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1日 · 台日戰三局上半,兩出局中華隊攻佔一、二壘,陳金鋒先讓投手上原浩治拿下兩好球,接著外角直球陳金鋒放掉,然後一顆變化球朝向本壘而來,陳金鋒才一轉身球即平射飛向左外野,很金鋒式的全壘打軌道,很難用我們習慣詞「炸裂」來形容這支全壘打。 但我們轉播席卻真的炸裂了,簡直像一團火球炸開了,大家驚叫不已,但球場內的陳金鋒本人卻很冷靜地跑壘。 他沒有像2001年世界盃時在台北的天母球場,同樣對日本隊揮出全壘打那般地高舉右手慶賀,只是安靜繞壘,讓時間停下來、讓大家享受這一刻。 雖然中華隊最終沒有守住,輸了日本、也輸掉最後奪牌希望,但還是感謝金鋒,那射向希臘藍色天空,永遠令人難忘的全壘打。

  2. 2021年7月21日 · 東日本311震災. 忍痛放棄六搶一的奧運資格賽而棄權. 羽球女單球后戴資穎在世界羽球聯盟(BWF) 之前,就穩居世界第一,但因奧運積分排名第二,這次將以第二種子身分出賽。 而里約奧運金牌得主、西班牙的名將馬琳(Carolina Marín),因動刀確定無法參賽,也讓戴資穎少了一個強勁對手。 由於疫情緣故,職業運動的大咖球星紛紛退賽,男子網球Big 3中,瑞士費德勒(Roger Federer)、西班牙納達爾(Rafael Nadal)均宣布退賽,僅剩賽爾維亞球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試圖挑戰囊括四大公開賽與奧運金牌的金滿貫紀錄。 女子單打部分,美國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也已宣布退賽。

  3. 2021年7月21日 · COVID-19大流行讓2020東京奧運延至2021登場每4年一度的奧運齒輪首度落拍拉到5年多了病毒與會擠掉許多名將觀眾與激情一併缺席一個史上最冷寂的奧運會選手的考驗卻更嚴酷足足一年缺乏比賽調整賽會期間日日篩檢行動全程被監控上場後勝與負的狂喜與失落無人相擁祝賀或安慰。 然而,奧運的舉辦其實也正是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中, 尋求一絲足以鼓勵世人的「美麗」── 把聖火燃起心裡和平的嚮往、 一支全壘打帶起全島一心的心跳、 一個華麗的湯瑪斯大迴旋展現出一生懸命的強壯意志。 無論歡呼或悲鳴,運動本身就是一種激勵,而奧運會永遠緊繫著世界,召示著我們: 持續朝向實現公平競爭與國際主義理想努力! 【2020東京奧運特輯】乾杯! 敬我們的東奧英雄. Watch on.

  4. 「金牌是我的夢想,挑戰三次終於達成了! 郭婞淳在女子59公斤級舉重比賽,以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6公斤,三項破奧運紀錄的成績,「從容」拿下金牌。 由於郭婞淳的實力遠遠高於對手,賽前國外媒體也形容「其他選手幾乎看不到郭婞淳的車尾燈」,成為她自己和自己的競賽。 抓舉結束就輕鬆以103公斤破奧運紀錄佔上排名首位;挺舉第一把125公斤就「定金牌」,第二把舉起133公斤破奧運紀錄。 最後一把,郭婞淳在沒有奪牌壓力下進一步挑戰自己的世界紀錄140公斤、設定141公斤,期待自己在奧運場上留下最完美一舉,不料失敗倒地。 但郭婞淳露出甜美燦笑,成為國際媒體鎂光燈的「嬌點」,留下本屆奧運場上最美麗的「失敗笑容」。 05|李洋、王齊麟:有球必應麟洋聖筊.

  5. 2021年8月23日 · 中華職棒上半季在經歷疫情三級警戒停賽閉門復賽下半季開幕戰邀來國防部示範樂隊及三軍儀隊表演以及東京奧運金牌得主舉重女神郭婞淳開球以嚴謹的防疫精神及因運動熱血的心面對所有挑戰期許一切雨過天青

  6. 2021年7月25日 · 評論. 石明謹/歧視、抵制、恐攻和病毒──不完美的奧運,更激發人類追求美好. 觀眾在巨幅日本奧運選手看板前等待自衛隊的開幕特技飛行表演。 (攝影/AFP/Philip FONG) 2020年東京奧運在2021年夏季開幕對於很多台灣人來說COVID-19在全球蔓延所產生的最大影響除了舉辦時間延遲了一年以外恐怕就是 台灣放棄在棒球項目派隊伍參賽 。 對於這項 號稱「台灣國球」 的運動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缺憾。 然而,奧運本身就不是完美的,雖然標榜著「絕對平等」,無差別地的接納所有運動員公平競賽的原則,在奧運的歷史上卻往往因為各種因素,無法讓所有選手得到參賽的機會,形成了一屆又一屆「殘缺的奧運」。 例如上面提到的棒球項目,恰巧就是奧運所有比賽項目之中,唯一沒有「女子選手」參加的單項運動。

  7. 2021年7月22日 · 評論. 陳子軒東京奧運的冷酷異境──只剩人造歡呼和病毒環繞的運動員. 2021年5月9日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東京奧運的田徑測試賽在新宿區的國立競技場舉行現場沒有觀眾。 (攝影/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FP/Hiroto Sekiguchi)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立即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