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農退儲金提繳金額為勞工基本工資乘以提繳比率1%至10%計算,農民可自行選擇比率,現行法規農民提繳10%、政府就相對提繳10%,共同存進農民退休儲金個人帳戶。 以今年起基本工資25,250元,基本工資依據物價水準調升、每年平均調升2%,農民提繳10%、提繳30年計算,滿65歲退休後可月領老農津貼及農退儲金27,697元。 陳吉仲指出,農民提繳30年、35年,退休可分別月領2.7萬多元、3.3萬多元,與勞退提繳最高6%,提繳30年、35年,退休月領勞保老年給付及勞退金額相當;且同樣提繳30年,農民退休後每月所得除以退休前每月所得的所得替代率為60.55%,也與勞工59.06%相近。

  2. 2020年主力農家所得調查近日出爐,整體呈現上漲趨勢,平均每戶所得總額146.7萬元上年度增加5.9萬元;特別是中大型專業農戶平均已來到180.2萬元,成長3.7%。 各產業別主力農家中,以「雞飼育業」、「雜糧及特作栽培業」成長最多,漲幅分別為10.9%及8.8%;主因近兩年肉雞需求增加、價格上漲,以及產銷輔導措施增加雜糧特作產值,提升農戶所得成長。

    • 糧食供應
    • 熱量供應
    • 糧食生產
    • 糧食自給率

    108年臺灣地區平均每人每年可供給的各類糧食為果品類113.6公斤、蔬菜類111.2公斤、穀類89.7公斤(其中白米45.4公斤,麵粉37.0公斤)、肉類84.8公斤、乳品類(還原折算為鮮乳)48.4公斤、糖及蜂蜜(主要為糖)26.1公斤、薯類25.5公斤、水產類25.0公斤、油脂類23.3公斤、子仁及油籽類19.9公斤、蛋類18.9公斤。與上(107)年相較,各類別的每人每年糧食供給量漲跌互見,其中果品類因氣候條件不佳,產量較上年縮減,致每人每年供給量減10.4公斤(-8.4%)最多,水產類因秋刀魚及魷魚捕撈量銳減,亦減少3.7公斤(-13.0%),減幅最大;另肉類每人供給量增1.4公斤(+1.7%),主要為雞肉需求增加,帶動國內產量擴增所致。 觀察近20年平均每人每年糧食供給量,由於人口...

    108年平均每人每日可由食物中取得之熱量為2,760.5大卡,主要來自穀類(占30.3%)及油脂類(20.2%),餘約5成熱量由其他9大類糧食提供。食物供給熱量較107年減少46.5大卡(-1.7%),主要是因水產類及薯類供給量明顯減少,供給熱量分別減少15.7大卡(-25.3%)、12.3大卡(-10.4%),惟肉類供給熱量增加7.3大卡(+1.8%),抵銷部分減幅。 與88年相較,每人每日食物熱量供給減少204.2大卡(-6.9%),各大類中以油脂類、子仁及油籽類各減少80.6大卡(-12.6%)、44.3大卡(-19.7%)最多,其中穀類長期以來居國人食物熱量最主要供應來源,惟受國人飲食西化與攝食便利性影響,麵粉熱量供應增幅顯著,稻米則相對下跌;若與98年相較,因近年麵粉及大豆等供給續...

    以105年為基期,108年臺灣地區糧食生產總指數為104.8,較上年減少4.2%,其中糖及蜂蜜生產量減少,致糖及蜂蜜類減少58.7%,加以因天候暖化、豪雨及颱風陸續來襲影響,薯類、果品類、子仁及油籽類分別減11.9%、10.5%及8.4%,惟雞肉生產量增加,致肉類增加1.8%。 20年間國內糧食總產出平均每年下跌0.7%,其中減幅較大者為受進口替代因素影響之糖及蜂蜜類,以及漁場受限且資源漸枯的水產類,生產指數年平均變動率分別下跌8.8%及2.0%。

    108年以價格計算之綜合糧食自給率為65.4%,較上年減少2.0個百分點,主因米生產量減少13.3萬公噸(-8.5%),及高單價果品類生產量減少25.9萬公噸(-8.9%)所致,惟家禽肉生產量增加3.8萬公噸(+5.5%),抵銷部分減幅。若就熱量計算之綜合糧食自給率觀察,108年以熱量加權計算之綜合糧食自給率為32.1%,較107年減少2.4個百分點,主因107年較無災害影響,比較基期較高,米、蔬菜類、果品類及水產類生產量較上年縮減,加以玉米、小麥及大豆進口量增加所致,惟家禽肉需求提高,生產量增加,抵銷部分跌幅。另適合我國氣候生長或產業發展之稻米、蔬果、肉類、蛋類及水產類自給率均維持7成以上。 由於國外糧食以低價或貿易配額等優勢或手段進入國內市場,且國人飲食習慣改變,致我國糧食自給率呈現下降...

  3. 其他人也問了

  4. 由於金門縣不同鄉鎮每公頃高粱產量差異很大,導致試算之保費明顯偏高,故金門縣採全縣單一保費,並以85%為保障程度,以適度降低保費。

    • 五月報稅試算1
    • 五月報稅試算2
    • 五月報稅試算3
    • 五月報稅試算4
    • 五月報稅試算5
  5. 水稻間歇灌溉省水3成、產量不變 米飯品質反而變更好. 應用間歇灌溉栽培的稻株,相較傳統長時間湛水的稻株,分蘗勢較強、株高較矮,稻株較粗壯,產量幾無差異,但食味品質反而有所增進。. (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近來降雨不足、乾旱造成農業 ...

  6. www.agriharvest.tw › archives › category鄉間小路 - 農傳媒

    鄉間小路 【地方臺味】高雄大碗公冰.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4年6月號 美濃請客. 鄉間小路 【美濃印象】亻厓等就來遶美濃. 鄉間小路 【濃情農事】美農米:美濃菸業與稻米的前世今生. 鄉間小路 【濃情農事】食材珠寶盒:關於務農與生活在美濃的那些事.

  7. 試所農業化學組組長郭鴻裕表示,消費者透過手機掃描進入i-plants,就能完全看到作物的成長過程。. 包括玉米從種下去的小苗,到成長的照片,也會紀錄作物當時候種下去的氣候,以及成長期的氣候曲線。. 「我們很多消費者吃玉米是不知道玉米原來長什麼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