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9日 · 他說泛國營事業中鋼也為此成立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製造商興達海基」,肩負南部離岸風電建設的重要任務並協助在地企業能落實國產化政策而北部也有另一家重點公司肩負同樣責任但現狀卻是南北發展嚴重失衡經濟部卻從不深入了解。 邱志偉說,興達海基投入建廠至少花費4、50億元,辛苦的是發展過程中,會有學習曲線,每接一個案子不一定會有利潤,甚至會出現虧損,還會有開發商突然跳票的狀況發生。 他舉例,興達海機投產後的第一個專案是承接沃旭訂單,起初簽約是56座,最後卻只做6座;另外,中鋼與CIP合資成立的中能風場也是處於賠錢狀態。 邱志偉說,中鋼成立興達海基,是為了離岸風電的國產化政策,希望全力扮演好角色,尤其中鋼是上市公司,也要對股東負責,經濟部要有政策引導讓興達海基具競爭力、協助能源轉型。

  2. 2021年8月5日 · 2021-08-05. 編輯部. 字級. 分門別類鋼鐵人,台灣產業最認真, 景氣循環最熱門,全球競爭力得分。 分析師/吳官隆. 近期雖然鐵礦砂近期轉跌,不過煤礦報價顯著提升,鋼廠成本面仍有支撐;俄羅斯鋼廠在8月課徵出口稅前,銷售低價到亞洲市場的短期干擾因素,也將消失,整體來看,中鋼8月中旬將開出的9月盤價,重啟漲勢機率愈來愈高。 整體而言,雖然7月8月中鋼月盤盤價走平,不過因季盤及外銷仍有調漲,法人預估,在需求保持穩健下,中鋼2021年的第三季營收、營業利益率的表現仍有機會優於第二季。 碳鋼產業鏈:上游主要提供純原料或簡單加工過的原料。 包括煤、鐵礦砂及廢鋼,以及經高爐煉製而成的大小鋼胚、扁鋼胚、鋼錠。 中游則將上游的原料製成下游能使用的基材。

  3. 2021年12月10日 · 中鋼爐渣運輸軌道是生產線的主動脈電信業者運用自主研發AI影像辨識系統並結合影像處理系統平台透過5G企業專網從平交道上攝影機取得人車等大型重機具影像傳至AI影像辨識平台辨識分析柵欄放下後平交道是否人車淨空並建立緊急狀況通報機制於異常狀況進行平台與軌道車駕駛及時告警大大縮短緊急通知時間提升軌道運輸行車安全。 除了今日中鋼啟動之5G AIoT應用外,未來將再推動智能板胚動態監控、鋼帶偏移監控系統、專家遠端協作系統、數位產線實境導覽、危險作業遠程操控、渣桶狀態監測系統、行車安全輔助系統等7大項智慧製造應用。

  4. 2022年10月6日 · 路透報導中國鋼鐵生產有改善跡象大宗商品受到放寬防疫預期的支撐廠商對第四季散裝運價有信心特別是進入中國的運量這是主軸放在航運相關的議題直接受惠是散裝輪但最新看到香港已經開放0+3的防疫措施甚至十月底有可能變成0+0的措施當封控變成拼經濟當封城變成歡迎光臨中國政策會有很大的改變。 尤其2020年一月迄今,中國的經濟因為防疫,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從香港看到二十大的政策,有可能在年底前會有很大的調整;屆時優先受惠的除了中國的觀光餐飲消費之外,房地產也會受惠,那麼鋼鐵也是會受惠,這個趨勢會慢慢浮現,會更加清晰,所以中鋼、東鋼、允強,還有許多鋼鐵股票,即將會有好事情。 照片來源:中鋼官網、東鋼官網.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解盤】1006台股漲90點 紅三兵還是紅豆冰呢?

  5. 2023年11月30日 · 王 佐銘. 1111人力銀行 113年度研發替代役員核配員額 研發替代役. 字級.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近日研發替代役專案辦公室公布113年度研發替代役員核配員額總計超過400家全台民間非民間產業員額不僅覆蓋北部更涵蓋台中雲林南投台南高雄等地像是聯電中國鋼鐵大立光電等知名企業都開缺搶才。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指出,據調查統計,人口約占全台26.7%的南台灣,工商活動約占全台2至3成。 尤其在科學園區設置後,電子產業也快速崛起,為重要電子零組件聚落。 張篆楷表示,南部地區不僅生活成本低、物價便宜、房價合理,更有著潛在的產業發展前景,吸引了不少尋求就業機會的人才。

  6. 2022年10月14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 陳弘志/台北報導 PTT論壇(批踢踢實業坊)爆料資策會把有利於台灣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的證據網頁全部下架,疑似遭到不當政治施壓。由於被下架網頁的Google庫存頁面被PTT貼出,資策會今(14)天在記者查證時不予回應。

  7. 2022年9月22日 · 編輯部. 上緯 世紀鋼 中鋼構. 字級. 匯流新聞網記者吳官隆/ 台北報導. 股市投資有分為成長型以及防禦型,成長的就是選擇產業有亮點以及想像空間,未來有迷人之處的譬如元宇宙、電動車;防禦的就是知道政策方向的重點會落在何處,譬如生技、綠電再生能源、半導體、金融壽險,以上是初步的劃分,一般就從這樣子來著手做資產配置。 9月18日的消息,近期傳出明年光電躉購費率將調升的聲音,業界表示躉購費率調升的目的,是為了讓太陽能電廠的投資報酬率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2021年下半年時,政府為了激勵光電裝置量提升,就祭出加碼政策,而今年下半年的躉購費率則維持與上半年一致,政府為了達到再生能源轉型,對太陽能產業的補助絲毫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