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3月4日 · 但簡單說,這次航警來盤查時兩個外勞是願意交出護照接受盤查,且旁邊就是勞動部的機場外勞關懷櫃台,一輸入外勞的護照號碼就知道這外勞有沒有問題,航警卻堅持要外勞到航警局的主要原因就是要 留置外勞防止離開,這是為什麼呢?

    • 老化:長照體系的發展與勞動者保護
    • 高齡化社會對醫療體系及家庭的影響
    • 因應人口老化建立長照體系是當務之急
    • 照服員職業傷害的預防
    • 數位化:數位資本主義下的優勝劣敗與社會不平等
    • 數位落差惡化社會不平等
    • 數位革命下勞工面臨的危機
    • 自動化並不必然帶來失業
    • 從美國民粹政治看「2030 雙語國家」政策
    • 就業關係的脆弱化:低薪、過勞、斜槓、零工

    「總生育率」反映的是女性在其一生中預期生育的總子女數,一般而言必須維持在 2.1,才能維持人口結構的恆定。台灣在 1950-1960 年間,總生育率年年高於6,但在 1956 年達到高峰後便一路急降,至 1984 年跌破 2.1,至 2020 年更降至0.99,創下歷史新低。最近十年來,台灣一直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低生育率國家,少子女化現象嚴重,而由於 1950-60 年代出生的世代人數眾多,這個世代的人在十年後將邁入 72 到 82 歲。相較於生育率原本就偏低的國家如德國、日本等國,台灣的人口老化速度快速,到 2032 年,全國將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將超過 50歲。

    高齡化社會,勢必伴隨著退化性疾病與長期失能的快速增加,包括癌症、心腦血管疾病、失智等好發於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不但對既有的醫療與照顧體系帶來龐大負荷,也將衝擊家庭,尤其是照顧功能日益薄弱的脆弱家庭。目前已在日本與南韓出現的老人貧窮、獨居,甚至孤獨死等現象,可能也會是台灣社會的重要問題。

    回應人口老化趨勢,建立健全的長期照顧體系乃是當務之急。我國自《長照服務法》在 2015 年立法通過並於 2017 年施行以來,長照體系在服務對象、服務範圍、人員訓練與服務提供等諸多面向均有許多進展。然而,照顧服務員的勞動條件與薪資福利不佳,以女性佔多數的照服員的勞動價值仍未被社會大眾尊重,導致人員流失率居高不下。

    根據職安連線的整理,照服員的工作內容相當龐雜,在高體力勞動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肌肉骨骼傷害與其他職業傷病;照顧工作也常有情緒負荷,容易遭受病患或家屬的不合理對待而產生身心壓力疾病;在疫情期間,照服員更承受了失業、染疫風險與社會汙名。 這些問題理應都能被預防。不論是透過輔具設備的提供、人員的培訓、立法規範或是財源籌措,均需要積極的社會行動與政策作為。社會大眾也必須更重視勞動者的勞動權益,才能讓長照體系永續經營。 國人偏好聘用外籍看護工,一直是本國籍居服員勞動條件難以提昇的原因之一。過去十年間,台灣的社福外勞人數穩定上升,至今已達 23.5 萬人。勞動部日前宣布將研議修法,讓具一定技術能力且在台工作達一定年資的外勞,得以申請永久居留並能攜眷來台。 從人權角度來看,以移民方式接納外勞,確實較能保障勞動...

    另一個重要趨勢是數位革命。台灣的資訊通訊科技發達,網路涵蓋率高,產業自動化程度相當進步,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與演算法(algorithm)等新興科技不斷推陳出新。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職場的數位轉型更加快速。在許多國家,遠距工作(telework)、平臺工作(platform work)、虛擬辦公室(virtual office)、線上會議等工作模式大幅成長,未來即使疫情趨緩,也將成為主要工作模式。 在醫療與照顧場域,遠距醫療(telemedicine)、行動監測、遠距照顧等技術在不少先進國家被廣泛應用,台灣雖有法規限制,但未來很可能在趨勢之下逐漸放寬。可想見的是,醫療、生物技術與資訊科技的結...

    全球性的數位革命為產業創造龐大商機,帶來許多就業機會,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然而數位革命伴隨的負面影響已然浮現,包括資訊安全、數位監控、數位威權,以及過度仰賴資通訊科技對實體社區、人際互動、資訊傳播,以及個人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例如假訊息、網路成癮、網路虛擬世界對兒童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資訊過量造成的疲勞等等。 區域與族群間的「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也將使既有的社會不平等更為惡化;首先會被排除的族群將是年長者、不善用使用電腦科技的族群,而原本就擁有語文、技術與設備優勢的人,將更能從中獲利。

    在勞動場域,產業自動化趨勢,將使低階勞動族群面臨結構性失業威脅。國際勞工組織在 2016 年出版的報告書便指出,由於產業自動化趨勢,低廉的勞動力對於國際大廠而言已逐漸失去經濟誘因,因此在紡織、成衣、製鞋等勞力密集產業聚集的東協國家,很可能未來 20 年出現大規模失業問題。在自動化普遍的職場,人與機器共事,將使勞工處於孤立與原子化的處境,難以形成集體力量;隨著數位監控技術的發展,勞工也將面臨更加綿密的監控。

    在數位化趨勢下,勞工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缺乏數位能力的工作者勢必面臨被淘汰的壓力。不過,自動化並不必然帶來失業。國際勞工組織在 2016 年出版的另一份報告,便比較歐美幾個工業大國的自動化程度與製造業失業狀況,結果發現這兩者不必然有關,例如德國、芬蘭與丹麥的自動化程度高,但並沒有嚴重失業問題。此報告強調,積極保護勞工與社會的政策,是對抗自動化衝擊的重要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將「2030 雙語國家」列為重要政策,並編列龐大預算來執行。此政策雖然可能提升台灣在全球數位經濟上的國家競爭力,但此政策恐將使英文能力不佳而被排除的落後者產生相對剝奪感,此問題恐難用廣發行動裝置到偏鄉學校來解決。美國近年來民粹政治興起,勞動階層對菁英治理的憤恨而帶來的治理危機,實應作為殷鑑。 台灣長久以來有「高出低進」的現象,意即,高學歷高技術性人力流往高薪資國家,而低階低技術性人力(如產業外勞、社福外勞)大量移入。除了少數例外(如醫師),台灣高階工作者的薪資普遍低落,在國際上並無競爭力。在這樣狀況之下推動雙語化政策,是否反而會加速專業人力的外流,直接挹注高薪國家的人力缺口(例如菲律賓、印度的醫護人力外流至英語系先進國家),或被吸納進入全球跨國企業,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台灣在 2002 年前後受亞洲金融風暴與全球經濟波動影響,失業率大幅攀升,當時過勞猝死案例出現,勞委會在勞工團體的壓力之下,逐步修訂職業病認定指引,使得職業心腦血管疾病案例自 2006 年以來開始出現,至目前每年均有60─80 件。勞動部強化工時方面的勞動檢查,並在 2013 年修訂《職業安全衛生法》,將預防過勞的雇主責任納入法規;2016 年前後《勞動基準法》修法,則發生一例一休爭議。有關過勞問題,法規在過去十幾年來有許多進展,然而工作者低薪、長工時、高負荷的血汗勞動處境,仍是許多職場的普遍現象。 如上述,資訊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造就了「平台經濟」,創造出更多即時性且非典型的工作型態,其中尤以 2009 年創立於美國舊金山的優步(Uber)最為顯著。Uber 開創之初以「共享經濟」為理念,...

  2. 2021年4月1日 · 當東南亞移工在台灣被慣稱為「外勞」,1 個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已經被簡化地想像成單純的勞動力。 根據 One-Forty 的統計,超過一半的台灣人表示曾與移工接觸,但 95% 以上的人對外勞的想像仍停留在「看護、工人、漁工」。

  3. buzzorange.com報橘

    《 VidaOrange 》關注科技無暇精算的所在,聚焦職場、心理、健康、理財和消費議題,提供與眾不同的視野。 「報橘」旗下共有三個主題社群,包括《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以及《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三個媒體社群,持續提供各領域的創新趨勢與觀點,協助新世代台灣人提升競爭力為主要任務。

  4. 2020年12月22日 · 我職涯的前 10 年都待在外商,但又不是真的很「純」的外商,或者是說,不是由當地人所成立的企業。但即便是這種「外不外、local 不 local」的文化,還是跟純台資的公司有很大的區別。

  5. 2017年4月12日 · 不過到了2005年,金華百貨因為欠繳租金被強制停業,台北車站重新與微風百貨簽約,才變成現在你我熟悉的微風美食廣場。. 原本車站二樓的東南亞店家,遷到了現在印尼街所在的北平西路上,原因是距離近,而且大多是老舊平房租金便宜,少有台灣人居住,再 ...

  6. 2017年10月20日 · 立法院經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天(19日)聯席初審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放寬外國專業人才聘僱及居留期間由 3 年增加到5年及租稅優惠。 草案放寬了什麼? 未來外籍白領人才可以在台灣待更久、享有租稅優惠. 據初審通過草案,放寬外國專業人才簽證、居留、保險、租稅與退休等待遇。 初審通過草案明定,雇主聘僱外國專業人才,應向勞動部申請許可,學校延攬外國教師則向教育部申請;外國特定專業人才,可不需透過雇主,申請自由轉換工作的工作許可、居留簽證、外僑居留證與重入國許可4證合一「就業金卡」,放寬外國專業人才聘僱期間由 3 年延到 5 年,廢止每年須在台183天規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