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5日 · 這一份2023年12月發表於《青少年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ce)的研究,由西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家進行,以2018至2020年、237名平均年齡約15的美國青少年進行調查,探討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與憂鬱症狀之間的相關性,同時將性別、自尊、人格特質,以及對社群媒體的負面反應等調節變項列入考量,了解個別受到的影響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花費越多時間使用社群媒體的青少年容易出現較嚴重程度的憂鬱症狀,這效應出現在TikTok、Instagram和YouTube等平台。 研究也發現,受試者的人格特質,尤其是「外向程度」,在其使用社群媒體的經驗上較具保護性,頻繁地使用Instagram但外向程度較高的青少年可能不會感到憂鬱,而外向程度較低或中等者可能會面臨較高的憂鬱症狀風險。

  2. 2022年6月8日 · 陳 鈞凱. 新冠肺炎 死亡 疫情. 字級. 匯流新聞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死亡個案又創新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80195例本土個案及2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59例死亡,又創下這一波死亡個案的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 ...

  3. 2022年7月26日 · 中重症部分,羅一鈞指出,新增2例兒童重症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一例為2男童,無慢性病史,6月8日確診,7月17日起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嘔吐、腹瀉、紅眼等症狀,7月21日七因腹痛、持續高燒至40度至急診,診斷疑似泌尿道感染及MIS-C

  4. 2019年7月23日 · 國內腸癌專家高雄長庚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任胡萬祥診治最年輕的病患僅僅20歲該名女學生並非一般人刻板印象中的嗜油炸紅肉一族卻坦言三餐作息並不正常且常熬夜等到排便出現異常時確診已是第2期大腸直腸癌。 胡萬祥強調,儘管國內絕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患者,背後禍根都跟偏好加工食品、燒烤、油炸以及紅肉的飲食習慣有關,但仍有一些危險的生活型態,仍常被忽略。 胡萬祥說,像是抽菸、缺乏運動乃至腸道菌叢是否健康,多少都有影響,因此飲食力求均衡,多攝取高纖、水果以及水份,規律運動,維持作息正常才是防癌的唯一方法。

  5. 2021年11月20日 · 20歲的台灣年輕人,在一般人心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 在眾人眼光看來,以20歲的年紀去嘗試對生命安全有相當威脅的歐洲高山獨攀,看起來是非常不台灣化的年輕人行為,而林雋創舉的背後,只是一次薄弱的雪訓經驗,主基礎卻是大量的閱讀、網路YouTube的分享影片,他消化海量的資料,在短短一個月間、在準備學校期末考的同時,做足了巨細彌遺的準備,不斷想像、不斷模擬這些資訊變成實地挑戰的場景。 放手與支持. 有幾個家庭會放任獨子一個人出遠門去冒這種有生命安危的險? 「你媽媽怎麼會讓你去? 」觀眾不停舉手的發問。 林雋搔頭回答,如果沒有當初的支持,就沒有後續,沒有冒險,而誰料到只隔半年疫情爆發,全球陷於鎖國,故事根本完全改寫。 台灣對於登山活動向來鼓勵結伴同行,以避免山難發生。

  6. 2017年5月31日 · 匯流新聞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一項針對1500名14~24使用者的調查顯示,Instagram是對年輕人心理健康影響最劇的社群平台,易引起焦慮感。 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Royal Society for Public Health)近日的一項研究「#StatusOfMind」針對14到24的1500名年輕人進行調查,研究5大社群平台包括: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Snapchat中,何者對使用者心理健康傷害最大。 研究結果發現,只有YouTube會給使用者帶來積極的影響,Snapchat被列為第二大「有害平台」,Facebook則排名第三,其中,影響年輕人心理健康最劇的是Instagram。 以下是五大社群平台排名: 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