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七等生 (1939年7月23日—2020年10月24日 [1] ),本名 劉武雄 , 台灣 現代主義 代表作家。. 苗栗縣 通霄鎮 人,為台北師範學院(今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科校友(第48級),同學 席慕蓉 、學長 雷驤 (第47級)亦為作家 [2] 。. 曾任小學教員。. 自1962年 ...

    • 2020年10月24日(81歲)
  2. 七等生 (1939年7月23日—2020年10月24日 [1] ),本名 刘武雄 , 台湾 现代主义 代表作家。 苗栗县 通霄镇 人,为台北师范学院(今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艺术科校友(第48级),同学 席慕蓉 、学长 雷骧 (第47级)亦为作家 [2] 。 曾任小学教员。 自1962年首次在《联合报》发表短篇小说〈失业、扑克、炸鱿鱼〉起,共发表124篇小说、137篇散文(含杂记、序文),及56首新诗。 1989年重拾画笔,将创作重心转向纶画,于1991、92年举办过两次个展。 1966、67年连获第一和第二届台湾文学奖。 1976年获第一届联合报小说奖。 1983年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邀约访美。 1985年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和第8届吴三连文艺奖。

  3. 做七是為了餓鬼道眾生而作餓鬼道是因貪惡業而生故餓鬼道多數為貧苦飢餓少部分餓鬼道眾生為有大神通的神靈。 如 鳩槃荼 、 夜叉 、 羅剎 等),人間子孫若積福迴向,則可使餓鬼道眾生稍得 福報 ,飽餐幾頓,暫免飢餓之苦。 地府神職乃是由有善業的鬼道眾生,不受飢餓之苦,但還是有其他方面苦厄,善惡業是不能相抵的,都必須受報,因此雖有善業,但還是要轉世為鬼道眾生,直到惡業盡。 若轉世為其餘五道,無法收受作七積福,不過積福本身也是為自己積福。 輪迴轉世是由業力所決定,其為天地大道自發而成,公正無私,非一人所能執掌。

  4. 第七識 ,佛教術語,即 最勝意 [1] 或 染污意 [2] ,在 瑜伽行唯識學派 理論中,是 第二能變識 [3] ,以 思量 為性 [4] ,第七識緣 第八識 起恆常相續俱 我執 [5] ,是第六 意識 的俱有依 [6] 。 在漢傳佛教中還有一些特有的定義或釋義。 瑜伽行唯識學派定義 [ 編輯] 第七識源自《 瑜伽師地論 ·本地分》的恆行意 [7] ,其基本含義為最勝意 [1] ,如 世親 《 大乘五蘊論 》:

  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種因果 ,包含六因、一果,簡稱「因果」,大乘佛教術語,由 四無量心 衍生出的修行方法,傳自 阿底峽 ,與 自他交換法 ,合稱兩大生起 菩提心 教授。 以知母、念恩、報恩、慈心、大悲心、增上意樂為六因,修行六因之果為菩提心,合稱因果 [1] 。 歷史 [ 編輯] 修行方法 [ 編輯] 先憶念自己的父母,或對自己有大恩情的人,稱為知母。 由憶念他們,想起他們的恩德,為知恩。 知道他人對我的恩德,升起想要報恩的心。 經由知母、念恩、報恩的觀想次序,產生慈心,將 慈心 由你的父母,擴展到身邊的人,再逐步擴展到所有的有情眾生。 因此而產生大悲心,希望能救濟一切眾生,因此升起增上意樂,希望自己以及一切眾生都能夠成佛。 經由此順序觀修,就可升起菩提心。 註釋 [ 編輯]

  6. 施叔青於1945年出生於 彰化縣 鹿港鎮 ,1963年從 彰化女中 畢業後就讀 淡江文理學院 外文系法國語文組,並在大學時期寫下〈約伯的末裔〉、〈拾掇那些日子〉等短篇小說。. 1966年與 陳映真 、 七等生 、 尉天驄 、 黃春明 和 王禎和 等人創辦同仁雜誌《 文學 ...

  7. 歷屆台灣文學獎 [編輯] 第一屆:1966年 [編輯] 正獎:從缺 佳作:七等生〈回鄉的人〉、鍾鐵民〈點菜的日子〉、鍾肇政〈骷髏與沒有數字板的鐘〉、張彥勳〈妻的腳〉、廖清秀〈金錢的故事〉 第二屆:1967年 [編輯] 正獎:從缺 佳作:鍾肇政〈中元的構圖〉、黃春明〈男人與小刀〉、七等生〈灰色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