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2月7日 · 不斷創新,提供24小時隨租隨行服務的和運租車,日前特別邀請在美職發展有成,棒球界的「台灣之光」陳偉殷擔任首位「明星店長」。 商業

  2. 2024年2月20日 · 2023 年全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 4 萬 5496 元,加上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共 1 萬 3049 元, 合計後全體受僱員工的總薪資平均為 5 萬 8545 元,年增 1.42%。. 整體的受僱人數較去年增加 7000 人,其中就不同行業觀察,住宿及餐飲業年增 1 萬 3000 人最多 ...

  3. 2016年8月26日 · 為了探究三百萬元以上高薪者到底與一般人有什麼不一樣,今周刊特別展開了一場調查,針對兩組人發出問卷,一組是年收入平均在五十五萬元的普通職場人士,總計回收1106份;另外一組則是透過本刊所有記者對工作年收入(含年終、工作紅利與獎金)超過三百萬元的高薪族群發出問卷,總計回收101份。 調查後發現,高薪者與一般收入的上班族,在許多工作習慣的細節上存有巨大差異。 以訂定工作目標而言,高薪者高達63%習慣會為自己訂出比「公司要求」高,甚至是同部門或同業中最頂尖的目標,比一般人高出48.5個百分點。 300萬元高薪族,有9個不一樣. ———台灣上班族工作習慣大調查. 今周刊. 勇氣》對公司有利 敢跨部門發聲.

  4. 2024年4月11日 · 延伸閱讀:台積電徵才碩畢年薪平均 200 萬!大舉招募 6000 人推動數位轉型,哪些人才有機會?

    • 打工思維 vs. 股權思維
    • 不要小看打雜!薪水≠工作價值和未來
    • 不斷嘗試,才能應付互聯網時代

    打工者思維多追求當下的穩定,即所謂穩穩的小幸福、每天的小確幸;而股權思維看重的是未來更大的想像空間,甚至可以為此犧牲還不錯的眼前利益。 說白了,打工思維要的是現在,一分錢一分貨的小作坊買賣心態;而股權思維要的是未來,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無所有,玩天使投資和槓桿收購(按:藉由舉債借入資金來收購資本較大的公司)的人,多少有點賭徒心理。 我倒不是說看重現在就是錯,看重未來就一定好。因為這本質上屬於風險保守型和風險激進型的區別,風格不同,沒有對錯。但問題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哪種思維更有利於長期發展呢? 這個時代,如果還有人跟我談穩定、談保障,我會覺得是個笑話。不管願不願意,我們都被拋進時代快速發展的漩渦裡了,而且未來的加速度還會越來越大。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會有一大批所謂工作穩定的人在困惑,為什麼...

    我的觀點一直是,選工作時,薪水是應該考慮,但絕對不是第一位考慮的因素,更要看你工作的平臺和你跟的老闆如何。平臺決定你的眼界,老闆往往能升級你做事的思維。好的老闆會經常讓你覺得自己的想法太年輕、太簡單,有時天真。 同樣兩個人,目前都是一個月一萬元的薪水,但因為平臺和老闆的不同,幾年後,可能一個人月薪十萬元,另一個人卻只有一、兩萬元,或者更慘,甚至面臨失業。真的,這樣的現實例子太多了。年輕人一定要爭取到好的平臺去發展,哪怕人家不付給你薪水,哪怕給他們端茶、送水、做實習,因為你其實是在投資你自己和你的未來。如果去一個普通的平臺,賺一些固定的小錢,等於把自己最寶貴的幾年青春賤賣了。 事業的大小除了與平臺的大小有關外,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個人的天花板在哪兒。打工者思維的人,往往把一份工作想得太淺了。 我前...

    很多人都自我設限、自我封閉。我和朋友或團隊聊一些新穎題材時,經常聽到:「這個我不擅長、這個我不知道、這個以前沒有做過呀」,然後就覺得和自己沒什麼關係了。 不會就學呀、不懂就去了解呀,沒有嘗試過,所以才更要看看可能性啊。因為怕犯錯、怕打臉、怕沒面子,所以小心翼翼呵護自己可憐的自尊心,和僅存的驕傲感。但是如果一個人永遠只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收穫的就只是價值的存量,無法產生新的收入和價值的增長點。所以你的收入和能力,永遠只是一條可預見的,並不令人興奮的線性增長曲線。 也許在目前的環境裡感覺很舒服,但是,相信我,這個年代任何舒服都只是暫時的。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在做事業時一定要做增量市場,而不要做存量市場。增長才是這個時代最有魅力的詞語。但是,增長是要付出代價的,需要一顆好奇的心,需要...

  5. 2020年6月29日 · 在人才方面,台積電 2019 年發出的薪資高達 1099 億元,並聘用了 5087 位新進員工,這些員工離職率 13.4%,優於目標15%,整體員工離職率 4.9% 也優於目標。

  6. 2014年1月29日 · 1. 將薪資談判視為一場競賽. 你要爭取的,是對方不想給的。 根據研究,把薪資談判視為一場比賽,你會更容易成功! 訂定明確的目標,擬出競爭策略,然後努力積極的進行,你會比那些順從、妥協的人,拿到更高的薪水。 2. 開價碼時,請使用精確的數字. 很多人談薪水時,會先刻意提高自己的價碼。 但是經過哥倫比亞商學院的一項研究, 開出精確的數字,在談判上會更有效 ,比方說:開出 10 萬 4500 元的薪水,會比籠統的 10 萬元更有效。 根據該研究,談判的另一方會認為你之所以開出那麼精確的價碼,一定經過精算和研究,因而判斷你說的話是值得信任的。 3. 分享個人的私事,談薪對象會對你比較仁慈. 談薪水時,聊聊個人的私事,會有更好的結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