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今周刊不定時為您更新 社論 的熱門文章,走在世界議題的先端,深入報導,精闢分析以及最新的 社論 消息,提供給最關心這個世界的您。 在今天看見明天

  2. 4 天前 · 今天代表中國的兩個報紙社論都不約而同對中國宣布中止134項產品的關稅減讓,就像選前中國對台灣的威嚇,稱停止ECFA,台灣經濟立刻崩潰! 很多親中政治人物,學者,名嘴也都加大力度附和這個說法。

  3. 2024年4月29日 · 旺報的社論指出:「對陸順差是台灣經濟榮枯關鍵」! 這個觀點也呼應了馬前總統一再強調的:「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 」的論述。

  4. 1997年6月11日 · 吳亭誼 陳興 考題趨向 文章 大都 緊扣 脈動 讀過 名人傳記 吳亭誼 陳興 考題趨向 考生 準備 方式 社論 文章 大都 緊扣 時事 脈動 一定 讀過 名人傳記 延伸閱讀 25家金融股誰擁高股息?中信金、華南金…現金殖利率逾5%!這家有吃又有拿「存就對 ...

  5. 2024年5月13日 · 5月11日,經濟日報社論「貿易表象難掩產業失衡沉痾」,批評今年出口增長是去年基期太低,還有,除了資通訊產業,多數行業還是一片悽苦,作者要政府拿出對策,不能單獨靠高科技產業獨撐。

  6. 2021年7月22日 · 現為台灣東森雲,台北日報,與印度 Sunday Guardian社論作者,不定期分享由產業與實務面切入的分析,以引起民主陣營對世界政經戰局的警視。 2015 年創立避險基金之前,曾任紐約Artio Global Investors分析師,負責亞洲宏觀政經研究與總值$40億美元的相關股票 ...

  7. 2022年2月18日 · 洪貞玲認為,民眾對假訊息的認知才是整體社會應因應的心理方向,應普遍推廣媒體素養與事實查核。 羅秉成表示,這份調查報告提供政策上很多思維角度,也可反映民眾對假訊息的危害的情緒,他以疾病形容假訊息,「傳播快、傳染率高且會產生危害,如大家沒認知到它的危險性,甚至會破壞社會上的各種信賴,乃至於民主制度,幾乎是國安等級問題。 羅秉成進一步指出,3年多前,世界各國已開始警覺假訊息的危險性,包含極端性仇恨言論、區域政治問題,利用網路做認知作戰等問題,透過有系統、組織性的散播假訊息產生影響,因此,面對假訊息一定是長期抗爭。 他提到,政府在對抗假訊息方面,展開跨部會跨部門的合作,立下四個面向-識假、破假、抑假、懲假。 其中,「識假」媒體素養為重中之重,台灣在這3年多推廣成效,一半以上民眾已有辨識能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