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26日 · 今年學測國文寫作題目遭到熱烈討論網友們各個發揮創意。 (網路溫度計)...

  2. 2024年5月21日 · 一名網友在Dcard以今年的會考做也太難了吧為題分享本次會考的作文題目只見今年會考的作文題目列出部分產品文案社群平台及報章雜誌中常見的標題要求考生分析背後制定的下標策略可能原因或反映的社會現象並結合生活經驗寫下對此的觀察與看法且不需要訂定標題。...

  3. 2017年2月4日 · 題目引導學生寫出全家出遊遇到塞車到目的地也是人山人海的景色。 陳秋蘭指出,有考生融入時事、示威遊行或出國過海關,甚至也有考生寫在市政府前的人潮抗議,例如多元成家的議題等。 陳秋蘭說,只要依圖示寫出符合邏輯的故事,分數都會不錯。 關鍵字: 大學學測 作文 106大學學測.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謝孟穎. 劉燕婷. 陳怡慈....

  4. 其他人也問了

  5. 第一題是國文科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混合的題型第二題則是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從去年開始簡稱國寫的作文從國文科獨立出來單獨施測而且分數占國文成績的一半重要性不言而喻會考題型也正在轉變。...

    • 「混合題」意在銜接「素養能力」第二階段的「表達說明能力」
    • 國綜混合題的命題型態:從「選擇題」到「簡答題」的題組模式
    • 國綜混合題「非選手寫題」的作答策略:簡單、明確、完整

    因此,做為108課綱「素養能力」的期末考,111學測新設「混合題」的用意,無非是要強迫台灣的學生,在高中三年的學習歷程中,盡量掌握這個「發現問題→理解問題→說明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過去教育比較重視固定性的「知識」,認為學習的目標,就是升學考試範圍內的「專、精、熟」。影響所及,造成多數學生只想立刻得到一套「標準答案」的「結果」,無形中養成了思考的惰性,而不曾留意建構一套創新獨特的「思考過程」。然而,忽略了創新的「過程」,就不可能得到創新的「結果」,遑論發展台灣社會面對未來挑戰亟需的創新能量。

    而「混合題」的設計,便可視為台灣的高等教育學者,企圖用「考試方式」影響、再造「學習過程」的初步實踐。以學測國文科國綜試題的「混合題」為例,國綜混合題的題型設計,係以「題組」的概念呈現,形式上通常表現為:「『引文』+一題『選擇題』+兩~三題『非選手寫題』」。其中「非選手寫題」的部份,順序在「選擇題」之後,在題型設計概念上屬於「選擇題的進階延伸」,在作答內容上則可視為「簡答題」(詳後)。根據大考中心的資料,國綜混合題「非選手寫題」的設計目的,在於讓考生判斷「選擇題」正確答案之餘,進一步用「非選手寫題」的方式,引導考生更加深入理解文本,以評量考生的「思考歷程」及「表達說明能力」。

    講了那麼多,到底108課綱的考生,該如何應對國綜混合題的「非選手寫題」?以下將分析國綜混合題和國寫作文題的差異,並提供混合題的作答策略。 很多同學搞不清楚國綜混合題的「非選手寫題」,與國寫「知性題的第一小題」,究竟有何不同?其實最根本的差異,來自於兩種題型的「規定字數」不同,連帶表現在兩者所要求的答題方向,彼此間也有所不同。 簡單說,國綜混合題的「非選手寫題」=「簡答」題,大致可分為兩種規定的字數:5~10字、20~30字。簡答題的重點,就是用「簡單」、「明確」的方式,「完整」寫出題意所要求的內容。只要能在規定的字數內,完成「簡單」、「明確」、「完整」的答題目標,就不用勉強寫好寫滿規定字數,因為多寫多錯,反而畫蛇添足。另一方面,國寫「知性題的第一小題」=「摘要」題,摘要題則務必寫好寫滿題目指...

  6. 2017年2月6日 · 2017-02-06 12:33. 人氣. 今年學測出現學生在國文作文科全用英文作答的現象引起高度爭議。 (圖/ 陳欣宜@youtube) 這次的學測國文作文題目是,「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就我這種保守派的角度而言就是個失敗的題目。 為什麼題目裡會出現英文字母? N? 在國文裡有意義嗎? 什麼叫做N種思考? 為什麼「N種」就要意會成「多種」?...

  7. 2021年1月26日 · 學測作文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破聲量紀錄盤點歷年大考題目這屆作文也超難寫2021-01-26 17: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