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7日 · 日期:2021 年 9 月 27 日 作者: 王芊淩.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智慧型手錶、手環都能監測生理數值,許多身體變化都會被穿戴裝置記錄下來,只是不少民眾也有疑惑,這些數值到底準不準確? 真的可以做為參考嗎? 心血管中心醫師解釋:「雖然會有些數值會有誤差值,但對於臨床還是很好的參考數據之一,若對數值有異常覺得疑慮,建議進一步與醫師進行評估。 智慧手錶、手環準嗎? 有無醫療認證是關鍵. 市面流行的穿戴行動裝置,許多生理數值都能透過智慧手錶、手環被記錄下來,舉凡心跳、心電圖、血氧濃度,到進階的熱量消耗、呼吸訓練、運動強度、睡眠品質、心律變異度、血壓高低、心律不整等。 現在穿戴裝置的流行,民眾透過生理數值更了解身體健康狀況,只是智慧型手錶、手環為什麼能能夠達監測人體的生理變化?

  2. 2024年1月5日 · 使用連續血糖監測系統管理血糖有哪些優點? 連續血糖監測儀不需要針扎指尖採血,只需要皮膚貼片,即可連續紀錄 7 至 14 天,可以提供即時的血糖數值。 因為夜間也在持續監測,可在高低血糖時發出警示,提供更安全、更完善的血糖管控。 連續血糖監測可全方位即時、安全、了解血糖變化,提供更好的血糖控制。 哪些糖尿病人適合裝置連續血糖監測儀? 根據糖尿病治療指引,下列情形建議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其中包括: 曾發生嚴重低血糖或不自覺低血糖者. 有夜間低血糖的情形. 糖化血色素控制不佳. 妊娠糖尿病人或懷孕的糖尿病人. 依據健保署規範,包括第一型糖尿病 (領有重大傷病證明)、新生兒糖尿病,或因胰臟切除術後所致糖尿病個案,以及第二型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且接受胰島素注射者,可有條件給付。 文/賴以玲 圖/楊紹楚.

  3. 2024年4月22日 · 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在家住院能否解決長照人力短缺? 十大建言一次看. 日期:2024 年 4 月 22 日 作者: 謝承恩. 台灣 2025 年將邁入超高齡隨著人口結構老化加上少子化的趨勢醫療和照護人力也成為最大的障礙病房收治量能也十分吃緊。 對此,台灣長照醫學會也聯合多位醫師提出「十大醫療建言」。 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劉伯恩指出,面對高齡化社會,現階段台灣居家照護有許多考驗,例如很多病人對轉換照服員需要有磨合的時間,也有心理負擔。 在家住院和訓練家屬的可行性. 希望可以將家屬納入照福體系,經過訓練可以照顧自己的家屬,但相關的證照訓練,在臨床經驗經常不足,才能夠改善長照品質。

  4. 2023年7月21日 · 兩者最大差異在於功能性的不同。 智慧手環主要訴求是小巧輕便功能較為簡易價格也相對便宜而智慧手錶則功能較為全面造型變化多部分還有內建特殊功能更適合商務人士特殊運動人士。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使用智慧手錶、手環的 4 個好處. 隨時監測自身狀況. 可以隨時收發訊息. 紀錄較為精準的生理數據. 可以為運動做詳細紀錄.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三步驟挑選適合的智慧手環、手錶. 能夠配合的 APP 與其功能,如:電子支付、健康管理、運動規劃、防水功能等,根據自身需求挑選. 根據自身手機系統挑選,如:ios 系統與 android 系統,相應的系統會讓使用體驗更佳.

  5. 2023年10月25日 · 日期:2023 年 10 月 25 日 作者: 黃慧玫. 根據行政院內政部統計,台灣滿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 2018 年達 331 萬人, 占總人口 14.1%,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推估至 2026 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生不如死」的時代來臨,社會大眾所面臨的不僅是老人健康問題導致醫療費用高漲,更將迎來健康照護、老年照等待解議題, 《Heho 健康》邀請照醫學推手劉伯恩提供解方。 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如果長輩處於健康不佳、生活無法自理時,家中老寶貝也可能成為燙手山芋,而該狀況早已在許許多多家庭中上演。 在每個人都需要工作的狀態下,如何空出時間、人力照顧長輩,或掏出金錢為長者規劃養老方案,都是需要全家人一同商討研議的。

    • Type 1 減少腸道葡萄糖的吸收與肝臟的葡萄糖新生作用
    • Type 2 促進胰島素的分泌,由肝臟代謝
    • Type 3 促進胰島素分泌,適合腎功能不佳
    • Type 4 抑制小腸的葡萄糖苷酶,延緩糖類吸收
    • Type 5 胰島素增敏劑,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
    • Type 6 增加腸泌素濃度,減慢葡萄糖吸收
    • Type 7 將尿糖排出體外,得以降低血糖

    最常使用的第一線用藥 Metformin(雙胍類藥物),即屬於此類。它能減少腸道吸收葡萄糖,減少肝臟的葡萄糖新生 (gluconeogenesis),並提升胰島素的敏感性,使得讓胰島素阻抗下降,使得胰島素能發揮其作用。「大部分糖友,除非有禁忌症,基本上一定會使用的口服藥就是 Metformin。」

    胰島素是身體內控制葡萄糖代謝很重要的荷爾蒙,促進其分泌是糖尿病治療的方式之一。磺醯尿素類(Sulfonylurea)口服藥,能與胰島β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來達到降血糖效果。 該類藥物大部分都經由肝臟代謝,因此肝腎功能不佳者,使用時要特別注意。此外,促進胰島素分泌以調降血糖的藥物,較容易產生低血糖,出現飢餓感、眩暈、冒冷汗、顫抖、頭痛、意識模糊、體重上升等副作用。

    美格替耐類(Meglitinides)藥物,與磺醯尿素類(Sulfonylurea)的作用類似,與胰島β細胞膜 36kD 特異蛋白結合,使 K+ 通道關閉而促進胰島素分泌,而降低血糖,被稱作為非磺醯尿素類(Sulfonylurea)促胰島素分泌口服藥。Meglitinides 類藥物是由膽道排除,因此,適用於腎功能不良者。與磺醯尿素類藥物一樣容易有體重上升、低血糖等副作用。

    作用於消化道,藉由抑制澱粉分解成葡萄糖及減少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達到降血糖的效果,稱為「α-葡萄糖苷酶抑致劑(α-Glucosidase Inhibitor)」。傅志宣說,這一類的藥物對於餐後血糖值的下降是有幫助的,如糖友餐後血糖比較高,就可能會考慮選擇此類藥物。

    Thiazolidinediones(TZD),它藉由能活化 PPAR-γ(胰島素增敏劑受體)的作用,達到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島素的阻抗性,增加脂肪細胞吸收游離脂肪酸及骨骼肌攝取葡萄糖效率,達到控制血糖的效果。

    DPP-4 抑制劑(DPP-4 Inhibitor),可促進體內腸泌素濃度增加,使β細胞製造分泌胰島素,並抑制胰臟α細胞分泌升糖素,以降低肝醣生成作用,延緩胃排空的速率,減慢葡萄糖之吸收。適合餐後血糖值較高的糖友使用。

    抑制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SGLT-2 Inhibitor),能抑制腎小管把血糖再吸收作用,使大部分的血糖隨尿液排出體外,而達到降低血糖之效。研究發現,還能降低心腎病變的風險,成為現今藥物治療的主流藥物之一。 文 / 黃慧玫、圖 / 何宜庭 延伸閱讀: 阿茲海默症又被稱第三型糖尿病,那降血糖藥可以預防失智嗎? 糖尿病又合併腎臟病!哪些降血糖藥物要小心使用 糖尿病藥無法飯前半小時怎麼辦?亂吃餓昏又傷腦!醫師教你替代方案

  6. 2024年2月15日 · 抗藍光到底有沒有效果? Source:Unsplash 藍光到底是什麼?其實不只是電子螢幕才有藍光,生活中的太陽、燈具都有藍光。眼科醫師王孟祺表示,目前其實並沒有臨床案例證實,時間的使用3C產品,會因為藍光導致視網膜與黃斑部的老化病變,我們只能根據實驗研究得知,暴露在藍光時間與強度越久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