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1日 · A:5種,根據材質分別為綿、非綿(NAO)、半金屬燒結(SEMI-METALLIC)、金屬燒結(MMC)、複合材質(CONSTITUENT)。. 綿在高溫下會產生有毒氣體,因此國內環保署規定於2018年全面禁止綿剎車皮製造;非綿主要以玻璃纖維製成,成本低廉、材料 ...

    • 購入kawasaki Z1000的原因
    • 配備如何?
    • 操控如何?
    • 動力表現如何?
    • 對於愛車「騎姿」看法與心得
    • 實用性如何?
    • 擁有後,你認為你的愛車有哪些值得或需要改裝的部分?
    • 騎 Kawasaki Z1000時有遇過什麼趣事嗎?

    其實早在學生時代就被Z1000初代雙排氣管給深深吸引 一直到畢業工作有能力買重機時,Z1000已出到四代 四代的車頭不管是在當代還是2020年的現在來看,都還是十足的異類 不過一開始入手的重機被弟弟堆坑之下,反而是買了BMW S1000R街車 在2016年時能選的公升街車其實不多(MT09剛出;MT10還沒出生) 無奈在台崎的價格策略下,幾乎同價格能選的… 只有Z1000 與BMW S1000R 這兩台(新車價來比較) BMW S1000R那多到不行的電控完美的壓制了我的選擇… 騎了二年之後在人生規劃下賣掉重機,騎了將近二年的MSX小檔車生活 但是被公升街車養大的味口,再加上周遭同事開始騎重機 在2019年水貨商那邊看車時,在有限的預算下 沒有懸念的選擇了2016的四代Z1000(街車愛好者...

    以Z1000 的配備來說,其實跟前座駕BMW S1000R來說完全不能比… 但是幾乎沒電控的車子其實,操駕起來也可以享受車子最原始的暴力 撇開前座駕不比較,2016的Z1000也算是四代中變化最多的了 新增了:ABS/輔助式滑動離合器/循跡操控系統 這邊不得不提到「輔助式滑動離合器」 KAWASAKI有結合賽道經驗,這個滑離同時也減輕了拉桿的壓力 當初在購車時,現場同時擺著兩台Z1000,兩台的差別就是有無滑離 有滑離的貴了三萬,但是現場拉過之後,根本不考慮沒輔助滑離的 那個差別就像一個是「超重手握力器」,另一個是「彈簧壞掉鬆鬆的拉桿」 甚至同騎的車友後面還發現….2016 的R3拉桿還比Z1000重手 在這麼大的扭力下,KAWASAKI還有辦法把公升的拉桿不靠油壓拉桿就能做到這麼輕真的很猛...

    過彎表現由於Z1000屬於軸距短的車種,所以在過彎上自然靈巧許多 甚至讓我在第一次試騎Z1000 過彎時被嚇到「這車子倒下去的速度也太快了吧(冷汗)」 因為是二手車,還以為是「車子是不是有問題」 後來才知道,Z1000的靈敏度就是長這樣,不要以為它壞掉了。

    加速性: 公升街車,不用懷疑它的加速度,給多少油門,就給你多少加速力道 一個不小心人會有被車子拉著走的感覺,初次騎乘大灌油門時會因為人被拉著走,不自覺的握緊把手 引擎轉速特性: 街車的特性就是低轉就有非常大的扭力,在公升Z1000上面更為明顯 不管哪個檔位的「低轉」油門只要一補,Z1000隨時都會拉著人走 也由於低轉扭力很大,即使我牽車騎一陣子了 我還是沒辦法靠體感知道現在的轉速跟動力「大概在哪個檔位」 真的不誇張,1/2/3/4檔低轉的體感扭力根本一樣 5/6檔即時在時速60以下的低轉,油門一補仍然拉著人走 導致我最後不得不加裝檔位顯示器…讓我知道現在到底在哪一檔 高轉部份街車本身就有高轉時的延伸性不足 但我本身就不屬於激烈操駕的人,也不是上路就要拼極速 所以高轉時的不足相對來說就沒什麼困...

    手把: 本身很習慣騎街車,所以對街車把沒什麼特別感覺 倒是騎慣R3的朋友說Z1000的手把「很寬」騎起來手要張很開,沒安全感。 腳踏、座高、騎乘三角: 騎乘三角本身是街車設定,所以姿勢算舒服,差不多是正坐上半身再些微的往前傾 座高815mm,本人171/55KG,坐上去雙腳微墊,單腳可以全踩 後來因為女友騎起來壓力山大(她身高四捨五入不足150…有重機駕照._.) 所以有改狗骨頭降3公分座高 附加的影響是: 優點:座高變成171/55KG坐上去可以二腳平踩…膝蓋還可以微彎 坐姿也從稍微往前傾變成…正坐,騎長途相對舒服很多 缺點: 1.車燈一般照明角度變成遠燈模式(改狗骨的代價~除非前叉也降才能改善) 2.由於影響整個騎乘三角,踢了側柱停靠,車子幾乎沒有往左倒的感覺;停車時遇到斜坡就要注意停的...

    停車便利性:不算優 大小來說:雖然公司的一般機車格都能一拜的停進去跟白牌卡格子 但畢竟是雙排氣管,車子肥了不少,停車就要稍微喬一下姿勢。 重量來說:車重221KG…標準的胖子(以街車來說) 所以若沒發動車子,牽車子移動時就會顯的很笨重 若遇到有坡度的車位,更是需要讓後輪先停進去 否則只會增加離開時要把車子往後移出來的難度… 置物空間:(不能放便當) 由於有裝前後行車紀錄器,後座置物空間本身就很小,又被紀錄器的主機吃掉空間 5.8吋的IPHONE X本身算小台了,放進去都還要喬一下,再大一點的手機是根本放不了…

    個人不改排管與懸吊,比較偏向全原廠(有改的都是外觀小東西) 個人只想的到檔顯:上面有提到,因為不管哪個檔位都是凶猛的低轉力道,會讓人搞不清到底是在1檔還是在6檔 其餘的改裝像護弓/拉桿則是個人喜好而改的 防傾桿/降座高/原廠防燙蓋 則都是為了女王而裝上的 (因為女王身高嚴重不足,她有原地倒車的風險在…) 不過這些裝上去之後,原本就不瘦的Z1000,變的更肉了許多XD

    本身偶而會帶隊騎車,所以常常騎第一個 由於Z1000本身加速就很凶,剛開始用Z1000代隊時 綠燈起步會跟後面車隊拉了一段距離想說怎麼大家都沒跟上 後來才知道是我的加速太快,後面大家猛摧油門還是看著我離去XD” 這個體驗在換車騎更明顯,當女王騎著我的Z1000加速時 我騎別台車會有那種「我騎的這台真的有在加速嗎….XD”」 導致用Z1000代隊時,油門都要憋著騎,後面車隊才跟的上。 所以一個人騎時,就會大力的解放Z1000,讓它好好透透氣用力凶猛的加速XD

    • Editor M
  2. 2021年8月30日 · 究竟CB650R有那些優點及缺點呢? Moto7透過車主大調查,為還在觀望是否要購買CB650R你,整理出2021車主公認三大優點一大缺點,讓已經選購CB650R車主們來告訴你最真實使用後心得吧! 你是否也想分享對於愛車看法呢? Moto7邀請各位車主參與 車主大調查 ,一起來說出你觀點吧! HONDA調查表單. 2021 HONDA CB650R。 HONDA CB650R車主公認三大優點. 第三名:聲浪悅耳(30%) CB650R所採用動力心臟為一具649c.c. DOHC 16V水冷四汽缸引擎。 受益於四缸引擎點火特性,CB650R擁有十分渾厚、綿密聲浪。 配上其如同管風琴造型四出排氣頭段,似乎訴說著CB650R聲浪之悅耳如同樂器一般!

  3. 2019年10月16日 · Moto7蒐集了眾多TIGRA 125/150車主們深入使用心得,並統整出以下幾個公認優點缺點,為想要入主這輛國產高性能水冷速可達的的準車主們帶來第一手現任車主主觀感受點評。

  4. 2017年11月7日 · 2018 YAMAHA MT-07規格表. 引擎型式:四衝程,水冷,並列雙缸引擎. 供油方式:電子噴射系統. 缸徑 x 行程:80 x 68.6mm. 排氣量:689cc. 壓縮比:11.5:1. 最高馬力:55 kW (74.8HP) / 9,000 rpm. 最大扭力:68 Nm (6.9 kg-m) /6,500 rpm. 傳動方式:6速鏈條傳動.

    • 石虎與貓的差別1
    • 石虎與貓的差別2
    • 石虎與貓的差別3
    • 石虎與貓的差別4
    • 石虎與貓的差別5
  5. 2021年2月23日 · 是什麼原因讓Moto7在去年購入Z6一代後,時隔兩個月馬上換成Z6II,經歷編輯們長達半年長期使用中,前代機種有什麼不同之處,實測心得又是如何呢?. 更多試車、新車介紹及特別企劃影片,速至 Moto7 Youtube頻道 觀賞!. Youtube影片. Messenger Line Twitter ...

  6. 2020年3月20日 · 下三角台作用上三角台設計相似,共同夾持著前叉,並車架相接。 在設計上,下三角台會轉向軸心垂直做結合,而軸心上方以螺帽上三角台相鎖,將前叉固定於車架上。

  1. 相關搜尋

    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