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15日 ·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謝瑜芳分享某日起床後突然感覺膝蓋活動時有些緊繃蹲下時能感到明顯壓力和不舒服感剛開始以為是為剛生產完導致膝蓋老化而產生的關節積水經復健科呂學智醫師檢查並探究原因後診斷為雙膝髕骨外翻經過3個月的復健治療已擺脫膝蓋卡卡不順與疼痛感在復健職場上協助更多病人進行物理治療

  2. 2020年11月20日 · 健康. 2020-11-20 04:30:00. 醫理: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日報. 為甚麼膝部後面疼痛分享膝後疼痛問題困擾不少長者運動愛好者或長期站立人士膝部是一個複雜的結構被多條韌帶肌肉筋腱筋膜滑囊等組織包圍膝關節內亦有關節囊軟骨半月板前後十字韌帶以上任何一個組織出現問題或病變也可以對膝關節的穩定性構成影響或引起痛症。 運動愛好者長期需要跑跳,容易累積勞損膝痛及急性扭傷。 較常見的勞損症狀是後大腿膕繩肌 (Hamstring)或者膕肌 (Popliteus)肌腱炎;跳躍落地或跑動發力不當,亦容易急性扭傷膝部後大腿或小腿肌肉,拉傷肌肉位置感覺像是突然被大力踢了一腳,然而便開始出現步行困難及紅腫發熱,甚至瘀黑。

  3. 2024年2月23日 · 以下8個關於膝關節炎的問題看看你能答對幾多。 1. 治療膝關節炎一定要做手術? 不一定。 初期多以藥物及物理治療等緩解症狀,若病情況嚴重則可能需要進行關節置換才能解決問題。 2. 膝關節炎與穿著高踭鞋有關? 不一定。 但長期穿著高踭鞋可能令走路的加量分布不平均,從而增加關節炎的風險。 長期穿著高踭鞋可能令走路的加量分布不平均,從而增加關節炎的風險。 3. 膝關節炎發作與天氣有關? 落雨不會產生膝關節炎,但天氣變化會加重本來的症狀。 4. 膝關節炎不能做運動? 不一定。 炎症發作時宜休息,而平日可進行適量運動有助減輕症狀,但就要避免加重膝蓋負荷的運動。 5. 父母有膝關節炎會增患病風險? 家族病史會增加患病風險,但可以透過健康生活模式有效預防。 6. 體重增加只會對膝關節加重同等負荷?

  4. 2023年11月12日 · 2023-11-12 18:30:05. 膝關節退化疼痛 竟是行路姿勢引起? 分享: 早期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不一定需手術治療可藉由體重控制適當運動充足休息及藥物來控制但如果損壞嚴重就會建議手術治療53歲林姓婦女覺得右腳膝蓋疼痛無力蹲不下去求診發現膝關節退化醫生看著林婦走入診間的步態發現她走路姿勢不正確詢問後原來是她工作時左腳曾不慎踢到鐵條而受傷因為疼痛所以走路重心多改放右腳長期不正確的走路姿勢可能就是導致右膝軟骨磨損的原因診視後確診右膝退化性關節炎在安排半套人工膝關節置換後疼痛感消失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膝蓋加速退化 嚴重影響生活.

  5. 2015年5月3日 · 追蹤. 查看此作家更多文章. 年過五十歲膝蓋因退化而疼痛可說是司空見慣然而如果正值壯年膝蓋卻經常感到疼痛就需要注意了疼痛無疑是一種警號但卻很少人留意不同的疼痛感覺其實患者如能清楚說出疼痛的感覺是有助於醫師更能準確地診斷問題的徵結所在導致疼痛的根本原因某些患者因為職業關係而直接導致膝蓋疼痛。 譬如一些佣人或家庭主婦需要跪地擦地.

  6. 2024年1月30日 · 分享:. 膝蓋痛 應多鍛煉還是靜養?. 當膝蓋受傷或不明原因感到疼痛時有時醫生會建議先不要做太大範圍的活動以免加重症狀而有時醫生又 ...

  7. 2023年3月31日 · 2023-03-31 04:29:54. 醫理: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日報. 內側膝痛解密認識鵝掌滑囊炎及防護. 分享膝蓋痛是臨床上很常見的問題當膝蓋內側出現疼痛的時候除了內側半月板或內側韌帶受傷等原因之外亦有可能是鵝掌滑囊炎。 鵝掌肌腱是由縫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所組成的聯合肌腱,位置在膝蓋內側關節面下5公分脛骨上端處。 它的外形有如鵝的足部,因此稱為「鵝掌」,並主要負責膝部彎曲。 鵝掌滑囊位於鵝足肌鍵與脛骨之間,以減少肌腱與骨頭之間的摩擦。 重複地彎曲和伸直膝部的時候會令鵝掌滑囊的壓力增加,形成鵝掌滑囊炎。 任何年齡層的人士都有可能患上鵝掌滑囊炎,尤其是膕繩肌過緊或經常參與足球、籃球等需要重複彎曲膝部的人士較容易患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