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也就是儲蓄險解約可能會有兩種損失 (1) 保單價值與保費的落差 (2) 解約費用。 保單價值與保費的落差. 讓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保單價值準備金」。 保單價值準備金是你累積繳交的保費 扣除 必要支出後存在保險公司,準備用來支應未來理賠的金額,相當於是提前繳付但還沒花掉的保費,你也可以把他理解成「保單剩餘的價值」。 因此保單價值準備金並不等同於你所繳的保費,最主要的落差就是先扣除的附加費用。 特別是壽險保單在第一年所需要的費用是最高的,因此初年度的準備金落差也會最大。 但是! 保單價值準備金寄存在保險公司那,保險公司也不是白白佔著你的錢,是會給你利息的。 因此這一部分的解約損失,是會隨著時間消失的。

  3. 買儲蓄險的目的就是希望投資報酬率比定存好但是如果有一天需要用到這筆費用時什麼時解約比較划算? 想解約,你的保單還剩下多少錢? 不管你是還在思考要不要買儲蓄險,或是繳費中,還是保單已滿期,都該了解這幾個名詞,因為它們都跟你最後解約拿到的錢大大相關。 (1)保單價值準備金. 保單價值準備金 = 當期保費 -(附加費用及保險公司成本)X 保單利率(宣告利率或預定利率) 當保戶想解約時,是以保價金扣除解約費用,就是保戶最後可以拿到的解約金;並不是你繳多少最後就可以拿回多少喔! 至於什麼時候解約金會等於保價金? 答案是保險合約滿期後。 (2)解約金. 解約金 = 保單現金價值. 這也是為什麼不建議還在繳費期間就解約,因為那些解約手續費會把你的本金吃掉,一點都不划算。

  4. 儲蓄險是一種風險低兼具保障可預先估算獲利的理財商品非常適合需要強迫儲蓄的族群和期望穩定獲利的族群。 另外因外幣保單的利率大多優於台幣保單,故許多民眾較傾向規劃外幣商品,小編建議在購買儲蓄險前,要注意以下重點: 外幣保單利率較台幣優,但要注意匯兌風險。 不管買哪一種類型的儲蓄險,避免提前解約。 一次躉繳或年繳可省保費,月繳、季繳、半年繳方式會增加實繳保費。 如果希望每年或定期可以從存款中拿到一些利息,可考慮還本型儲蓄險。 資金運用短年期(6年以下)可用定存,長年期(6年以上)再考慮儲蓄險,以免資金卡住無法動用。

  5. 2023年4月8日 · 理財專家郭莉芳提醒保單解約前有許多要注意的事項撇除一年期兩年期的躉繳保單不談一般儲蓄險最短為6年期但在前45年大多拿不回總繳保費而去年的解約潮多有來自過去在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約2728元低點進場的保戶

  6. 2021年2月15日 · 儲蓄險保單究竟要不要提前解約? (圖/取自Unsplash) 此文一出後立刻引起網友們熱議紛紛建議減額繳清的方式處理就好,「我去年減額繳清! 不要解約很虧」、「把保單放到不賠錢的那一年再直接解約,這是比較好的方式,只是前幾年繳的錢暫時被綁住」、「初期當然虧,能撐過去就是你的」,要原PO別胡思亂想,熬過去後就會有不錯收穫。...

  7. 買保障. 保險公司會把這部分的錢,拿去幫保戶買 身故保險 ,當保戶不幸過世或是完全失能時,保險公司會給付一筆錢給受益人。 儲蓄. 保險公司會幫保戶 把錢存起來 ,並且以約定好的利率(預定利率或是宣告利率) 發利息 給保戶。 保戶可以選擇把利息每年領回來,或是放在保險公司那裡(詳見「增值回饋分享金」說明)。 【重要觀念1】所有的終身壽險,都有儲蓄性質. 廣義來說,所有的終身壽險都有儲蓄功能,這是因為 終身壽險的保費,其實是「預付」的,而儲 : 但是壽險的保費本質上是根據死亡率計算,因此理論上應該是年輕時繳的少(死亡的機率較低)、年紀越大繳得越多(死亡的機率較高);但是為了更利於消費者做終身財務規劃,絕大多數保單皆採「平準保費」設計,即不同年齡繳的保費都是一樣的。

  8. 提早解約保證一定不划算所以如果手頭緊的朋友寧可分批定存也不要一次讓資金卡6年。 但通常6年期的儲蓄險,如果在第6年繳完費就解約,報酬率通常不比定存高太多。 當期限到了,是否解約,只要考慮一件事:「到時候的報酬率,你滿意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