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14日 · 荷蘭皇家航空(KLM)將顧客搭機紀錄交給 AI,預測哪些乘客最容易誤機,事先將他們的行李貼上標籤、最後才塞進機艙。 一旦乘客趕不上,空服員通知地勤後能馬上卸除行李,準時起飛,降低雙方感到困擾,更利於彼此協作。

    • 10 大職位興起:數據分析、Ai 相關工作大量出現
    • 10 大職位逐漸沒落:不學新技能,恐將被淘汰
    • 12 種技術受重視:加密、雲端技術最看俏
    • 機器人成為重要勞動力!2025 年 Ai 與人類工作時間相當
    • 企業更加重視員工持續學習新技能
    • 僅有 21% 企業能資助員工學習,政府應提供更多協助
    • 新工作排擠「夕陽工作」,組織內的冗員將被淘汰

    需求增長的前 10 大職位,包含: 1. 數據分析師、科學家 2.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方面的專家 3. 大數據分析師 4. 數字營銷和策略專家 5. 流程自動化專家(Process Automation Specialists) 6. 業務發展人員 7. 數位轉型專家 8. 資安分析師 9. 軟體應用開發商 10. 物聯網專家 「2020 年就業前景報告」指出,數據分析師和科學家,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專家、數位轉型顧問,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些角色的大量出現,反映出各行各業都受到科技進步影響。 另一方面,產業中屬於「專才」的職位,愈加重要。例如,汽車產業的材料工程師、電商界的社交媒體專家,或是金融業的FinTech工程師等,他們的地位較不容易受取代。

    需求減少的前 10 大職位,包含: 1. 資料輸入人員 2. 執行秘書 3. 薪資結算師 4. 會計師和審計師 5. 零件組裝人員 6. 行政經理 7. 客服人員 8. 運營管理人員 9. 機械維修師 10. 材料紀錄人員與庫存人員 技術更迭與新冠疫情的「雙重衝擊」,將使得低薪工人、婦女和年輕族群的工作面臨更大挑戰。另外,數據人員,行政人員、執行秘書、會計師,工廠工人,這些職位則容易受取代。上述族群,應想辦法提升自我能力,避免被淘汰。

    加密和網路安全:成長率 29%
    雲端計算:成長率 17%
    分散式帳本(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成長率 11%
    人型機器人:成長率 11%

    一個有趣的指標是:43% 的企業表示,由於未來會整合不同技術,他們打算降低勞動力、考慮裁員;另有 34% 的企業表示,技術整合之後,反而願意擴增勞動力。 到了 2025 年,世界經濟論壇評估,人類和機器人在整體工作時間將趨近相等,意味著機器人的重要性持續上升。41% 雇主說,往後會分配更偏向「任務型」的工作(Task-Specialized Work)給承包商,其餘的則交給人工智慧。 那麼,在未來勞動市場中,雇主最擔心面臨什麼問題?根據雇主們的回答,依序為: 1. 擔憂技術鴻溝,也就是現有人員的能力無法跟上科技(55.4%) 2. 擔憂未來公司無法吸引專業人才(46.7%) 3. 擔憂人員技術落差之下,影響組織的團隊領導氛圍(41.4%)

    未來 5 年,雇主會更看重批判性思考、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懂得自我管理、有學習心、挫折忍受力高、靈活的員工將會更受重視。 在 2018 年,只有 65% 雇主希望員工保持上進心,今年的調查中,高達 94% 企業都說,希望員工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另一方面,企業認為 40% 員工都需要「重新培訓」,顯示了學習的重要性。 目前,有主動學習習慣的員工,較往年已增加 4 倍;雇主替員工提供線上學習的人數,較過去增加 5 倍。進一步來看,人們更優先學習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與資科技術。

    儘管愈來愈多人意識到提升技能(Upskilling,為了現有職位提升的技能)與再技能(Reskilling,重新學習職位以外的技術)的重要性。平均來說,大約 40% 的職場工作者,需要6個月的再技能培訓,但這會依據產業不同而定。例如,在消費業、保健業來說,雇主依賴短周期的培訓;在金融業和能源產業,雇主則希望員工花更多時間投入較長的訓練。 然而,只有 21% 的企業有足夠的公共資金來支持員工學習。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總結,政府部門應投入更多資源,改善當前的教育與培訓系統,才能培育出更多人才。

    往後「新型態工作」出現的數量,仍大於「夕陽工作」,但整體來說,就業機會微幅下滑。目前,冗餘職位(Redundant Roles)占整體工作的 15.4%,到了 2025 年預計只剩下 9%(下降 6.4%),代表「冗員」會逐漸被淘汰;新興職業目前占整體工作的 7.8%,5 年後則會是 13.5%(增加 5.7%)。

  2. 2023年5月25日 · 不必非得是理工背景,AI 時代下 4 大超夯「新職缺」. 1111 人力銀行資料庫發現,人工智慧(AI)相關工作機會數飆升至近 6000 筆,相較去年明顯成長 20%。. 1111 人力銀行公關總監陳尹柔分析,近期異軍突起的 AI 帶動未來 4 種新興技能的成長需求快速成長 ...

  3. 2024年4月29日 · 如更新績效預測和處理內部查詢,包括整體銷售額上升或下降的原因,甚至可以細節到特定區域的營收成長或下跌的主因等,「這類問題通常由財務長和分析師負責解決,但有時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回答。

  4. 2014年7月15日 · 裁判鳴哨,德國隊確定擊敗阿根廷,成為世界盃冠軍。 那一刻,全體德國隊員迫不及待衝上球場,臉上流露出真誠的喜悅,原來勝利的果實是如此甜美,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

  5. 2023年8月17日 · 以下是 5 月份的報導:. 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未來幾年,AI、經濟成長放緩等因素將影響全球就業市場, 未來 5 年內全球將流失 1,400 萬個就業機會。. 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WEF 在《就業前景報告》中預測,未來 5 年全球近 25% ...

  6. 2018年8月2日 · 《BCG 頂尖顧問教你轉型思考術》一書建議,當客戶預測未來時,可以暫且拋開傳統「預測性思考」(predictive thinking),改採「預期性思考」(prospective thinking),多問「如果這件事發生的話怎麼辦(what-if scenario)」,針對幾個相對極端的情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