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劉德華和古天樂主演的掃毒2》、張家輝和古天樂主演的使徒行者2》、梁家輝和任達華主演的追龍2》、張艾嘉和趙薇配音動畫繼園台7號都已撤銷報名原訂擔任本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的香港導演杜琪峯動向備受關注 (註)

  2. 她真的「變了」嗎? 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到王薇君是在去年5月的死刑模擬憲法法庭上這是由前大法官許玉秀發起的活動透過模擬大法官會議討論重大社會分歧議題好比死刑是否違憲等。 當時她同樣穿著一身黑,坐在主張維持死刑的律師團那側,一語不發地聽完正反雙方所有辯詞,或許是鮮明的「反廢死」標籤使然,她與主張死刑違憲的「廢死派」並沒有太多交集,直到雙方各自發表想法後,王薇君日後的言論開始產生變化。 王薇君並不是模擬法庭中唯一的受害者家屬,有類似經歷者還包括擔任鑑定人的林作逸及主張廢除死刑的結辯律師李宣毅,3人分別上台訴說自己對於死刑的看法。

  3. 2016年10月12日 · 9月20日高等法院傳喚多次到看守所對龔重安進行心理輔導的兩位證人出庭,提及被告從國小開始便懷疑同學的母親要害他,出社會後更覺得所有人都在監控他,累積到臨界點,只能以自殺或殺人解決,沒有自殺成功,便選擇殺人。 雖然覺得被害者很無辜、倒霉,但被害者之所以被害,因屬於「社會」的一份子,所以對他下手合理,沒有想要道歉,和王景玉案一樣,是必然發生的。 他對判刑沒有任何意見,死刑或無期徒刑都能接受。 「我問龔重安進來感覺怎麼樣? 他說現在平靜多了,吃好睡好,比在外面還要有安全感。

    • 4月17日,氣氛仍然和平的北京
    • 廣場上,曾無所畏懼的我們
    • 最後一張照片
    • 一趟未完成的任務

    身為中國官方首次核准的第一批台灣記者團成員,對這趟採訪是既興奮又忐忑。出發前,同年4月7日才剛經歷了鄭南榕為爭取言論自由不惜自焚的震撼,緊接著被任職的自立報系,指派前往北京採訪,掛念著自焚事件的後續,也還沒從失去好友的傷痛中平復,感覺不應在這時離開台灣,卻又不想放棄這難得的機會,心情很是掙扎。 這是我第一次到中國,此行主要有三項新聞任務,一是亞青盃體操賽、二是亞銀年會、三是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訪中。1989年亞銀年會是由當時的財政部長郭婉容領軍,彼時蘇聯尚未解體,戈巴契夫訪中可是件國際大事。出發前即獲知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耀邦過世,北京學生們自發性地在天安門廣場舉辦悼念活動,飛機一落地出關,等不及到飯店放下行李,馬上轉往天安門廣場,想在第一時間拍攝些畫面傳回台灣。那時廣場上的氣氛仍和平,學生們在...

    除了那三件主要新聞任務,剩下時間我都到天安門報到。第一次感受到緊張氣氛是4月19日,數千名學生聚集在中共高層居所的中南海新華門前,為確保領導人的安全,中共出動武警驅散了這些高呼口號的學生,這是北京學運首次出現暴力驅離的動作。不過,我並不害怕,帶著在台灣街頭征戰的經驗,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台灣1987年解嚴後,各式民主運動綻放,街頭請願、抗議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我恭逢其盛,歷經了520事件等街頭運動的洗禮,帶著在台灣的實戰經驗,看著北京剛萌芽的民主運動,心情是無所畏懼的。 但扛著專業相機在廣場上畢竟醒目,常有人跑來問我「你打哪來?」不想引起太多注意,我多是回答「我是南方來的記者」,偶有人回「你是外省人!」頓時不知如何回答。某次遇上廈門大學的學生,主動問「會說閩南話嗎?」兩人就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前...

    5月中,學生們絕食愈演愈烈,廣場上抗議人數愈來愈多,各式耳語傳言不斷,不時聽說解放軍已經兵臨城外,隨時準備以武力驅散鎮壓。風聲鶴唳之際,記者們的安危也令人擔憂,尤其是像我這樣拿著相機的攝影記者,目標更是明顯。台北報社不只一次希望我能撤離,尤其在中共當局宣布戒嚴後,天安門上的管制區不斷擴大,現場不時發生小暴動,人們流露著害怕及不信任的眼神。報社明白表示,不會再提供金錢,以切斷奧援逼我回台北,我不只一次抗議,強烈表達想留在新聞現場的意願,但在身上只剩一百多美金和一張回程機票下,不得不妥協。 5月23日,天安門廣場上的毛澤東肖像遭3名工人損毀,我拍下最後一張照片傳回台北,帶著任務未完的遺憾,於隔天搭機離開北京,從新加坡轉機回台灣,距離我第一天踏上天安門廣場,總共40日。 回台沒多久,六四事件爆發,...

    在我的記者生涯裡,採訪天安門學運是一趟沒有完成的任務。回台灣後,我在出差核銷單裡夾著辭呈,以離職抗議報社強制要我回來的決定。那些記錄北京學運的影像,跟心裡的遺憾,30年來被隱藏於角落裡,一直到張照堂老師看見了它。 在一次為攝影博物館所做的口述訪談裡,張老師看到了我在1989年所洗的照片,也聽我說了當時的經過,他告訴我:「不是非得待到6月4日才算完成任務,不要覺得遺憾,重要是參與過,過程也很重要。」轉眼間,天安門學運已經30週年,這些塵封了30年的影像重見天日,看著那些如今已不復見的北京樣貌、廣場上奮鬥的臉孔,想起學生們浪漫的情懷,「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是當時的一句標語,希望我留下的影像,能表達學生們對民主自由渴望的千萬分之一。 (閱讀英文版,請點:Meet the Taiwanese R...

  4. 2021年8月5日 · 2020年2月台灣爆發首起院內感染的那一天新聞上也同步播報了一起長照悲劇78歲的老父親親手悶死了晝夜無休照顧了50年的腦性麻痺女兒殺女後老翁吞下安眠藥自殺被救醒那一刻他立即向員警自首:「我不忍心看她這麼痛苦就結束她生命⋯⋯我知道這是有罪的⋯⋯」 在事情發展成這種地步之前,難道沒機會接住這家人嗎? 受到案件觸動,《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找出過去15年關於照護殺人的判決,分析與解讀每年至少1、2件,總計25份公開判決書,發現許多案件的背後情境,是再平凡不過的家庭。

  5. 該書講述性侵倖存者珍妮佛(Jennifer Thompson),與她錯認為強暴犯、並因此入獄11年的羅納德(Ronald Cotton),兩人之間超乎想像的友誼,以及兩人各自從難以抹滅的創傷中漸漸長出力量,攜手踏上修復、寬宥之旅的故事。

  6. 30年前的北京一個市民以血肉之軀阻攔坦克的畫面被世界記住了至今這位螳臂當車的勇士真實身分仍未被確認有人說他叫王維林」,更多人稱他為坦克人」。2009年在八九學運領袖周鋒鎖封從德等人的幫助下方政到了美國申請政治庇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