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11月9日 · 如何及早察覺胰臟癌病徵? 胰臟癌死亡率高、復發率高。 胰臟位於腸胃後方,一般難以透過深腹檢查檢測。 通常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香港興業主席「愉景灣之父」查懋聲因胰臟癌離世(按圖了解👇👇👇): + 1. 相關文章:「愉景灣之父」查懋聲癌症復發逝世 享年77歲 早年曾中槍. 什麼是胰臟癌? 胰臟,又稱胰臟腺(Pancreas),是消化系統中的一個器官,會透過當中的外分泌腺釋放有助於消化的酶來分解食物,方便身體細胞吸收和使用,另外亦會經內分泌腺分泌有助調節血糖水平的胰島素,用以處理身體攝取的糖分。 由於胰臟位於腸胃後方,一般難以透過深腹檢查檢測。 通常發現時已經是晚期,細胞失去控制,不停繁殖增生,或已於早期擴散到附近其他器官、淋巴結和血管,成為惡性腫瘤。 一般發生在胰臟頭部。

    • 胰臟癌易致死3大原因
    • 少於半數確診時能做手術
    • 驗血、超聲波難發現
    • 正電子掃描
    • 早期檢測有方法?

    胰臟癌不算常見,卻是香港第六大致死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08年至2017年間胰臟癌的發病人數只有6080人,死亡人數卻達5613人。外科醫生夏威指出,一旦已出現擴散,胰臟癌5年存活率可低於5%;而死亡率如此之高,主要與幾個原因有關: 1. 手術風險高 胰臟癌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療,就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但前提是癌細胞並沒有擴散,而且病人的身體狀況能承受,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而由於胰臟的結構和位置很複雜,即使可進行手術,手術難度也相當高,也可能有嚴重併發症及死亡風險。 2. 容易擴散 因着胰臟的結構,胰臟癌是很易潛伏在周邊的脂肪、淋巴或血管的組織,令病情到達中後期時,癌細胞很常見已經局部侵犯了附近器官,無法進行手術,只能採取姑息性治療,例如電療、化療、藥物治療等,希望拖慢病情惡化的速...

    然而,胰臟癌能否及早發現會直接影響手術的可能性,乃至存活的機會。夏醫生說,可能少於一半患者在確診時是可以接受手術,因為不少情況是出現了症狀才檢查,病情已擴散;反而另一類患者可能是進行身體檢查時偶然發現腫瘤,腫瘤未發展到很大,手術切除機會就會較大。 最理想的做法,是像不少癌症一樣,追蹤高危族,定期安排檢查,在早期找出患者。而綜合醫院管理局和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得知,從數據上胰臟癌較常見發生在45歲以上人士身上,而且很多「中」了以下因素: • 吸煙 • 糖尿病 • 超重 • 患慢性胰臟炎 • 有相關家族病史 不過,夏醫生指,目前醫學上仍未肯定會引致胰臟癌的因素,未能確定高危族群,「與遺傳、性別、飲食等似乎沒很顯著的關係,就算是慢性胰臟炎和胰臟癌之間...

    如果擔心,定期體檢又能否當保險?原來未必,因為一般檢查很難找出胰臟癌!夏醫生解釋,胰臟位於後腹,被胃等器官擋住,一般的腹部超聲波未必看到異常;而驗血查看癌指數,靈敏性和準確性也不太高,「(指數)受很多因素影響,或會出現假陽性、假陰性,只能當參考」,要準確診斷須經過一系列專門檢查,其中比較主要的項目包括(按圖): 驗血(主要檢查癌指數CA19-9或CEA) 檢驗血液中有沒有出現可能涉及胰臟癌的某些蛋白質,不過,有可能出現指數高但並非患癌(假陽性)或指數正常卻患癌(假陰性),所以不會用作診斷唯一依據,而是會視為診斷的其中一個參考數字,判斷需否進行其他檢查。 影象檢查

    先把帶有放射性的葡萄糖注入血液循環,由於癌細胞的新陳代謝比普通細胞高,會吸收更多葡萄糖,放射性葡萄糖就會積聚在有大量癌細胞的地方,再透過掃瞄偵測高濃度放射性元素的部位,就可判斷胰臟有沒有癌細胞。 抽取細胞組織:內窺鏡超聲波 常用在患者已透過多項檢查懷疑胰臟有腫瘤,卻未能確定是否惡性的情況。由於很大部分的胰臟是緊貼着胃,可先以內窺鏡進入胃部,然後在胃壁對胰臟進行超聲波,更清楚看到胰臟,並進行細針穿刺(FNA)抽取腫瘤細胞組織,進行化驗。

    目前發現胰臟癌主要是依靠症狀,正確診斷胰臟癌幾乎像「過五關斬六將」,不但要患者留意到微小的異常,醫生也要察覺到可能是與胰臟有關,再安排檢查。 不過,夏醫生表示,只要腫瘤大於一厘米(病情屬早期)已可靠以上的影像檢查看到,如果真的覺得有需要定期檢查,接受增強性電腦掃瞄是最起碼的選項,「幅射和顯影劑對人體影響相對較小……始終愈準確的檢查愈高風險,如以內窺鏡超聲波抽取腫瘤細胞組織是最準確的診斷,但就可能傷到胃部或引致嚴重併發症,一般是『迫不得已』才考慮。」 相關文章:【體檢】3種檢測發現早期癌症 有家族病史高危可及早驗癌指數

  3. 2024年5月15日 · 如何早期發現胰臟癌?林相宏提醒,絕對要從高風險族群還沒有症狀時候,就開始篩檢。 先天風險: 1、胰臟癌家族史,此種病患發生胰臟癌的年紀往往較年輕,常常小於50歲。2、特定遺傳基因突變者,除了胰臟癌外,同時也容易罹患乳癌、卵巢 ...

  4. 2020年10月27日 · 患胰臟癌症狀難察覺,靠平日驗血又能否檢查出患胰臟癌呢? 胰臟癌早期難發現,但不少人都聽過驗血檢查,以癌症指數來得知患癌的風險。 但驗血檢測又是否準確?

  5. 2023年12月14日 · 目前胰臟癌缺乏有效的篩檢方式,醫師建議留意異常症狀,包括「有糖尿病上腹痛或背痛體重減輕黃疸茶色尿合併灰白便、不明原因胰臟炎、脂肪便」等7症狀。 「胰臟癌」在今年首度進入台灣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前10名,引發民眾關注。 胰臟癌篩檢方式,原理及缺點(按圖👇👇👇) + 13. 相關文章:胰臟癌|男子患癌因愛吃甜? 疲累消化不良竟是先兆 預防3個習慣. 台灣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胰臟癌的原因至今仍不明確,但依據胰臟癌發生個案可找出高危險族群,例如「好發於60歲以上的年長者、有家族遺傳及有遺傳慢性胰臟炎的人、糖尿病者、有抽煙者、家族中有遺傳性結腸癌、乳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家族史」等8族群較容易得到胰臟癌。 相關文章:胰臟癌︱為何難發現?

  6. 2020年9月21日 · 胰臟癌的症狀 早期胰臟癌,連醫生也難發現。與許多癌症一樣,胰臟癌發病早期不會有明顯症狀,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也很易錯過!按下圖看清胰臟癌症狀👇👇👇:

  7. 2024年2月24日 · 台灣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在Facebook專頁發文提醒,胰臟癌風險有分先天和後天因素,先天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家族史,其中家族史有胰臟癌乳癌、大腸癌都要小心,因為基因有些會重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