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3日 · 王齊麟李洋在對方需要時做彼此的後盾. 圖片來源:FB @李洋/Lee Yang. 被稱為聖筊組合的李洋和王齊麟不僅在四強賽中打敗了世界第二的印尼對手更用絕佳的默契戰勝強勁的中國雙塔」,奪得羽球男子雙打金牌榮耀。 「我們麟洋會全力以赴,以挑戰者的姿態去衝擊對手,享受每一場挑戰,挑戰每一個瞬間。 」出發參賽前,李洋在 粉絲專頁 寫下這段話。 或許,正因為他們認真享受每一場比賽,用平常心和挑戰自我的心情參賽,並在對方需要時做彼此的後盾,互相補足對方的缺失,「麟洋配」才能在奧運場上完美地發揮實力,一球球戰勝對手,最終奪得夢想中的金牌榮耀。 戴資穎、依瑟儂、辛度:不管今天贏球的人是誰,彼此都是對方的摯友. 圖片來源:IG @tai_tzuying.

    • 放棄矽谷 200 萬年薪回台創業,「前工程師」長期推動台灣運動產業發展
    • 比起錦上添花,台灣選手更需雪中送炭
    • 土銀發麟洋配信用卡,回饋金支持台灣羽球發展
    • 延伸閱讀

    創辦人徐正賢畢業於交通大學,畢業後在美國矽谷科技產業工作,後來,他放棄矽谷高薪回台創業,創辦蓬勃運動事業有限公司,更曾舉債上億元展開「HopeTennis 網球希望工程」計畫,培訓台灣網球選手,可說是從工程師變身球壇推手,此後更長期投入推動台灣運動產業發展。 後來,徐正賢引進「運動科學訓練」業務,與美國奧林匹克訓練基地合作,導入運動科學訓練法,成為棒、籃、網、足、羽球、高爾夫、田徑等項目職業選手、大學球隊與代表隊的體能訓練合作團隊。 2018 年,運動科學訓練事業獨立,徐正賢創立自有品牌 PEAK FORCE,專注於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科學化訓練與運動科學訓練教練培訓為核心。 兩年前,We Care 計畫誕生,而運動科學訓練機構 Peak Force 產品的所有盈餘,則全數支持 We Care...

    此次奧運賽事讓全台民眾為之瘋狂,更創下台灣隊伍有史以來最佳成績,讓國人與世界都看見了台灣選手的優秀表現與努力奮戰的運動家精神。 事實上,台灣的奧運金牌獎金不落人後,根據《富比世》公布全球 10 個金牌獎金最豐厚的國家排行,台灣以 2000 萬元新台幣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新加坡,更比主辦國日本 127 萬新台幣高出許多。 在奧運賽事排名第 7、8 名的選手仍可獲得 90 萬元獎金,5、6 名獲 150 萬元。闖進四強也有第 4 名 300 萬、銅牌 500 萬、銀牌 700 萬元的獎金。 在選手得獎後,許多企業主出來喊話「加碼」,錦上添花不落人後。但透過 2020 東京奧運,我們已經看到了台灣選手背後許多令人心酸的故事。 在運動員仍然默默無名時,若沒有前期資源的投入,就可能限制了台灣選手未來發...

    除此之外,此次麟洋配打出的最後一顆球「in」了,也造成台灣旋風。土地銀行也宣布將提供 100 組限量簽名紀念 T、親筆簽名球,更要力拼在 1 個月內發行「麟洋」羽球認同卡,以消費額 0.25% 計算回饋金,協助國內羽球運動發展,培育優秀人才。(TO 推薦閱讀:【背後鷹眼系統大解密】那球 in 了!奧運羽球男雙摘金時刻的關鍵科技) 此次奧運我們看到了許多台灣選手在場上發光發熱的表現,陪著他們一同熱血一同落淚,但在熱血之後,身為台灣人的我們,絕對還有許多事情可以陪著選手們繼續走、繼續前進。

    • 從氫能源聖火到電子廢棄物獎牌,東奧隱藏這 3 大綠色投資契機 • 東京奧運摘金!數學女博士透露訓練關鍵,網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一雙智慧襪賣到 6900 台幣,台灣隱形冠軍廠商要在 2020 東京奧運大賺! 參考資料:周正剛 FB、TED、ETToday、喀報、WeCare、自由時報,首圖來源:體育署

  2. 2021年8月3日 · 戴資穎林昀儒麟洋配李智凱及莊智淵等好手都是其中一員。 (責任編輯:陳怡君) 東京奧運羽球男雙金牌戰台灣組合 李洋)、王齊麟),拍落中國組合奪下金牌兩人賽後笑開懷

  3. 2017年9月5日 · 一直無法談戀愛的人,你可能得了「愛無能」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德國社會觀察家犀利寫實的筆鋒寫出 20 幾、 30 幾歲的新世代在愛情、職場生活關係上的困惑:我們既矛盾,也迷惘。. 渴望愛,卻不知如何愛著一個人,明明在愛情裡,但 ...

  4. 2013年3月11日 · 王維麟William下圖右) 美商浪橋科技台灣分公司( Splashtop )總經理。 Splashtop 的創辦人 Mark Lee 是個小留學生,這個團隊特別的是,Mark 找了 3 個朋友一起創了第一間公司「Open Source Asia」後來賣了,過了 2 年又創了 Splashtop--是原班人馬一起創辦,這件事 ...

  5. 2017年9月6日 · 來看看以下分析吧!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 | Seven. 前一陣有位朋友因為失戀向我訴苦,我以為是她被甩了,後來才得知,是她自己主動提出的分手。 “可是我沒想分手啊! 我那麼說只是氣話。 ”她補充道:“之前每次我跟他提分手,他都會來挽留我的,為什麼這次他變了? 提分手,僅僅是為了想被挽留,這是要冒很大風險的。 或許前幾次提分手確實可以換來對方的挽留和不捨,但不斷地用分手要挾對方,最終很可能導致對方厭倦了被威脅,認為既然你這麼想分手,那就分吧…… 為什麼有些人總拿分手當威脅? 事實上,威脅分手背後的原因往往不是對伴侶不滿意,而是 對自己的不自信 。 在著名的依戀理論中,有一個維度的依戀特徵被稱為依戀焦慮(attachment anxiety):

  6. 2017年5月5日 · 這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在大多數情況下,這都是不太容易的。 過去種種被傷害的感受,都是橫亙在兩人之間難以逾越的障礙。 很多人不再和前任講話,否定對方的存在(ex 怎麼樣了? 死了),甚至和對方呼吸同樣的空氣都是大寫的拒絕。 但也有很多情侶,因為在分手之後,沒有了以前對互相的期待,反而真的與前任發展出一段真正的、純粹的友誼。 什麼樣的情侶分手後還能做朋友? 1. 關係的結束是愉悅而正常的. 在這段關係中,沒有狗血劇情的上演。 結束無關出軌、移情別戀、無關信任與嫉妒,雙方關於結束友好地達成了一致。 心理學家 Baxter(1987)認為存在三種類型的分手策略: 當面攤牌(Relationship Talk) 面對面交談對於這一段關係的感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