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np.cpami.gov.tw

      圖片: np.cpami.gov.tw

      • 不過,原來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牠們在華南、華東地區十分常見,但數十年後數字卻不斷下降,八十年代更一度只剩下二、三百隻,瀕臨絕種的邊緣。 殺害黑臉琵鷺的元兇,其實就是人類的現代化發展。 黑臉琵鷺只活躍於沿海濕地,以淺水泥灘裏的魚類作主糧。 可是現時東南亞的沿海地區大多成為了發展重鎮,污染問題嚴重,直接破壞了生態環境,亦令黑臉琵鷺失去棲息地。 每年在港越冬的黑臉琵鷺,平均佔全球總數兩成。
      www.wwf.org.hk/news/?2520/mai-po-black-faced-spoonbil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6] 在台灣 台南市 , 蒼鷺 常常被認為是黑面琵鷺即將抵達的徵兆可能是因為蒼鷺前來度冬的時間與黑面琵鷺相當接近的緣故。 [7] 黑面琵鷺主要繁殖於 朝鮮半島 的西部海岸,然而也有紀錄表示也在 中國大陸 東北方( 遼寧省 之間的小島)繁殖, [8] 當中以限制進入的 朝韓非軍事區 為最大和成功的繁殖區。 [9] 黑面琵鷺約在三至四歲達到性成熟。 繁殖季(約五月至七月)期間,雄鳥飾羽會弄得蓬鬆並發出低沉聲音吸引雌鳥。 習慣於荒島的岩壁上築巢,伴侶間會相互理羽,有助於增進雄鳥與雌鳥間的感情,並會持續至雌鳥產完所有卵為止。 [10] [11] 保護 [ 編輯] 族群數量下降與保護運動 [ 編輯]

  3. 東亞大部份的沿岸地區承受稠密人口及工農業活動帶來的重大壓力,導致生境地破壞及污染。 台灣的曾文溪口正面臨重要的工業計劃威脅,而香港后海灣所承受的壓力也逐漸增加。 黑臉琵鷺只在東亞地區出沒全球數量估計約3,941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每一年只有約30對黑臉琵鷺繁殖。 全球數目稀少,黑臉琵鷺容易面臨絕種威脅。 要繼續生存,牠們的主要繁殖地必須得到長久保護、越冬範圍內的沿岸濕地不受污染,兼備大量食物,以及避免致命的疾病或感染。 每年在港越冬的黑臉琵鷺,平均佔全球總數兩成。 米埔基圍是黑臉琵鷺的核心棲息地區,供牠們停棲和覓食。 對此,世界自然基金會責任重大,負責管理米埔,為黑臉琵琶維持棲息地。 © John and Jemi Holmes. 黑臉琵鷺.

  4. 2020年3月7日 · 溫暖少雨且受到保護的群棲地以及鄰近魚塭所提供的豐富食源就是台南之所以能成為黑面琵鷺極重要度冬棲息地的原因黑面琵鷺喜歡在溼地中尋找各種雜魚來吃。 圖/ 張俊德. 永遠的天堂? 或是危機暗藏? 即使台南一直是黑面琵鷺數量最多的度冬地其年間的數字減少或低於全球成長率時都還是會引起不小騷動。 尤其在 2017~2018 年的全球年變化為零時,台南的紀錄卻減少了 545 隻(年差距 -30.1%),雖然台灣其他地區的數量有增加,但台南此次數量變化的情況也使隱憂浮現:這是否代表可乘載的族群量已經達到了飽和? 抑或是環境變遷所致?

  5. 黑面琵鷺 (以下簡稱黑琵)為遷徙性候鳥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中名列瀕危 (Endangered),1980年代曾經是數量不到300隻的瀕臨絕種鳥類為了解黑面琵鷺在全球的族群動態,「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固定於每年一月份的冬季展開並由香港觀鳥會自2003年起每年統籌各黑面琵鷺分布地區的調查工作範圍由北到南涵蓋日本韓國中國台灣澳門香港泰國柬埔寨菲律賓等地。 台灣是黑面琵鷺最主要的度冬區,每年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負責執行及聯繫各縣市鳥友協助調查工作。 「2019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在1月26日至27日期間調查完畢,全球共計錄 4463 隻,台灣總共調查到2407隻,占全球總數 53.9% ,數量比起去年增加307隻。

  6. 2010年8月4日 · 黑臉琵鷺只在東亞地區出沒每年冬天前都會由韓國的繁殖地向南飛到溫暖的南方濕地過冬其中台灣和珠三角區包括香港米埔后海灣福田自然保護區和澳門皆是黑臉琵鷺的主要越冬地越冬種群佔全球總群超過六成現時估計全球約有二千隻黑臉琵鷺牠們亦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 不過,原來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牠們在華南、華東地區十分常見,但數十年後數字卻不斷下降,八十年代更一度只剩下二、三百隻,瀕臨絕種的邊緣。 殺害黑臉琵鷺的元兇,其實就是人類的現代化發展。 黑臉琵鷺只活躍於沿海濕地,以淺水泥灘裏的魚類作主糧。 可是現時東南亞的沿海地區大多成為了發展重鎮,污染問題嚴重,直接破壞了生態環境,亦令黑臉琵鷺失去棲息地。 每年在港越冬的黑臉琵鷺,平均佔全球總數兩成。

  7. 黑面琵鷺在生態地位上不僅是觀測指標也是保護傘物種」。 只要黑面琵鷺出現的地方就需要隱密安全擁有豐富魚類甲殼類及水生植物的棲息空間——濕地以提供遠渡重洋的候鳥補充體力一旦濕地被填土造陸黑面琵鷺也會失去最大度冬地迫使另覓他處增加鷺群於飛行途中體力不支遭遇天災的危險性若要保護黑面琵鷺就必須先從保護濕地開始保護濕地等同於保護了其他物種。 經過12年的倡議,終於在2002年,曾文溪口北岸約300公頃土地正式被劃設為「黑面琵鷺保護區」,但這樣還不足以維護黑面琵鷺族群及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

  8. www.ntm.gov.tw › News_Card_Content黑面琵鷺

    黑面琵鷺屬於鸛形目朱鷺科的瀕臨絕種鳥類正如其名眼睛週邊的臉嘴與腳部全都是黑色而先端扁平如琵琶形或湯匙狀的大嘴是琵鷺類鳥類共有的特徵全身白色羽毛在繁殖期後頭的飾羽與胸前的羽毛有明顯的黃色。 通常單獨或成小群於海岸附近、河口、沙洲等淺水地帶覓食。 夜間覓食,白天休息。 覓食時,以嘴在水中左右掃動,捕食水中生物。 每年九月底開始,黑面琵鷺會分批從北方來到臺灣過冬。 據現今公民科學的資料,出沒最高峰是在隔年一月,並逐步緩降到六月,觀察地點包含臺南、雲林、新竹、台北、宜蘭、花蓮與台東的流域出海口處。 獨角仙. 寬尾鳳蝶. 臺灣大鍬形蟲. 黑面琵鷺. 藍腹鷴. 臺灣藍鵲. 水獺. 儒艮. 臺灣雲豹. 綠蠵龜. 麗紋石龍子. 百步蛇. 澤蛙. 臺灣招潮蟹. 甘氏巨螯蟹. 鋸緣青蟳. 回上一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