法雲寺派 - 苗栗大湖法雲寺,派祖是覺力禪師。

  8. 大溪齋明寺. 臺灣正體. 工具. 座標 :24.889132°N 121.274466°E. 大溪齋明寺 ,是位於 臺灣 桃園市 大溪區 員林里的觀音寺,初建於道光末年(1840年代),原為 先天道 的齋堂,今為 桃園市定古蹟自1999年由 法鼓山 僧伽 管理。 沿革 [ 編輯] 齋教時期 [ 編輯] 位在大溪鎮 員林里 的齋明寺,是大溪最古老的禪寺 [1] [2] 。 齋明寺第六代住持會觀居士(江張仁)說明寺史可追溯到道光末年,當地農人李阿甲至浙江 普陀山 法雨寺 出家受戒,法號性悅。 回來後在此結草廬建立私人修行的佛堂,供奉請回 觀世音菩薩 等諸佛,取名「福份寺」 [3] [4] 。 主祀觀世音菩薩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