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7月10日 · 天下雜誌報導預估今年世足賽將賣出超過800萬件衣服1000萬顆足球以及超過32億人次觀看這些都是台灣的機會台灣雖因無法入圍世足會內賽被戲稱為足球沙漠但歷屆的世足賽從球衣球鞋護具到足球都有MIT的產品

  2. 2020年2月10日 · 那些驃悍且繁殖力旺盛的女神、那些指上功夫了得的醜怪老太婆、那些一心復仇的少女,她們的故事由女人滋養加持,歷經無數次重新述說,日復一日的拆解、重,就像潘妮洛普的織錦。

    • 紡織人做環保 從黑髮拚到白髮
    • 寶特瓶紡出細緻「回收再生紗」
    • 用軟實力讓世界看見臺灣

    柯漢哲是富勝紡織第二代接班人,他在1990年受到證嚴法師「用鼓掌的手做環保」這句話的激勵,這句輕輕的話,柯漢哲重重地聽進去。他自省「環保究竟是什麼?紡織人要怎麼做環保?」 柯漢哲笑道,他把環保作為自己的使命,經歷27年,已經從黑髮走到白髮,投入許多時間和金錢,流了很多汗水、淚水,「真的一路的辛酸」。背後支撐他的一股力量是父親柯金錫刻苦耐勞的精神,受日本教育的父親告訴他:「臺灣絕對不能輸,就算是跌倒,從地上爬起來的時候,也要抓一把沙。不能平平白白地輸掉。」為企業負責、為社會負責的教誨,柯漢哲更是謹記在心。

    關心地球、人、環境,是富勝紡織Ecomax的研發哲學核心。而這一切的出發點很單純,柯漢哲回憶青年時期,夏天到河邊游泳解暑熱,有一年暑假看到河川佈滿保麗龍、寶特瓶等垃圾,他想,「可惜這麼美好的青春夏日,這些廢棄物如果能回收不是很好嗎?」 柯漢哲把這股和環境親密互動,自然產生的美好關懷,投注成為旗下品牌「保特紗PETSPUN®」的「ECO熊」。富勝紡織用回收再生紗製作可愛的北極熊玩偶,呼籲大家注意環境汙染帶來的威脅。柯漢哲特別強調,經過回收處理、棉花、紡紗、織布所做成的ECO熊,觸感比皮膚還細,獲得許多小朋友的喜愛。 柯漢哲拿出寶特瓶紡成的棉花說明,比起頭髮還細,只有1.4丹尼,長度為38公釐。寶特紗的紗線規格從十支到五十支俱全,後續就可以開發多樣化的產品。 柯漢哲說明寶特瓶回收再製的流程,第一...

    富勝紡織受到英國瑪莎百貨的青睞,客製專屬的購物提袋跟外套,此外,Mercedes-Benz的帽子、可口可樂的T-shirt、無印良品的置物箱、2010年和2014年世足賽的紀念球,其內部結構補強用的布料,都是採用富勝紡織的環保回收紗。富勝用軟實力在國際市場上披荊斬棘,不僅延續臺灣1980年代的紡織盛業,更是為自己開創新路。 全球綠色經濟力崛起,富勝紡織接下來的腳步會更加緊湊,每一年都會再推出新產品。柯漢哲表示:「我們專注在廢棄物回收,不斷地開發,是希望我們的用心,能夠喚起全球的人們知道,地球只有一個,我們都只是人生的過客,應該好好珍惜環境跟資源。」

  3. 2021年6月2日 · 泰雅婦女說:「把生命在裏面」,運用傳統圖騰與設計的元素,串起了現代的服飾,而隨著泰雅編織成品在經濟市場的能見度越來越高,泰雅編織工作者在傳統文化中,也支持了各自身分的存在。. 他們不約而同地強調了對編織文化的了解,與重新學習後的再 ...

  4. 2019年7月24日 · 以2018年10個世賽國家隊的每件足球衣中,都有寶特瓶再利用的蹤跡,遠東新董事長徐旭東更曾經透露,他們正在2020東京奧運部分運動項目的運動員衣服布料打樣中。 從球衣到水果包裝盒,都可以看到回收寶特瓶的蹤跡

  5. 2016年11月10日 · 2016/11/10, 國際. 用咖啡渣創造奇蹟! 台灣紡織業從廢棄物找商機,躍升世界級布料品牌. Photo Credit: Reindert Franke @Flickr CC BY SA 2.0. 英語島. 「我們在英文裡吃過的苦,原來知識才是真正的療癒。 」英語島提供一種雙語的世界觀,包含社會創新、商業、科技、文化、旅行。 這本雜誌很有趣,我們也不特別教英文,但你讀了英文自然就變好。 我們有「世界旅行家」、有「知識的顏色」、有「英語實驗室」、有「Debug」…,知識的滲透是不可思議、恍然大悟,會讓英文走入靈魂。 英語入魂,像傳說中的拉麵口味,吸一口,一口入魂。 讀英語島雜誌,終於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 2017年3月10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衣食住可以說是日常生活的基本架構,雖然隨著時代的更迭而產生了許多變化,可是很多相關習俗作法仍然流傳到了今日,在現代日本人的生活中仍可窺見一斑。 和服(和服)——一千四百年內的豐富變化. 最早的和服誕生於 彌生時代 ,《 魏志倭人傳 》裡記載著男性身穿袈裟衣,女性則穿著所謂的貫頭衣。 古墳時代 的人上半身穿和服,下半身則穿褲子或裙子。 七世紀以降,隋唐文化傳入了日本,到了 飛鳥時代 ,大家開始穿唐衣,這從高松塚的古墳壁畫上可以窺見一斑。 時序演變到了 平安時代 後,出現了名為十二單的和服打扮。 到了中世(平安時代後期至戰國後期),原本被當成內衣的小袖變成了穿在外頭的衣裳,之後更在小袖上添上了各種花紋與色彩,成為我們目前所見和服的基礎。 Tags: 圖解日本風俗. 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