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為保育臺灣西部沿海白海豚族群海洋委員會訂定發布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之類別及範圍」,自109年9月1日生效劃設為海洋生態系與河口生態系之複合型生態系面積763平方公里範圍橫跨苗栗臺中彰化雲林等四直轄市() 。 中華白海豚面臨之生存威脅. 臺灣西部沿海的白海豚族群分布範圍與西部航運填海造陸興建海堤工業工程離岸風電等經濟工業之重點發展及沿近海漁業活動區域重疊所受到的人為衝擊相當大而對此類數量極低的小族群不可預期性的擾動更進一步提高其滅絕的風險。 本署彙整相關文獻資料,歸納影響白豚族群其生存威脅因子為6大類:棲地劣化、海洋污染、食源減少、漁業混獲、海上活動及水下噪音等。 一、 棲地劣化.

  2. 懷孕期約11個月雌性通常3年左右生一胎白海豚的壽命根據牙齒切片的年齡估算約40歲。 棲地分布: 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在東印度洋至西南太平洋的熱帶與溫帶海域包含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泰國等

    • 重要棲息環境必須涵蓋所有活動範圍
    • 2030年拚100隻,「極度瀕危」降「瀕危」
    • 友善漁法增加漁業產值
    • 30%以上個體有傷口,「凌虐至死」
    • 移除五大威脅,還乾淨海洋
    • 「台灣人欠白海豚人情」

    對於林務局劃設「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行動,學者專家給予正面的鼓勵,並進一步建議林務局,應將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範圍,修訂為北自苗栗龍鳳港延伸至台南的將軍港,並將西界修訂為距海岸線3海浬。 學者表示,台南仍有目擊記錄,以目前畫法,一旦白海豚越過範圍,仍受拖網、刺網威脅,但白海豚不容損失,因此必須要能涵蓋其所有活動範圍。

    至於保育目標,與會的學者建議在 2030 年以前,將族群數量提升到 100 隻,讓台灣白海豚,可從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即物種的絕種風險)上,的「極度瀕危」降低成「瀕危」。 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劃設,是一個新的管理工具;若要落實保護與復育白海豚族群,達到「與漁共生,漁豚共榮」的目標,必須移除台灣白海豚面臨的生存威脅,包括淡水減少輸入,魚類資源缺乏影響食物來源、棲地消失、空氣、生活廢水以及農業與工業化學汙染、水下噪音以及不當漁法造成的誤捕纏網。 台灣白海豚極度瀕絕的程度,連美國人都有感。美國NOAA(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官員Dr. Nina Young表示,去(2013)年...

    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團主席Dr. Peter Ross(羅筆德博士)說,漁法的改善,減少魚網纏繞、誤捕,有助於降低白海豚死亡的威脅。 依據資料,近海漁業禁用刺網、提供漁民補助轉型,以友善漁法提供漁業產值以及落實沿岸3海浬禁底拖的政策,不僅對白海豚有利,對沿岸的漁業資源也是好的,反之,若維持目前的漁業現況,執法不力,過漁,恐怕影響白海豚健康和生存空間,接下來就是滅亡。

    根據與會國際專家發表的研究資料顯示,台灣白海豚的族群,有30%以上的個體都帶著漁網勒纏的傷口;有些海豚甚至無法擺脫纏在身上的漁網,若無法掙脫漁網,可能因此溺斃;被漁網勒纏的海豚,除了肉身與骨骼的痛苦,還可能因此降低覓食和繁殖的能力,慢慢折磨而死。 「白海豚的組成和人類一模一樣,你把割傷的傷口去泡海水,會有什麼感覺」對於白海豚痛苦的感受,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如此形容,他也引用Dr. Nina Young的意見,「台灣對待白海豚的方法,是凌虐至死;捕鯨,是一槍就把牠打死了,讓牠死得痛快;今天白海豚背鰭的傷口,就像在流浪狗的脖子上套上橡皮圈一樣」。

    陳昭倫說,重要棲息環境劃下去之後,馬上要行動的是移除威脅白海豚的五大威脅,第一要務就是進入社區裡和漁民溝通,從下而上的改變。 「保護白海豚這件事情,已經不需要再多的科學證據,我們知道的資訊,已經足夠讓我們行動」他說,科學很重要,但保育是另外一件事;增加管理處、白海豚保育中心,對白海豚保育幫助不大,重點是瞭解漁業現況,與漁民搏感情,傾聽漁民的心聲,由下而上的建立漁豚共生的策略。

    成功大學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教授王建平說,漁民和白海豚是同命,白海豚好,象徵漁業資源豐富;不能一直期待媽祖保佑,最後還是要靠人民的力量保護白海豚。「台灣人都欠白海豚一個人情,牠保佑台灣人不受國光石化污染。」 「我們真的欠白海豚很大很大的人情。」陳昭倫說,林飛帆和陳為廷都欠白海豚一個人情,因為白海豚訓練他們在反國光石化環境運動中的表現,最後一場環評會議,學生聚集在環保署外,為了獲得場內資訊,開始練習如何透過技術傳達影像,從那個時候訓練到現在,成為黑色島國的基調,奠基反服貿運動的基礎。

  3. 2010年5月31日 · 2007年福爾摩沙鯨保育小組進一步研判生存在台灣西岸的白海豚應該是獨立族群有別於中華白海豚應該命名為台灣白海豚許多環保團體為了搶救白海豚合組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加入搶救行列媽祖魚保育聯盟陳秉亨表示命名為媽祖魚除了白海豚出現的時刻約在農曆三月媽祖聖誕之時也希望連結媽祖信仰讓更多人關心白海豚。 甚至連續幾年,製作白海豚花車,加入大甲媽祖遶境活動,就是要讓台灣社會知道,國土發生危機。 對漁民而言,白海豚是很久以前就存在的海洋生物,幾十年前的數量,並沒有這麼稀少。 雲林台子村莊船長回憶二十年前,曾經一次看過五十多隻,他說白海豚不怕人,常常會游到船邊觀望,樣子真的很可愛。 近年來,莊船長協助學者進行白海豚調查。

  4. 海保署表示中華白海豚為我國保育等級I的瀕臨絕種野生動物海保署自108年6月4日召開研商白海豚保育專家諮詢會議」,討論保育計畫構想陸續邀集國內環境能源產業交通漁業教育等主管機關召開白海豚保育跨部會分工會議」,研擬相關工作細項擬訂跨部會的臺灣白海豚保育計畫」,一起推動白海豚保育具體行動海保署說明因棲地劣化海洋污染食源減少漁業混獲海上活動及水下噪音等因素都可能影響臺灣西部海域白海豚的族群生存海洋委員會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於109年8月31日公告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類別及範圍」,對白海豚的主要棲息環境進行保護

  5. 本研究計畫期藉由中華白海豚保育教育與推廣訓練建立海洋生態保育單位與離岸風機發電等海洋開發業者的對話平台針對業者客製化訓練課程與相關文宣手冊讓參訓人員了解中華白海豚的棲地習性與威脅採取友善施工策略以降低對白海豚及其他重要海洋生物的干擾創造綠能」、「漁業」、「保育三贏研究內容. ()編寫中華白海豚保育文宣包含召開專家審查會議確認宣導手冊海報與影片內容架構供教育訓練與推廣之用。 (二)辦理3場次以上的中華白海豚保育教育訓練活動,每場次應有3家以上的已依「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申請作業要點」申請場址規劃並通過備查的海洋開發業者代表海洋開發業者代表與會,並開放一般民眾參訓。 相關附件. 正式報告 檔案下載:63次. 回列表頁. 瀏覽人次: 993人.

  6. 中華白海豚的交配方式為 混交制, 雌性大約9-10歲達到 性成熟, 雄性晚1-2年。雌性妊娠期約11個月, 每胎一仔, 全年可交配,哺乳期可受孕。 繁殖間隔2-3年。 [7] 小種群存在近親繁殖和雄性的弒嬰行為 [12] 。 種群與分佈範圍 [ 編輯] 中華白海豚分布在 東印度洋 和 西太平洋 的近岸海域, 北至中國東南沿海, 向南包括整個 東南亞, 向西至 孟加拉灣 及 印度半島 南側 [7] 。 全球已知中華白海豚數量約5,700頭, 且有下降趨勢 [7] 。 最大種群分布於孟加拉灣北部 [13] 。 泰國 東海岸和西海岸, 馬來西亞 的 古晉省 海域也都有種群分布 [7] ;印度尼西亞西加里曼丹海域僅有目擊和擱淺記錄 [14] 。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