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0日 · 李姓考生則表示,覺得難度跟去年學測 考題差不多,對選填最後一題最有印象,因為要算面積,還有倒數第二題,是要考向量的正射影,要仔細閱讀 ...

  2. 2024年1月20日 · 記者林柏廷/台北報導. 自然科整體來說難度適中」,僅有化學中間偏難」。 (記者簡浩正攝影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於今20日登場數A結束後緊接著是有4個考科的自然高中教師表示物理科大部分為中間偏易或中間偏難的題目」,試題難易度分布適當化學科屬於中間偏難」;生物和地科則都是中間偏易」。...

  3. 2024年1月20日 · 陳同學表示,計算其實都算簡單,不過題目乍看之下會不知道要怎麼解,需要透過多想才能找到解法,相較前2年的題目比較偏向看完題目就知道如何解了,不過這次偏難頂標成績應該偏低,因此還是有機會頂標。...

    • 受社會輿論影響,數學考題出現「難易週期性震盪」
    • 大學入學考試的轉變
    • 109年數學太簡單?實測結果:回歸能力測驗的本意

    根據歷年的學測數學科滿級分人數百分比,其中102年的1.95%與106年的1.41%都是數學科困難的年度,再加上本次110年的難度,可以發現學測數學科的難易度呈現週期性震盪,容易之後轉難,難了之後又變容易。 一般對於以上現象的解讀是,考題容易的結果引發滿級分人數太多,造成前面志願學系的超額篩選,因此大考中心思考下次提升考題難度;反之,考題困難將使大量考生受挫,為了安定人心,大考中心思考下次降低考題難度。但考題難易並不容易掌控,出題團隊更是年年不同,單憑「比去年難」或「比去年簡單」的理念,無法掌控社會上對於難易度的期望。 從最根本來看,大考中心因應社會輿論(正確來說其實是少數人的看法),讓數學科考題在難易之間反覆,是因為他們忽略了學測的目標。根據大考中心網站所示:「學科能力測驗包括國文、英文、...

    要討論上述的現象,需要了解現行的大學入學選才制度。大學聯合招生從民國43年起至72年期間,大學聯招採「先填志願、後考試、再分發」的辦法,報考科系分為甲(理工)、乙(文)、丙(醫農)及丁(法商)四組。到了民國73年,大學聯招制度做了重大改革,其一是填志願的方式改為「先考試再填志願」,再則允許跨組選考,並將乙、丁組合併為第一類組。 第二次較重大改革是從民國83年開始試辦,到91年全面正式實施的多元入學制度。除了保留傳統的考試分發(指定科目考試,簡稱指考),83年開始試辦「推薦甄選」入學,87年試辦「個人申請」入學。前者由學校推薦,後者由學生自行決定,但都有推薦與申請學校數額的限制。 民國95年,清華大學有感於學生集中來自少數高中,向教育部提出「發掘人才、縮短城鄉差距」的繁星計畫單獨招生;從96年...

    大家都說109學測的數學考題容易,筆者也花時間做了一遍,發現並不如想像中容易,還是需要用心作答才能完卷,只是大多不需要拐彎抹角,算是基本的題目。讀者可參閱109學測各科級分人數的百分比分布圖,會發現這份試卷是可以把學生區分開來的。 學測採用15級分制,平均來說每一級分應有6~7%人數,數學的分布大致如此,只是15級分的人略多,可以解讀為我國學生的數學程度不錯。套用筆者女兒的疑問:「學生考好了老師為何要不高興?」反觀國文科的級分百分比分布,有六成的人集中在10~13級分,這樣擁擠的程度,在許多學系應該更造成超額篩選的現象,不知為何大家並不關心。 109學測數學科若造成超額篩選,也只是對前面志願的學系影響,對大部分其他學系的影響不如國文科嚴重。學測不光只是服務前面志願的學系,不能只在乎前面志願學...

  4. 2021年2月24日 · 答案. 學測是現在大學入選管道之一,每年考試之後,試題難易度會是大家討論的議題。 本文選出過去10年每一科最難的題目,讓大家試試是否能正確回答。

  5. 2024年1月20日 · 台北市高中數學科教師群分析,今年數 A 試題敘述稍嫌冗長、閱讀量大,容易拉長題意理解時間,且 需要將題目文字敘述轉化成圖表,以助解題思考 。. 建議未來能繼續維持今年的難易度,但要降低題目字數,才能增加學生思考、解題的時間,也希望多 ...

  6. 2024年1月20日 · 地球科學方面由松山高中建國中學中正高中教師組成的台北市高中地球科學科教師群認為試題符合108課綱精神能辨別學生是否具備科學素養以及有能力分析圖表閱讀理解邏輯推論今年學測總題數減少地科相較於去年的15題減為14題非選題數增加一題多選題數增加至7題。 【文教熱話題】 整理包/113年國中教育會考 5科完整試題與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