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7日 · 內容簡介. 被消滅的帝國, 被出賣的主權, 被低估的革命, 被詛咒的石油, 以及今日的--伊朗。 本書涵蓋過去兩千年的伊朗歷史。 從最早可追溯的中亞民族開始,涵蓋土耳其(突厥)、波斯、蒙古、伊斯蘭教等影響,直到今日西方世界與伊朗的核武爭執。 全書脈絡紮根於「什麼構成伊朗人? 」細述種族、宗教、文化、科技如何影響這片土地,和如何孕育出成近代的伊朗建國及政變,最終導致當前的核武問題,並結於可能的解決之道。

  2. 2022年10月8日 · 一部介紹伊朗文化與伊朗知識分子的作品,伊朗知識分子敢於對伊斯蘭共和國統治者做出意識形態挑戰,整個過程令人毛骨悚然。 ──上架提示出版社書評

  3. 2022年8月1日 · 內容簡介. 英美至今不願面對的歷史錯誤,為了石油利益不惜犯下的罪行. 跳脫主流既定觀點,正確理解做為西亞核心的伊朗. 1953年8月,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推翻伊朗民選首相穆沙迪克的一場政變,改變了往後半世紀英美兩大強權與伊朗的關係…… 一桶石油,換來一道民族的傷痕。 曾經有段時間,強權對伊朗無情壓迫、豪取利益、進而操弄並顛覆其政權…… 自1940年代起,石油國有化就是不少伊朗政治人物的重要工作。 在此之前,伊朗的石油生產與販售多半掌握在英國的石油公司手中。

  4. 2018年11月20日 · 比起以步兵為主力的龐大沉重的帝國軍隊,遊牧民族團體的機動性高、可以自由高速奔跑、可以遠程射箭攻擊的特性,預告了遊牧民族支配歐亞大陸的時代已經到來。

  5. 2020年7月10日 · 直到伊斯蘭的初期,阿拉伯語仍主要是一種擁有強大口述傳統的口說語言。在敘利亞—阿拉伯沙漠,有遊牧民族刻在石頭上的非正式書寫,但這樣的阿拉伯文字直到西元5、6世紀時才在阿拉伯半島西南和敘利亞的一些石刻銘文上見到。

  6. 2024年4月20日 · 包括新觀點的嘗試(自然史、環境史),新視角的切入批判(東亞視角、庶民視角、遊牧民族視角),以及多語言史料的引用(貿易史、文化交流史)。

  7. 2017年5月2日 · 全書最後一部「時間的形式」,收錄卡爾維諾旅行伊朗、墨西哥及日本的遊記。 其中九篇寫日本,篇幅最長,描寫他眼中的庭園、春宮畫、小鋼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