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反送中爭議 [ 編輯] 2019年9月2日,龍應台在 臉書 上發文《花園的地上有一顆雞蛋》支持香港 反送中運動 ,呼籲大陸人關注香港人的訴求,即社會制度的公平、資源分配的正義、法治精神的貫徹、政府治理的透明、人民參政的充分。. 指出這些價值也是北京人 ...

  2. 龍應台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龍應台 [注 1] (1952年2月13日 — ),另有 筆名 胡美麗 [1] , 臺灣 作家 、文學學者、 政治人物 。 高雄縣 大寮鄉(今 高雄市 大寮區)人 [2] , 籍貫 湖南 衡山 [3] 。 大學 畢業於 國立成功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後獲 美國 堪薩斯州立大學 英美文學 博士學位 。 是 臺北市政府 首任 文化局 局長和 文化部 首任部長,亦曾在 美國 、 德國 、 臺灣 、 香港 的多所大學任職。 [4] 1985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有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如《 野火集 》和《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等,言行遍及華人地區如 兩岸三地 、 新加坡 ,以及德國 [5] 等地,具影響力。

  3. 2022年3月3日 · 龍應台. 出生/ 1952年. 現職/ 作家. 學歷/ 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經歷/ 台灣首任文化部長、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長. 著作/ 《野火集》、《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大武山下》、《走路—獨處的實踐》 從社會談到國家,再談到人生,龍應台每本書的份量都很重。 然而近期她出了本圖文創作《走路》,改談小販、農田、動植物、蟲鳴鳥叫,像把紅塵俗世看淡看破。 文字、篇幅變得輕巧,還配上了她親筆用平板繪製的圖畫。 七字輩的體悟:走路比憤怒重要.

  4.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170,163 likes · 5,714 talking about this. 在這裏大家和龍應台共享訊息、發現和想法。. 但是與主題無關或不理性的言論,請容版主保留移除的權利。.

  5. 媒體人陳樂融批評龍應台領導下的文化部缺少具體政策,只會辦論壇、對談,稱龍應台為「論壇部長」 [46]。 時任立法委員 段宜康 说,龙应台不做决定是没有担当的政务官,面对困难时选择退缩,没有历史使命感,是有史以来最厚脸皮的政务官。

  6. 2022年4月25日 · 龍應台《天長地久》:真正留在你身旁,我才認識了九十三歲的你,失智的你. 作家龍應台(圖)於2020年8月16日出席作品「大武山下」讀者見面 會,和讀者分享寫作歷程。. 109年8月16日Photo Credit: 中央社.

  7. 聯合報 / 龍應台:和平在台灣被汙名化 前往閱讀 風傳媒:耶魯學者提倡兩岸「和平推」籲台灣加強韌性、「避免成為自己最大敵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