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9日駱以軍臉書重新開始活動,發文全然否認自己有抄襲剽竊、自己毫無學院幫掛,並且不認為當初課堂上劉芷妤女士口述的創作是小說,認為自己僅是如魯迅轉述老奶奶的故事,同時認為當初攻擊自己的網友為網軍,不滿當初鏡文學派來協調的編輯

  2. 2024年5月12日 · 駱以軍召回年少時文學啟蒙時光, 面對生存的惘惘威脅,如何經歷讀小說「最初的撼動」! 透過26篇經典深談與讀者共情,

  3. 高中時的駱以軍因喜愛 沈從文 、 張愛玲 等人的作品,開啟了對文學創作的興趣。 就讀文化大學期間,從原先就讀的森林系轉到中文系文藝創作組,而此時正好是小說家張大春、羅智成、楊澤、翁文嫻等人在文化中文任教之際,也因此有機會讓駱以軍親身接觸這群優秀的台灣文學創作者,並從他們的 文學理念 及經驗中獲取養份。 尤其是具有後現代主義傾向的張大春,拋棄 寫實主義 的教條,對文本、文字元號產生的質疑,盡一步發展出後設小說的手法及魔幻寫實的書寫策略,在在的影響駱以軍小說的創作觀。

  4. 駱以軍 簡介. 駱以軍 (1967年3月29日-),生於 台北市 ,祖籍 安徽 省 無為 縣,台灣專業作家。 高中時的駱以軍因喜愛 沈從文 、 張愛玲 等人的作品,開啓了對文學創作的興趣。 就讀文化大學期間,從原先就讀的森林系轉到 中文系 文藝創作組,而此時正好是小説家 張大春 、 羅智成 、楊澤、翁文嫺等人在文化中文任教之際,也因此 有機會 讓駱以軍親身接觸這羣優秀的 台灣文學 創作者,並從他們的 文學理念 及經驗中獲取養分。 尤其是具有 後現代主義 傾向的張大春,拋棄 寫實主義 的教條,對文本、 文字符號 產生的質疑,盡一步發展出 後設小説 的手法及魔幻寫實的書寫策略,在在的影響駱以軍小説的創作觀。

  5. 2022年10月1日 · 駱以軍提到楊澤的協助,將他脫離了咖啡屋與旅館,走向充滿舊文物的昭和町,他忽然感覺自己重新學習,因而這部小說中的空山場景與茶道,並非空穴來風,更重要的是他從中領悟:「重新建立的人與人的信任關係。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8年1月19日 · 駱以軍的敘事者每以無賴或無能者(或他所謂的人渣)出現,且戰且逃,因為打一開始就明白,生命敘事無他,就是不斷離/棄的故事。 《 匡超人 》訴說洞的故事。

  8. 2024年4月28日 · 理由是一樣的,他太縝密、耐煩於每一細節如一台巨大機器哪怕任一微處的鏈條。. 這或讓我們想到那些十九世紀的寫實主義大小說。. 但其實細究之下,他的小說又有一種,和我年輕時頗常沉浸其中的小說「魔幻隧道」,那些拉美天才小說家群(仔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