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999年. 談判. 結局. 後續. 參考文獻. 參見. 科索沃戰爭. 「 科索沃 戰爭 」或「 科索沃衝突 」這個名詞通常是用來描述兩場接續的並且有時相當類似的武裝衝突。 內戰後隨即發生了國際衝突,分別為: 1996年-1999年 : 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 ( 塞爾維亞 )的安全部隊,與 科索沃解放軍 (一支追求 科索沃自治省 獨立的 阿爾巴尼亞人 游擊隊 )之間的內部戰爭。 「科索沃戰爭」這個名詞多指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這78天 北約對南斯拉夫的空襲行動 ,為國際衝突。 背景 [ 編輯]

  2. 1999年. 谈判. 结局. 后续. 参考文獻. 参见.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 戰爭 」或「 科索沃衝突 」這個名詞通常是用來描述兩場接續的並且有時相當類似的武裝衝突。 內戰後隨即發生了國際衝突,分别为: 1996年-1999年 :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 塞尔维亚 )的安全部队,與 科索沃解放軍 (一支追求 科索沃自治省 獨立的 阿爾巴尼亞人 游擊隊 )之间的內部戰爭。 “科索沃战争”这个名词多指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这78天 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行动 ,为國際衝突。 背景.

  3. 2017年10月7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爭取獨立覺得跟對方不屬同一國只有部分國家承認進不了聯合國這個和台灣處境很類似的國家正是位在巴爾幹半島的科索沃」。 1913年巴爾幹戰爭結束後形勢圖右邊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粉紅色),兩條紅線間是土耳其在戰爭後領土異動的範圍左上角的塞爾維亞深藍色新拓南方疆土淺藍色),科索沃就在其中。 |Photo Credit: @Wiki Public Domain. 南斯拉夫聯盟行政區劃,由塞爾維亞(深黃色)和蒙特內哥羅組成(藍色)。 塞爾維亞下轄兩個自治省(淺黃色),分別是北方的佛伊弗迪納、南邊的科索沃。 |Photo Credit: @Wiki Public Domain.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 Louis Lo
  4. 科索沃戰爭以大規模空襲為作戰方式美國為首的北約憑藉占絕對優勢的空中力量和高技術武器 南斯拉夫聯盟 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進行了連續78天的轟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傷12條鐵路被毀50架橋樑被炸20所醫院被毀40%油庫和30%的廣播電視台受到破壞經濟損失總共達2000億美元科索沃戰爭是一場背景深刻影響廣泛的現代局部戰爭對世紀之交的國際戰略格局和軍事理論的發展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戰爭結束後, 俄羅斯 徹底被擠出了 東歐 原有勢力圈。 基本介紹. 名稱 :科索沃戰爭. 地點 :南斯拉夫科索沃地區. 時間 :1999年3月24日—1999年6月10日. 參戰方 : 科索沃解放軍 , 北約 , 南斯拉夫聯盟. 結果 :南斯拉夫聯盟軍隊撤出科索沃.

  5. 2009年6月10日 · 2009年6月10日. 1999年6月10日北約領導的歷時78天的科索沃戰爭終於結束這場戰爭的目的在於打擊塞爾維亞,科索沃和蒙特內哥羅境內的軍事及民用目標迫使米洛舍維奇做出讓步10年之後再看這場戰爭雖然科索沃獲得了形式上的獨立但事實上依賴於國際社會的保護德國軍隊的士兵仍然在國際維和部隊的框架下在科索沃執行任務。...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04年3月24日 · 假如沒有北約的空襲,又會發生什麼呢? 也許至少有一百萬科索沃阿族人至今仍生活在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的難民營中。 米洛舍維奇依舊穩坐貝爾格萊德的總統寶座而不是被關押在海牙前南戰犯法庭科索沃的游擊戰依舊繼續也許我們已經歷了馬其頓的一場戰爭一幕無法想像的恐怖場景。 結論是明確的,儘管北約的決定是沉重和嚴厲的,但是卻因此而避免了更大的犧牲和損失,故而,這一決定是正確的。...

  8. 2009年3月24日 · 十年前科索沃戰爭時的前南斯拉夫士兵 圖片來源: AP. 廣告. 1999年3月汲取了克羅埃西亞和波士尼亞戰爭教訓的北約在法國和談失敗後當即決定阻止"種族清洗活動"的再度發生當時北約秘書長索拉納首次下令歐洲軍團總司令卡拉克展開所謂的"域外行動"。 這是北約歷史上的首次"人道干預",由此踏上了國際法的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