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7日 · 祝年豐說從疼痛可以稍加區分疾病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做超聲波可避免誤診因為胃膽囊跟胰臟位置很近很容易誤診3大營養素可預防胰臟癌 台灣營養師黃淑惠指出有一些研究報告發現某些營養素有助於預防胰臟癌的發生葉酸與維他命 ...

  2. 2021年10月14日 · 胰臟位於腹腔深處夾在胃部大小腸及背脊同時連接十二指腸的器官。 (圖片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胰臟癌可分為外分泌腫瘤和內分泌腫瘤當中又以胰臟管腺癌最常見。 胰臟癌是本港第六大癌症殺手,每年有近500人因胰臟癌死亡。 臨床上有高達85%病患被確診時,已是晚期無法開刀,而該15%有機會開刀的病患當中,仍有80%的人術後會復發。 檢查前飲奶茶 可增加發現率? 檢查是否患上胰臟癌有很多方法,醫生一開始會透過臨床檢查為病人作初步診斷,例如觀察眼白和皮膚有否泛黃、以手按壓病人腹部,了解病人有否感覺疼痛等。 如有需要會安排驗血、超聲波檢查、腹部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等檢查。 若臨床檢查未有發現異樣,醫生會為患者驗血作進一步檢查。 (圖片:Shutterstock)

  3. 2024年1月15日 · 台灣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表示胰臟囊性腫瘤又稱為胰臟囊腫胰臟水泡許多人檢查發現胰臟長囊腫後相當擔心是罹患癌王胰臟癌不過大家大可不必太緊張因為胰臟水泡有機會自己消失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7月10日 · 網上圖片胰臟功能 兼顧血糖及消化系統. 胰臟位於後腹腔是一個狹長型器官負責內分泌外分泌的功能。 在「內分泌」方面,胰臟的內分泌細胞主要製造胰島素、升糖素、體抑素等,來調控血糖。 當胰臟未能製造胰島素,血糖濃度就會過高,並引致糖尿病。 在「外分泌」方面,胰臟將分泌物送進消化道裡,將各種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以利吸收,胰臟的外分泌細胞每天可以製造1200至1500毫升的胰液,消化蛋白質、脂肪、澱粉及多種酶素。 胰臟癌每年新症數量(香港防癌會圖片) 胰臟炎症狀 有機會併發糖尿病及胰臟癌. 胰臟炎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 急性 胰臟炎的症狀是 上腹部疼痛 ,較常引發的主因是喝酒、膽結石、高三酸甘油酯,也會因為膽胰管異常、十二指腸有瘜肉或腫瘤、高血鈣、基因突變或胰臟腫瘤等。

    • 胰臟癌易致死3大原因
    • 少於半數確診時能做手術
    • 驗血、超聲波難發現
    • 正電子掃描
    • 早期檢測有方法?

    胰臟癌不算常見,卻是香港第六大致死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08年至2017年間胰臟癌的發病人數只有6080人,死亡人數卻達5613人。外科醫生夏威指出,一旦已出現擴散,胰臟癌5年存活率可低於5%;而死亡率如此之高,主要與幾個原因有關: 1. 手術風險高 胰臟癌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療,就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但前提是癌細胞並沒有擴散,而且病人的身體狀況能承受,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而由於胰臟的結構和位置很複雜,即使可進行手術,手術難度也相當高,也可能有嚴重併發症及死亡風險。 2. 容易擴散 因着胰臟的結構,胰臟癌是很易潛伏在周邊的脂肪、淋巴或血管的組織,令病情到達中後期時,癌細胞很常見已經局部侵犯了附近器官,無法進行手術,只能採取姑息性治療,例如電療、化療、藥物治療等,希望拖慢病情惡化的速...

    然而,胰臟癌能否及早發現會直接影響手術的可能性,乃至存活的機會。夏醫生說,可能少於一半患者在確診時是可以接受手術,因為不少情況是出現了症狀才檢查,病情已擴散;反而另一類患者可能是進行身體檢查時偶然發現腫瘤,腫瘤未發展到很大,手術切除機會就會較大。 最理想的做法,是像不少癌症一樣,追蹤高危族,定期安排檢查,在早期找出患者。而綜合醫院管理局和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得知,從數據上胰臟癌較常見發生在45歲以上人士身上,而且很多「中」了以下因素: • 吸煙 • 糖尿病 • 超重 • 患慢性胰臟炎 • 有相關家族病史 不過,夏醫生指,目前醫學上仍未肯定會引致胰臟癌的因素,未能確定高危族群,「與遺傳、性別、飲食等似乎沒很顯著的關係,就算是慢性胰臟炎和胰臟癌之間...

    如果擔心,定期體檢又能否當保險?原來未必,因為一般檢查很難找出胰臟癌!夏醫生解釋,胰臟位於後腹,被胃等器官擋住,一般的腹部超聲波未必看到異常;而驗血查看癌指數,靈敏性和準確性也不太高,「(指數)受很多因素影響,或會出現假陽性、假陰性,只能當參考」,要準確診斷須經過一系列專門檢查,其中比較主要的項目包括(按圖): 驗血(主要檢查癌指數CA19-9或CEA) 檢驗血液中有沒有出現可能涉及胰臟癌的某些蛋白質,不過,有可能出現指數高但並非患癌(假陽性)或指數正常卻患癌(假陰性),所以不會用作診斷唯一依據,而是會視為診斷的其中一個參考數字,判斷需否進行其他檢查。 影象檢查

    先把帶有放射性的葡萄糖注入血液循環,由於癌細胞的新陳代謝比普通細胞高,會吸收更多葡萄糖,放射性葡萄糖就會積聚在有大量癌細胞的地方,再透過掃瞄偵測高濃度放射性元素的部位,就可判斷胰臟有沒有癌細胞。 抽取細胞組織:內窺鏡超聲波 常用在患者已透過多項檢查懷疑胰臟有腫瘤,卻未能確定是否惡性的情況。由於很大部分的胰臟是緊貼着胃,可先以內窺鏡進入胃部,然後在胃壁對胰臟進行超聲波,更清楚看到胰臟,並進行細針穿刺(FNA)抽取腫瘤細胞組織,進行化驗。

    目前發現胰臟癌主要是依靠症狀,正確診斷胰臟癌幾乎像「過五關斬六將」,不但要患者留意到微小的異常,醫生也要察覺到可能是與胰臟有關,再安排檢查。 不過,夏醫生表示,只要腫瘤大於一厘米(病情屬早期)已可靠以上的影像檢查看到,如果真的覺得有需要定期檢查,接受增強性電腦掃瞄是最起碼的選項,「幅射和顯影劑對人體影響相對較小……始終愈準確的檢查愈高風險,如以內窺鏡超聲波抽取腫瘤細胞組織是最準確的診斷,但就可能傷到胃部或引致嚴重併發症,一般是『迫不得已』才考慮。」 相關文章:【體檢】3種檢測發現早期癌症 有家族病史高危可及早驗癌指數

  6. 2019年10月22日 · 撰文:照護線上. 出版: 2019-10-22 08:02 更新:2020-04-30 12:42. 和心臟肝臟腎臟比較起來胰臟的知名度小了許多很多人對於胰臟的功能都不甚了解其實胰臟負責多項任務每一樣都非常重要胰臟位於後腹腔長度約18公分看起來不甚起眼但胰臟可是兼具內分泌外分泌的功能啊。 所謂的「內分泌」是將分泌物送進血液裡,循環全身以發揮作用,胰臟的內分泌細胞主要可以製造胰島素(insulin)、升糖素(glucagon)、體抑素(somatostatin)等,負責調控血糖。 「胰島素」能增加周邊組織吸收葡萄糖、促進肝臟合成肝醣;「升糖素」能促使肝醣分解,提高血糖。

  7. 2023年5月15日 · 胰臟屬於消化道器官的一部份是一個位於腹腔深處夾在胃部大小腸及背脊同時連接十二指腸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幫助消化同時製造胰島素調節血糖因為它隱身於胃部後方一般超聲波無法穿過胃就難以發現該部份的癌症胰臟癌屬於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故難以在初期被發現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的病人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發現患上胰臟癌導致不少病人每每發現患病時已到了癌症晚期錯過治療黃金時間降低存活率。 即使可以進行切除手術,病人的存活時間亦較其他癌病患者為短。 胰臟癌可分為外分泌腫瘤和內分泌腫瘤,當中又以胰臟管腺癌最常見。 胰臟癌是本港第四大癌症殺手,光是二零二零年就有逾800人因胰臟癌死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