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月20日 · 1. 琥珀色或蜂蜜色. 當你的尿液顏色偏深,代表身體有些為 缺水 症狀。 但這很好解決,只要仔細注意水的攝取量,別養成喝太少水的壞習慣了。 大家也應該知道尿液是用來排掉體內毒素的,所以如果你長時間憋尿,或水喝得不夠,毒素很容易在體內堆積。 2. 透明的. 聽起來可能有點矛盾,但喝太多水也會問題。 喝適量的水能保持身體的機能,但過量的話會讓尿液變得完全無色。 這代表你攝取過多水份,而且可能會導致 一系列的併發症 。 腎臟可能無法快速運作將尿液排出體外,導致 過多水份留在體內 。 體內水份過多時,會導致血液中的水份與鈉平衡。 3. 棕色或糖漿色. 如果尿液顏色看起來像可口可樂,身體要不是極度缺水,就是面臨許多其他的問題。

  2. 2017年4月10日 · 其實去一趟廁所就可以了喔! 把醫生傳授的這幾招學起來吧. 「我的尿尿有泡泡醫師我是不是有腎臟病? 」在門診中常遇到很多民眾憂心地詢問其實這些人多半是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尿尿時由於膀胱內外壓力的改變加上解尿位置比較高尤其男性),尿液沖到便池激而產生泡泡若尿液的尿素濃度愈高表面張力就愈高所產生的泡泡就愈多。 不過確實從我們的尿裡,就可以看出很多健康問題。 其實我們都會建議民眾要經常觀察自己的尿! 1.首先,是尿的「顏色」 只要從尿的顏色來看,就知道水喝得夠不夠;如果尿的顏色太黃,表示水喝得太少,要多補充水分,如果白到清清如水,表示喝太多水,不要再喝太多,以免水喝太多也可能有水中毒的危險,只要尿色維持清澈淡黃色,表示水喝得剛好。 2.有沒有微小泡泡或混濁.

  3. 2020年11月16日 · 一般正常人每日排尿次數應該超過8次,每一次尿量大約是300-400ml,如果長期頻率遠高於這個次數,可能要注意「膀胱」是否出了狀況,如果想避免罹患「膀胱過動症」,我們應該怎麼做?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明明才剛上完廁所,怎麼又想尿了? 」這樣頻尿的困擾是女性朋友能說的秘密。 臨床上曾一名30歲女老師,對自己要求甚高,在教學上也是相當嚴謹,從一年多前覺得尿憋不住,一堂課45分鐘,休息時間一定要去上個廁所,有時候課堂上也忍不住尿意,頻尿狀況日趨嚴重,才發現是罹患「膀胱過動症」。 壓力越大導致膀胱不停收縮! 排尿量逐漸減少. 一般正常人每日排尿次數應該超過8次,每一次尿量大約是300-400ml ,但女老師的膀胱已嚴重萎縮,每次排尿只有100ml左右。

    • 學界舊觀點:「重力」讓泡泡破裂
    • 實驗新觀點:「表面張力」才是泡泡破裂的原因
    • 泡泡破裂的收縮力,在流體上產生暫時性的泡泡環

    泡泡的物理特性取決於流體的黏滯度(viscous)。以水為例,水的黏滯度低,泡泡約百萬分之一秒就會破裂;但如果是黏滯度大的流體,泡泡破裂時間可長達 1 秒,讓科學家有時間研究泡泡破裂的物理機制。 20 年前,學者曾用矽油(黏滯度為水的 1 百萬倍)做實驗。在泡泡的頂端戳洞之後,洞會隨著時間擴大,同時泡泡會收縮,沉沒到流體上,並在流體表面形成一個暫時的泡泡環。學者發現,洞變大的速度比泡泡沉沒的速度還要慢,因此學者判斷,「重力」是泡泡破裂的原因。

    波士頓大學的 James Bird 教授提出質疑。根據計算,泡泡的表面張力比重力大的多,因此 Bird 團隊重做先前學者的實驗,只不過他們將流體「倒放」,想要判斷重力對泡泡破裂的影響力。 Bird 團隊選用的流體與當年學者的一樣,都是矽油。由於矽油黏滯度大,因此倒放也不會馬上流掉,給團隊足夠的時間實驗。 而實驗結果與 20 年前的結果一樣,都是洞變大的速度比泡泡隱沒的速度慢,但兩者的重力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實驗證實,「表面張力」是泡泡破裂的原因。 ♦TO 推薦閱讀:大學生用光學干涉技術,解答了物理界的百年難題:為什麼管子裡的氣泡會塞住? 在流體中,表面張力會讓表面積最小化。實驗中,泡泡半球的表面積比底部的面積還要大,但泡泡內部的氣壓比外界高,讓泡泡保持形狀;在泡泡上戳洞,內外壓力會平衡,表面張...

    而泡泡破裂之後,會在液面上留下一個暫時性的環狀結構。直觀上,表面張力會抑制泡泡環的產生,讓破裂後的泡泡完全貼合流體表面。過去科學界的解釋是,重力會克服表面張力,讓泡泡環產生。 Bird 認為泡泡環產生的原因是「收縮」。泡泡底部的厚度較高,而泡泡破裂時,收縮的力道會抑制表面張力,產生暫時性的泡泡環。 雖然泡泡不起眼,但它們影響著自然現象、人體醫學、工業製程等等,是科學界關注的研究主題之一。Bird 團隊的研究,指出了人類過去 20 年來的錯誤,也提供學界新洞見,或許產業界等相關應用會因此改變。 參考資料 《Science》、《Inside Science》、《Eurek Alert》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ckPik CC Licensed。)

  4. 2020年8月27日 · 就是整個尿尿過程出口的瞬間最高速度,同時配合尿尿圖形的形狀來診斷,可以簡稱「尿圖」。. 正常人尿流速大約 25ml/sec 以上,隨著年紀增長會越來越慢;但是至少 15ml/sec 以上,就會覺得排尿不順。. 尿圖的形狀正常人長的像是鐘型曲線:. 圖片來源:翻攝 ...

  5. 2021年5月14日 · 辛苦了一整個禮拜,週末晚上總想買些鹽酥雞、碳烤等高鹽分的食物回家療癒自己,不知不覺攝取過多的鈉,導致口乾舌燥的狀況產生。. 其實,在吃完重鹹食物後,最好的舒緩方法是喝水,而是透過牛奶、哈密瓜等擁有大量鉀離子的食物,幫助鈉排出體外 ...

  6. 2015年3月4日 · 畢竟小孩子是大人的縮小版,沒有接受過兒科訓練的內外科醫師是否足夠的能力診治兒科疾病是疑慮的。 一但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不良的結果,在這個醫病關係緊張的年代,內外科醫師可能會被家屬質疑「為何不是由兒科醫師看診」而產生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