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南榕則是其中一位,他是臺灣一位重要的言論自由、民主運動人士,身為《自由時代週刊》的創辦人,發表了大量主張臺灣獨立和言論自由,因此被威權時代的國民黨政府監禁、起訴、審判。 1995年,政府準備逮捕鄭南榕時,他選擇在辦公室裡自焚,以表達對於臺灣民主和言論自由的堅定信念。 他的自焚事件引起了全臺灣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悼念,也讓更多人認識到言論自由的價值和重要性。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臺灣正體. 工具. 鄭南榕 ( 臺灣話 : Tēnn Lâm-iông [1] ,1947年9月12日—1989年4月7日), 臺灣 社會運動倡議者、 時事評論者 ,也是臺灣政治雜誌出版者及 持不同政見者 ,主張爭取全面 言論自由 、支持 臺灣民主化 且致力推動 臺灣獨立運動 。 鄭南榕的父親鄭木森為 臺灣日治時期 來臺的 福州人 ,鄭南榕與 客家籍 妻子 葉菊蘭 定居 臺北市 ,育有一女鄭竹梅。 1981年鄭南榕成為自由作家,開始接觸政治議題,並為 黨外運動 雜誌撰寫文章。 1984年, 中華民國 仍處於 動員戡亂時期 軍事戒嚴,鄭南榕與友人創辦了黨外運動雜誌《 自由時代周刊 》,大力批評時政,獲得不少社會民眾迴響。

  3. 2019年4月7日 · 雖然鄭南榕是因為刊登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並為了拒絕侯友宜的拘提而選擇自焚但事實上,《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事件可能只是一個讓鄭南榕決意以身殉道的導火線。. 而且鄭南榕似乎也刻意地把自焚的展演對象設定為台灣固有的 ...

  4. 2023年4月7日 · 二二八事件深深影響著鄭南榕的人生在第一次求職的履歷表上他寫著:「我出生在 #二二八事件 那一年那事件帶給我終生的困擾因為我是個混血兒父親是在日本時代來台的福州人母親是基隆人二二八事件後我們是在鄰居的保護下才在台灣人對外省人的報復浪潮裡免於受害。 . 鄭南榕自小學習成績表現優異讀完宜蘭初中後負笈台北就讀建國中學因家境的緣故選擇就讀成大工學院。 後來因爲興趣不符,認為「如果可以做一流的思想家,為何要做三流的工程師? 」而決心重考,後來進入輔仁大學哲學系,第二年又轉學到台灣大學哲學系,潛心於邏輯與自由主義,最後因拒修中國國民黨強制要求學生必修的「國父思想」課程,放棄了畢業證書。 .

  5. 2023年4月7日 · 鄭南榕則是其中一位他是臺灣一位重要的言論自由民主運動人士身為自由時代週刊的創辦人發表了大量主張臺灣獨立和言論自由因此被威權時代的國民黨政府監禁起訴審判1995年政府準備逮捕鄭南榕時他選擇在辦公室裡自焚以表達對於臺灣民主和言論自由的堅定信念。...

  6. 2022年9月19日 · 何博文指出鄭南榕最重要的主張是台灣獨立與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並沒有偷拐搶騙傷害別人危害社會燒殺擄掠等行為依照鄭南榕的後代鄭竹梅的說法翻閱相關史料發現當時有3項方案包括勸降拖延最後才是鎮暴為何侯友宜卻採取最激烈的攻堅手段? 如果重來一次,是否還會再做一次同樣的事情? 侯友宜回應說,如果他是基層的公務人員,一定會按照現有的法令執行,所有的公務人員都要依法行政;至於別人提供的資料、資訊或講法,他都給予尊重,也尊重各界不同意見。 何博文播放當年侯友宜拘提鄭南榕的畫面,並追問鄭竹梅所稱3個方案是否存在? 侯友宜表示,當時事件造成10多名警、消人員受傷,他在第一線執行,接受上面的指示處理,對於所有情資並不了解,尊重別人的說法。

  7. 2019年4月8日 · 鄭南榕. 時間:2019-04-08 15:16.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劉品希. 現今台灣社會享有高度言論自由,這已像空氣般的自然,但過去在戒嚴時期,言論自由可不等於人權,即便解嚴後,「思想叛亂罪」仍緊緊束縛著人民,直到刑法第100條修正後,言論自由才真正被解放。 在那個風聲鶴唳的年代,許多人用筆桿、用行動努力衝破體制,造就了今日的台灣。 肉體可以射穿 靈魂不能上銬. 『 (原音)蔡英文下台! 蔡英文下台! 』『 (原音)我要講,馬英九是爛梨子! 馬英九下台! 』『 (原音)我真的很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一個台灣人最大的願望。 』『 (原音)尤其我們大陸的姊妹們,我們來台灣已經有幾十萬人了,我們都是希望支持和平統一。

  8. 2023年4月6日 · 鄭南榕一生主張台獨反抗威權政府1988年他因在自由時代周刊刊登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遭國民黨政府控叛亂罪」,鄭堅持言論自由不妥協誓言國民黨只能捉到我的屍體不能捉到我的人」,1989年4月7日鄭南榕在雜誌社自囚71天在警方拘提前自焚殉道人權館為讓民眾瞭解鄭南榕的主張與精神並記錄下當時台灣的白色恐怖歷史藉數位科技完成自由雜誌社的3D建模檔案建置360度環景網站民眾只要透過電腦或智慧型手機點選網頁物件認識鄭南榕與當時的時代背景並搭配包含中文台語客語英語及日語5種語音導覽就可身歷其境踏入自由雜誌社。 「從沒想過有形的東西,在34年以後,以為不見的東西,可能會走到世界很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