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8日 · 至於企業如何做到這些面向?. 除了藉由企業內循環的 AI 大數據、生產管理系統(MES),以及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等報表讓資料流動自動化,饒達仁也提及政府近年致力推廣智慧製造的「晶創計畫」,他認為機台上未來會裝置晶片,在地、雲兩端分別進行 ...

  2. 2024年6月6日 ·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來台再颳旋風,他在 COMPUTEX 開展前演講中,秀出一各家合作夥伴 LOGO 包圍台灣島嶼的圖片,表達 NVIDIA 與台灣供應鏈的緊密關係,更稱台灣是 AI 的起點。. 當中點名了 43 家台廠、17 所大專院校,引發熱議。. 演講中點名的大學,以捐助研究 ...

  3. 2024年5月27日 · 第 2 個趨勢正指向「模型兩極化」──在模型尺寸上,大者更大、小者更小,並從單一到多模生態。. 圖片來源:《TechOrange》拍攝。. 簡立峰認為,應該思考 怎麼讓 AI 成為你的助理 ,並指出我們已經知道 AI 的強項──可以閱讀一億本書並摘要,但現在 ...

    • 短鏈、快鏈時代來臨,企業更要具備高彈性以因應市場需求
    • 機械手臂的導入是「重現製程」的重要助力之一
    • 軟硬體整合,工業機器人應用更密合現場需求

    台灣高度發展的電子製造業,技術更迭及供應鏈變化快速,產品具多樣性,隨之而來的是短時間上線生產、混線生產,甚至降低成本的需求;工業製造基礎的金屬加工鑄造業及後處理行業,除了受少量多樣的生產趨勢影響,更長期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而對台灣相當重要,年產值超過 30 億美元,全球出口值排名第五的工具機產業來說,追求更高效率的生產,伴隨著智能化發展的需求,整合機械手的應用也持續增加。 深耕台灣超過三十年的 ABB 充分掌握製造業對於坪效要求、彈性換線、混線生產、產量調整這類高效彈性生產指標的要求,運用 ABB 機器人在小零件組裝的精度優勢,與電子製造行業客戶共同開發高度彈性自動化生產線,特殊的產線設計,作業員可與機器人並肩工作,混線生產組裝 19 至 32 吋不同尺寸的 LCD,實現彈性生產需求,提升...

    生產模式與消費特性改變的情況下,企業主對生產設備的選擇及策略方向跟著調整,變動市場決策風險高,保守停滯雖然可以保留資本,有效投資高度彈性智慧製造設備,卻可為企業搶得機會。ABB 台灣工業機器人及離散自動化事部副總經理蔡景淳指出。「傳統工業自動化投資成本高、回收期長且技術門檻高,產品規格樣式一旦調整,原先的設備很可能完全無法再使用,機械手臂可程式化特性,搭配周邊相關硬體的調整,能夠彈性針對製程調整,設備再利用率高,製程的可複製性及重現性,是企業主因應變動外在環境的助力之一。」 ABB 台灣工業機器人及離散自動化事部業務經理蔡之緯進一步指出「ABB 從基礎開始協助企業主釐清需求,評估最具投資效益的製程及機器人選型,再透過 ABB 機器人編程軟體 RobotStudio® 離線編程並反覆優化製程,...

    ABB 機器人專屬工程軟體 RobotStudio®,可離線進行仿真模擬,針對複雜的路徑進行規劃及優化,並可根據不同應用建置、模擬及測試機器人導入生產線的環境,最佳化生產流程。ABB 台灣工業機器人及離散自動化事部工程服務經理謝慶耀表示「透過軟硬體整合,RobotStudio® 可依產品樣式、製程工序編寫相對應的程式,以符合混線生產及快速換線的需求。線下機器人示教及線上試俥導入接合,利用數位分身技術優化製程,與實際導入生產的情況可達九成相符,大幅提升導入效率、降低生產停機成本。」 機器人自動化能夠帶給企業主穩定生產、全面掌控及快速換線的優勢,是智慧製造生產線的重要助力。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結構下順應變動,利用機器人的高度生產彈性,透過智慧製造彈性生產技術因應變動市場,或成企業制勝關鍵。 短鏈趨勢...

  4. 2024年4月26日 · 張權德表示,過去十年製造業都在探討「工業 4.0 數位轉型」,如何讓品質提升、效率增加,他進一步研究德國專家對於工業 4.0 的定義,可歸納為四個步驟:聯網化、可視化、透明化,以及適性化,首先透過網路蒐集數據資料,再聯網進行管理,接著將 ...

  5. 2024年6月4日 · 聯發科技 COMPUTEX 展出「智慧隨行 AI 無所不在」,發表新晶片將 AI 運算能力帶入更多產品領域. 產業動態. 2024-06-04. 分享本文. 今年 COMPUTEX 期間,聯發科技將展示其 AI 在各類領域的應用,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博士亦將於 6 月 4 日暢談聯發科技的技術如何推動 ...

  6. 2018年6月29日 · 一九八五年,五十四歲的張忠謀,在台灣政府的召喚下,頂著德州儀器公司半導體前最高領導人的光環,來到了台灣。 為了創辦台積電,他必須從董事長、外商高管的身分,變成一個伸手要錢、處處碰壁、滿頭灰髮的「資深」創業者。 從人生勝利組,到處處碰壁的創業者. 「過去三十年,沒有一個時刻是『萬里無雲』! 」張忠謀回覆《商業周刊》的提問時說。 當初,他寫了十幾封信給美日大廠,英特爾、三菱、東芝,都說沒興趣投資晶圓代工,認為台灣一點機會也沒有,最後只有飛利浦點頭出資。 三十年前,全球半導體業都是美日晶圓整合大廠的天下,晶片從設計、製造、封裝測試,都在同一家公司完成, 台積電的代工模式能否倖存,無人看好 ,當時台積電只能吃到大廠不要的訂單。 不過,就在台積電成立的兩年後,冷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