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27日 · 08:10. 00:00. 分享. 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昨天晚間宣布,2023年1月8日起,COVID-19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依據相關法規,取消 入境 中國後全員 核酸檢測 和 集中隔離 等措施。. 明年1月8日起,到中國免做核酸檢測。. (示意圖/AP ...

  2. 2022年12月16日 · 關鍵字: 中國大陸 疫情 北京 解封 防疫. Video unavailable. 中國大陸放鬆疫情防控後,北京等地進入「大流行」階段,雖然出門限制鬆綁,但是太多人確診,街頭反而空蕩蕩。 大陸當局為了安撫民心,逐步放寬對於新冠病毒的定義。

    • 避免第二波
    • 搭電啟動經濟
    • 返工
    • 復課
    • 出行

    科學界已經就過早解封可能導致病毒捲土重來提出過警告。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杜特(Pushan Dutt)說,「封鎖兩三個星期之後,許多國家開始壓平曲線,但實際上,這只是貌似正常。新加坡就是一個警示。」 2月時,新加坡是除中國以外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當局採取嚴格防疫措施。疫情緩解、放寬限制後,新增病例再次飆升。4月中旬,3天內新加坡就曾新增3000例。無奈重返封鎖,直至6月1日。 日本北海道也曾經歷類似遭遇。詳情BBC曾有報道:日本北海道從防疫典範到重回封鎖的教訓。 能否避免第二波是許多國家考慮解封的先決條件,如何避免第二波則是邁出第一步後面臨的重大挑戰。 歐洲曾經的疫情震央意大利,持續7個星期的封鎖措施開始放鬆,餐館、酒吧可以營業,但只能提供外賣服務;公園開放了,但仍堅持社交疏離。...

    解封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迫切需要啟動經濟,避免疫情帶來更深刻、長遠的破壞。 疫情中,從個體小商鋪到跨國大公司,大多數遭受巨大損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縮水3%。疫情前3個月的預測值是增長6%。國際勞工組織估計,16億工人就業前景不確定。 BBC中文有關後疫情的分析報道: 1. 危機與契機並存:後疫情世界會不會更公平 2. 歷史學家:疫情後我們將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3. 後疫情世界:解封後為什麼我們都必須戴口罩 4. 在疫苗到來之前,未來的旅遊是什麼樣子 5. 後疫情世界:剪頭髮的全新體驗 許多國家已經推出經濟急救包。在20國集團(G20)國家,急救包規模從佔GDP的0.7%(墨西哥)到21%(日本)不等。 此外,各國政府還制定了解封後工業、商業如何運作的具體規定或指...

    在家工作只是少數人才有的奢侈,絶大多數人必須去上班,這也是政府解封壓力越來越大的一個原因。 比如孟加拉。儘管全國範圍的封鎖將持續到5月中旬,但4月下旬,數百家服裝廠已經復工。服裝製造業是孟加拉經濟支柱之一,孟加拉也是世界第二大服裝出口國。受疫情影響,國外訂單大幅削減,4500家服裝廠處境艱難。孟加拉服裝製造出口協會曾警告,超過200萬工人可能會丟掉工作。 其他讓各國政府頭痛的問題還包括,返工後如何堅持社交疏離?能否保證向工人提供合適、足夠的防護措施? 僅靠工人自覺恐怕是不夠的。 為確保社交疏離,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口試行手環制,佩戴者距離不足兩米時,手環會發聲報警。手環收集的數據也可用來追蹤密切接觸者。 但是,被疫情致癱的並不僅僅是製造業和服務業,農業也面臨著人手嚴重短缺帶來的連鎖後果。 在印度...

    關閉學校是最為廣泛採納的防疫措施,也是解封時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字,截至4月底,聯合國193個成員國當中有170個國家全盤關閉學校。全世界受影響的學生人數高達13億。 現在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復課,但為了確保師生安全,引入新的防護措施,比如限制班級人數;特定年級復課;嚴格執行社交疏離等。 5月6日,武漢高三學生重返闊別百餘天的校園,防疫措施包括消毒、口罩、透明隔板等;杭州,有小學生帶上自製的一米帽保持社交距離,瞬間在中國大陸刷屏。 越南學校測量體溫;挪威學生分批上下學。 丹麥學校,任何時間都不允許6個以上的孩子扎堆兒,包括課間;勤洗手幾乎達到每小時一次,以至於不少孩子皮膚過敏、濕疹復發。 有研究人員對復課表示擔憂,他們說,這不僅僅事關孩子的健康,更大的問題是各家各戶的孩子...

    居家令解除後,如何保證人們出行安全?特別是在大城市,人口密度大,病毒傳播的風險也更高。 解封之際,許多國家率先推出的措施都是針對大城市,恢復運轉的同時繼續防疫。 目前,許多國家對人員可能密集聚集的地點繼續限制開放,比如餐館、酒吧、影劇院;已經恢復營業的必須採取措施確保社交距離;無法確保社交疏離,必須戴口罩、設立屏障。 為緩解公交系統面臨的壓力,許多城市鼓勵市民考慮其他選項。 曾經的疫情重災區米蘭,建築、製造業工人返工時開設騎行專用道。米蘭市長說,單位離家只有一公里?走路或者騎自行車吧,「對你好,對別人也好。」 其他一些城市則考慮繼續執行封鎖期間引入的一些措施,比如限制機動車數量。 一個例子是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之前,波哥大已經有550公里自行車專用道,位居拉美...

  3. 2021年7月6日 · 2021-07-06. 07:03. 00:00. 分享. 疫情逐步落底全台確診數已連續11天降到百例以下但近期屏東釀Delta變異株風暴北市三市場又爆群聚讓防疫工作無法掉以輕心。 本刊 調查,高層直指疫情警戒降級有三關鍵,儘管目前仍傾向全國維持三級警戒,但部分產業會先鬆綁管制、解禁,並搭配相關防疫指引作為配套,方案預計本週公布。 YY菌過敏SUMMER橫OK. 對抗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5月19日宣布全國三級警戒至今已逾一個半月,儘管全台每日確診數從6月25日起即未超過百例,但6月21日屏東出現印度Delta變異株確診個案,加上台北市北農第一果菜市場、環南市場近期又爆發群聚感染,北市三市場累計至5日已達232人確診,讓疫情充滿變數。

  4. 2022年9月27日 · 國內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已呈現下降趨勢指揮中心22日宣布逐步鬆綁邊境管制措施距離回歸疫前生活又邁進一大步不過即使國境解封目前管制措施仍包括確診者同住家人居家隔離確診者隔離口罩令等疫情對生活影響仍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22日接受本刊專訪揭示解封7大關鍵包括確診者同住家人的防疫規範可能單軌化全部改成0+7逐步調整確診者7+7戴口罩也可望在11月朝戶外免戴放寬。 王必勝說,關鍵在秋冬是否出現變種病毒,若沒有,「(疫情)很有機會走向穩定,一旦走向穩定,各國就會趕快解封。 確診者同住家人目前的居家隔離措施有3+4、0+7可選。 (圖/鏡週刊)

  5. 2021年8月9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宣布新增4例本土個案4例境外移入與4例死亡個案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全國維持二級警戒至8月23日並透露可泳池親子桌遊場所等都開放副指揮官陳宗彥也表示開放部分高山營地及部分戶外場所

  6. 2020年5月7日 · Getty Images. 隨著封鎖措施逐步解除,戴口罩將成為一個新常態. 傳播途徑. 要了解戴口罩有沒有防止感染的效果,就要先了解新冠病毒疾病散播的途徑。 人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之後,病毒在體內複製,存在於肺部、口腔和鼻腔的體液之中,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會噴出含有病毒的飛沫微粒。 咳嗽一次最多能產生3000顆飛沫微粒,甚至在講話的時候也會從口鼻吐出飛沫。 最近一項研究顯示,我們在講「保持健康」這4個字的時候就會吐出上千顆肉眼看不見的飛沫微粒。 這些飛沫微粒離開身體之後,比較大的就會落到物體表面,比較小的可以在空氣中飄浮數小時之久。 在附近的其他人如果觸摸有飛沫微粒的物體表面在觸摸自己的口鼻就可能會被感染,或是直接呼吸有飛沫微粒飄浮的空氣也可能會感染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