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19日 · 這是一場改變資本主義的運動:引領市場資本,共創永續未來(Private Capital, Public Good),其兼顧投資利潤及社會效益的本質,亦即所謂「義利並舉」的投資,或「行善致富」的投資。 兼顧社會與獲利 影響力投資也能量化評估. 你或許已經聽過影響力投資,其實包含像是社會債券、永續金融、ESG投資等均屬於影響力投資。 而根據GIIN定義,以下投資光譜中,自左端的完全著眼社會收益(Social Return Only),至右端的重點放在財務收益中(Financial Market Rate Only),中間的四個區塊中,從公益創投(Venture philanthropy)到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ment)區塊,均為廣義的影響力投資。

    • 分散政治風險
    • 吸納他國半導體技術
    • 降低對其他產業資源排擠效應
    • 網羅國際人才

    分析師指出,地緣政治風險已不可逆,台積電先到美國設置5奈米廠,可吻合客戶分散供應鏈、再地採購需求,對於台積電本身也是降低政治風險。相較於剛進入量產、還處於學習曲線階段的3奈米,5奈米更具備即戰力。即便部分產能移轉到海外,但台積電在海外晶圓廠的接單仍握在手中,不管在哪裡生產,終將反映在公司整體業績表現之上。 據業界推估,考量建廠時程、5奈米運作上軌道需要一段時間,台積電在美國的3奈米廠,預計2025~2026年之間投產,初期月產能規劃應會落在2萬片,主要係2萬片才達到基本的經濟規模。屆時,台積電2奈米已量產,並沒有違背台積電將主要生產、先進製程研發基地根留台灣的營運方針。

    台積電到海外設立據點,除舒緩地緣政治風險外,還有吸納其他國家半導體先進技術的好處。例如,日本雖然晶圓製造較弱,但材料方面很強大,雙方透過在日本茨城縣設立3DIC研究中心,可以讓技術層次更為提升,之後在海外設立其他的共同研發中心,並非全無機會。 再者,台積電也可透過跟當地企業合資方式降低一些風險,像是台積電與Sony、Denso等大廠在日本熊本打造28/22奈米廠,並規劃拓展到16/12奈米製程。業界認為,未來台積電到歐洲設廠,也不排除會仿照跟日本相似的合作方式。

    台積電未來要持續壯大營運規模,必須持續推進先進製程並擴充產能,台灣雖小而精實,但資源確實相對有限,也因此不時會聽到,其他產業關於水電、土地、勞工全被台積電吸走的抱怨聲浪。若台積電將部分產能分散到海外,或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對其他產業、企業的資源排擠效應。

    針對台積電海外建廠,當地員工是否能融入「台積文化」,也是市場熱烈關注的話題之一。目前台積電碩博士員工占公司員工總數比重近半,比例相當之高,台灣員工不只學歷高,還很勤奮,晶圓廠量產需要大量高階技術人員輪班顧機台,美國員工是否可以適應這樣的運作方式、文化差異性都是難題。 不過,台積電已躋身全球大企業,但相較於其他國際大型企業,公司內部海外人才比例相對較低。因此,透過各個投資案,確實能為公司納入更多國際人才,這也是引領公司走向更高端技術的必經之路,以確保產業領先地位屹立不搖。 整體來看,台積電到海外生產成本確實會增加不少,但這是通盤權衡利弊後的最佳決策,雖會帶來更多挑戰,但在多重優勢補強下,仍有望一一化解。展望2023年,半導體持續進行庫存調整,加上淡季因素干擾,台積電明年上半年稼動率料將下滑,惟...

  2. 根據何柏杰的研究,目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有4大現象值得市場關注:第一、在2019至2022年半導體產業上升循環中,台積電ROE自21%上升至40%,同期間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的ROE中位數自13%增加至18%。 第二、目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的外資持股比例中位數僅有7%,不到台積電 73%的10分之1。 第三、國際投資人目前持有約3430億美元的台積電,但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的持股僅約47億美元,約當1.4%的台積電持股,對比預估2033年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營收佔台積電成本與資本支出達49%的水位,顯示外資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持股仍有很大的增加空間。

  3. 他指出,玉山金控在過去幾年來,運用AI模型也是倍數成長,內部統計數據顯示每年約可減少110個人、也可幫顧客節省116萬個小時。 最簡單的例子是,如果要申請信用卡掛失,透過AI客服就能節省原來75%的時間,「科技的力量可以改變金融面貌,更能提供顧客 ...

  4. 2021年3月15日 · 明確定位了影響力投資就是一場全球的運動,目的要鼓舞市場資本,來共同解決全球所面臨的永續挑戰,同時也點出了政府的角色及其急迫性。 Private Capital, Public Good 私人資本,公共利益. 影響力投資及 SDGs是衝著『不永續』的全球議題而來。 我們都知道,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及環境挑戰,傳統上仰賴的財政資源及慈善基金,已不足以支應。 我們也知道,全球最大的財富在私人手中,在資本市場。 因此,大哉問:有什麼辦法可以調動私人資本來共同解決人類困境呢? 這,正是影響力投資(及 SDGs)的真正目的。 影響力投資緣起. 話說奇女子茱蒂絲・羅丹博士曾是長春藤盟校第一位女校長,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榮退之後,應邀擔任洛克菲勒基金會總裁,從育人志業,轉進改變世界的行列。

  5. 2023年6月15日 · 撰文: 股感知識庫/chihyuan 分類: ESG投資趨勢 圖檔來源: shutterstock 日期: 2023-06-15. 2021 年可謂是國內的 電動車 市場元年,光是b電動車 ETF 就已經募集了四檔,分別為: 國泰智能電動車( 00893 )、富邦未來車( 00895 )、 中信綠能及電動車 ( 00896 )以及永豐 ...

  6. 2023年10月17日 · ESG 是當前全球企業共同面對的重大議題;分別代表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ESG 三者彼此之 間愈來愈難以區隔,許多議題不只局限在 ESG 中的某一項範疇。 另一方面企業遭受網路攻擊事件層出不窮,資安威脅不斷升高,使得資安治理 (cybersecurity governance)成為董事會的重要課題。 從「G」,所謂的「治理」層面來談資安問題;美國聯邦金融機構審議委員會 (Federal Financial Institute of Exam Counsel, FFIEC)及美國全國企業董監事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r- porate Directors, NACD)皆指出資安議題並非 IT 議題,而是董監事層級議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