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司法. 博弈. 社會觀察. 投資. 虛擬貨幣. 《報導者》9月7日刊登的 〈演戲開戶當人頭、貢獻信用擔風險,線上博弈員工變「洗錢工具」〉 一文從博弈產業觀察洗錢犯罪現象,但「博弈」產業只是洗錢犯罪的一部分,目前台灣的地下市場更多的不是「奕智博」這樣樹大招風的博弈產業,而是以賭博網站、投資網站綜合包裝的詐騙網站,過去靠傳統的電話詐騙犯罪生存或靠聚眾鬥毆、暴力討債賺錢生存的團體,開始改作免洗網址一換再換、檢警稱之為「賭博詐欺」的投資詐騙,並發展出完整產業鏈,吸引一般大眾「應徵」。 投資詐欺,名校會計系畢業生也參與.

  2. 2021年1月20日 · 去年3月精神科醫師廖泊喬和一群同仁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創立了全台灣第一個治療賭博成癮的博弈門診」,目睹個案們在戒癮中的空虛憤怒無助。 去年11月,《報導者》連續推出兩集博弈產業報導幕後,廖醫師主動和我們聯繫,希望聽眾除了理解博弈產業的背後,也理解賭癮是如何發生、以及他在診間的發現。 而Summer,則是在30歲以前,一度沉溺於賭博中的個案之一。 運彩、線上博弈、借貸無所不碰的他,輸掉2000萬後,在去年10月接觸到博弈門診,開始試著轉變。 他後來開立 Podcast《不切實記》 ,持續講述他的經驗、希望幫助更多人不要落入這個陷阱。 你三不五時也賭一下嗎? 怎麼判斷自己成癮了? 怎麼求助、想辦法停下? 空虛、懊悔、憤怒……在戒癮途中,會遇到甚麼事?

  3. 40歲的台灣藥師林筱莉(Lizzie Lin),在這間大麻藥局擔任藥師。 2014年7月,紐約州醫療大麻通過合法,隔年大麻藥局遍地開花。 紐約政府要求,每間藥局至少要有一位大麻藥師,當時,已在美國擔任藥師3年多的林筱莉,抱著想學習新事物的心態,花了3天時間,修完網路上4學分的課程,拿到證照,便在紐約找到工作,就此成為大麻藥師。 「整個紐約州現在已經有遠超過20家大麻藥局、至少100多個大麻藥師了! 」林筱莉說,藥局生意也愈來愈好,從開業一天20、30位客人,到現在一天至少50、60位病患來報到。 而每一位客人來取藥時,都得跟店內諮詢師洽談、了解病況,再由藥師開出適當劑量,每一步都得小心謹慎;藥局裡現在同時段得聘雇5位諮詢師、1位藥師,才能負荷工作量。

  4. 台灣開放可由醫院專案申請進口四氫大麻酚(THC)成分藥物,治療頑固型癲癇罕病患者。雖然2017年就已開放漢CBD成分藥物專案申請,台灣病患遇到哪些關卡?還有哪些隱憂待討論?

  5. 2022年10月26日 · 史達林於1953年去世。 而在此前(1951),國民黨政府持續將大批「可疑分子」送往位在台灣東南的綠島感訓。 這個舊名「火燒島」的小島,從日治時期就設有「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後,亦於此島成立監管「叛亂分子」(政治犯)之所,名為「 新生訓導處 」。 關押在此的政治犯,被稱為「新生」。 這些「新生」都是被蔣家政權認定為思想不純正的「罪犯」或是潛在的危險分子,只要罪行沒有嚴重到要立刻槍斃,就可能會監禁於此,並透過重度勞動與思想教育,進行改造。 以自身經驗提醒台灣不要接受共產獨裁的索忍尼辛,可能想像不到,就在他離開古拉格集中營時,這個「自由中國」有大量知識分子被拘禁在離島接受勞改。

  6. 2023年5月8日 · 從醫療的觀點來看, 毒癮是一種慢性病 ,卻遠比慢性病更難治療。. 這是一場醫病雙方都要非常努力,才可能成功的漫長戰役。. 對藥癮者來說,分秒都是與毒癮拉扯的天人交戰;對醫護來說,這亦是一條看不到盡頭、沒有成就感,付出不容易看到回報的路。. 30 ...

  7. 2023年5月4日 · 在71歲資深法醫蕭開平的記憶裡,台灣最早發現新興毒品的時間是在1998年。 當時,一位來自紐西蘭的學生在台灣使用了不明毒品後,從12樓的派對地點墜樓而死。 蕭開平說,他們向外國專家友人諮詢後,才知道紐西蘭外籍生使用的是當時歐美國家正在流行的MDMA(俗稱搖頭丸)。 從那時開始,法醫研究所只要從檢體中發現不知名的毒品,就會參考其他國家的案例與經驗,試圖找出毒品的種類、累積檢驗能量。 雖然搖頭丸等毒品早已在歐美開始流行,但歐盟在2005年才 首次使用 「新興毒品」這個名詞,到2012年國際對於新興毒品的定義(註)也才趨於成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