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7日 · 疾病家屬劉慧芳表示,10多年前,她的先生開始出現怪異的行為,個性大幅改變、易怒,甚至被拐騙離家,被詐騙組織移轉了上億元的資產。 讓劉慧芳更害怕的是,詐騙組織不斷的恐嚇,半夜的無聲電話,讓她的生活飽受煎熬,到現在還在看精神科醫師。 「當時我並不知道,先生其實是血管型失智症,」劉慧芳語帶哽咽,當時她下定決心提出法律訴訟,然而,過程非常艱難,法官連台大、榮總的診斷證明都不接受,法律判斷結果,財產只拿回了一成不到。 家人反目在失智門診成常態 醫師建議2招保護自身權利.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醫師劉慕恩也表示,隨著失智症比例越來愈高,在老年門診中,幾乎天天都上演著跟失智者相關的紛爭。

  2. 2024年3月16日 · 等待奇蹟,不如為自己留下努力的軌跡期待運氣,不如堅持自己的勇氣 ——台灣羽球國手 李洋 1. 整理包/新冠肺炎確診症狀已改變!2 點跟流感最不一樣、最新變異病毒JN.1是

    • 醫道、學道跟商道失衡,細胞療法空畫大餅
    • 細胞產業何時超越半導體?秘心吾:我們在等一個明星商品
    • 產業需求看得見!解決現有困境即是巨大突破
    • 細胞治療難掌握療效,醫師吃力不討好
    • 自動化生產改寫市場現況,法規到位即可起飛

    「細胞療法可以分為醫道、學道跟商道,這是從 3 個截然不同的角度來看同一件事。如果細胞療法要成功普及,商道是手段,可是你的根基在於醫道跟學道。」 細胞療法的需求,在於目前主流醫學沒辦法解決得很好,或者是解決的方式會有很多副作用,病人才會出現對於細胞療法的需求。商人看到了心態,把細胞抬了出來,可是他們並沒有醫學(臨床經驗和數據)跟科學(先進的製程)的基礎來支持這件事情。 細胞療法被吹上了天,製程卻跟不上,「三道失衡」終究讓產業陷入困境。

    秘心吾指出困境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一個明星產品! 就以半導體為例,當蘋果手機出現,一枝獨秀並受到眾人追捧,賈伯斯才有辦法反過來要求製程的提升,進而帶動整個產業提升。 蘋果手機剛出來時,晶圓大約做到14、12奈米左右,但是蘋果手機為這個產業灌入大量活水,賈伯斯有錢研發下一代產品,台積電為了配合,就會去研發,良性循環的結果就是,現在的晶圓已經做到3奈米。 市場會給產業最真實的評價。秘心吾指出,每個成熟的產業,龍頭跟第二名一定是幾十倍以上的差距,就像蘋果跟三星手機部門,台積電與聯電。 細胞產業有龍頭了嗎?雖然市面上已有不少細胞公司,也都掌握著一定的亮點讓自己上市,但是目前來說,第一名的公司跟第二名差不到一倍。「這樣的表現叫平均,在產業來看就是平庸,整個產業沒有亮點。這個產業只是存在著,但沒法提升。...

    細胞治療的亮點在哪裡?其實醫生們都知道。無論哪一科的醫師,都可以舉出目前醫療的困境。而這些困境就是細胞治療的亮點所在。 舉例來說,目前的醫療再進步,都無法解決耳蝸毛細胞死亡造成的聽損問題。秘心吾表示:「如果有一天,你聽到一個科學家可以在體外利用幹細胞成功分化出耳蝸毛細胞,並且有公司可以用先進的製程來量化、標準化並符合法規製作細胞,交給醫生施打,治療效果也很不錯。這樣的故事只要一出來,生技產業的飆升速度會比半導體的摩爾定律還要快。」 同理,如果心臟可以再生、腎臟可以再生,各科的醫療極限都會有巨大的突破。因此,產業的問題絕對不是「找不到明星產品」。

    既然學術成果到位,又已經看到了市場需求,細胞療法怎麼還沒有飛躍性的成長?答案是:醫生不敢用。 「醫生不太可能自己去做細胞,因此要跟公司合作。這些細胞公司需要投入重金蓋廠房、請人來操作培養細胞,算下來成本驚人。但是人工培養的細胞,一定會有誤差,誰能夠保證一定有效果?」 秘心吾指出,一次細胞治療動輒幾百萬,廠商的成本佔了大半,醫生最後分到的只是微乎其微的零頭,卻需要面對病人、承擔幾乎所有的責任。試問,有哪個醫生願意冒這樣的風險?

    細胞療法要成長,首先要讓醫師有信心,不僅對細胞療法有信心,還要對細胞製程都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因為臨床醫師是細胞產品的終端使用者(End user)。 而這個問題,是永遠沒辦法用人工培養細胞來解決的。即使是受過最好訓練的人員,也沒辦法保證自己無時無刻生產出來的細胞,都具有同樣的品質。 因此,秘心吾於 5 年前開始投入自動化細胞製程的研發,一直到現在,他親自參與研發的機台,已經連續 3 年不間斷的學習養細胞。由於系統的完善,即時秘心吾人在國外,只要連線主機,即可遠端操作製成。 自動生產解決了人工的不穩定性,封閉式的機器,也避免了細胞培養過程中最怕遇到的污染問題。隨著機器的深度學習越來越成熟,製造細胞的質與量超越人工生產早已不是問題。 目前,台灣的法規尚未批准使用自動化方式生產細胞。不過秘心吾對...

  3. 2021年8月21日 · 本研究已於 2020 年 12 月發表於美國癌症免疫治療學會(Society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SITC)官方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所以從動物實驗發現,只要能讓 VEGF 融合蛋白抑制過度血管新生、抑制癌細胞缺氧代償作用(HIF-1α 路徑)、減少巨噬細胞極化成促腫瘤生長的 M2 巨噬細胞、並減少分泌 VEGF-A、IL-6、TGF-β 等激素,就能改善免疫抑制的腫瘤環境,讓免疫檢查點 PD-L1 的合併免疫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李岳倫說,團隊繼續以上述「血管正常化」的思維研發 VEGF121-VEGF165 融合蛋白藥物,做到以下幾點: 抑制細胞內外的內皮細胞生長因子 VEGF 訊息傳導.

  4. 2020年3月26日 · 6成胰臟癌發現時已是末期! 化療再手術能打敗高死亡率「癌王」 Posted on 2020 年 3 月 26 日 by 林以璿. 醫界普遍同意,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不少名人不敵胰臟癌過世,包括選擇安樂死的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蘋果創辦人伯斯、聲樂家帕華洛帝等。 胰臟癌不易早期發現、治療難度高、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九死一生」!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發現時6成都癌末. 胰臟癌是一種惡性度極高的癌症,被稱為癌王,近年來,大腸癌、乳癌、肺癌的致死率逐年下降,但是胰臟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不降反升,成為美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地的新癌王。

  5. 2019年1月7日 · 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徐國峯說,看能不能動手術,主要是看有沒有侵犯來決定。 手術不是萬靈丹. 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張渭文說,手術當中要考慮的,除了腫瘤本身之外,還有腫瘤週邊的其他器官,尤其是血管。 「但這牽涉到解剖學上的問題,所以有時很難去跟病人解釋,為什麼切開了之後,卻說『不能切了』,然後再縫起來。 比如讓人聞之色變的胰臟癌,因為胰臟跟膽囊、小腸都有連通,胰臟的胰液、膽囊儲存的膽汁,會一起流入小腸做消化處理,所以要處理胰臟的腫瘤,無可避免一定會需要把膽囊、一部份的小腸一起切除。 而失去這些器官,手術後的功能、傷口恢復,就要看病人的體力跟原本的器官健康程度。

  6. 2018年10月13日 · 眼睛是靈魂之窗,是由充滿透明凝膠的物質的水晶體和虹膜、視網膜、視神經等組織構成的器官,可以接受光線在大腦形成物體影像。 當視力相關的組織受損時,會對視覺產生不良影響。 視力退化的原因. 隨著老化, 白內障 、 青光眼 、黃斑部病變的眼科疾病,也隨之而來;白內障是患者因老化造成的水晶體混濁;青光眼是房水屯積在眼內不能排出,令眼壓增高及視覺神經細胞逐漸死亡。 而黃斑部病變是指視網膜中央區的黃斑部區域,感光功能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出現病變。 以上3種眼科疾病,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病因,不可逆的視網膜和視神經退化會導致視功能嚴重損傷甚至致盲。 幹細胞修復眼睛的優勢. 眼部組織需要移植的幹細胞數量需求少、手術傷口相對小、排斥反應輕、手術操作及評估較簡便,且另一眼可以對照術後復原的狀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