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Heho健康提醒您 若您有任何健康疑慮與問題,請洽詢專業醫療人員。查看 COVID-19 最新資訊請至衛福部疾管署網站,若有疑似症狀請撥打傳染病諮詢專線 1922。COVID

    • 唾液快篩與咽喉快篩差別?
    • 誰可以使用唾液快篩?
    • 怎麼使用唾液快篩?
    • 常見qa

    唾液篩檢需要 Ct 值低於 23、24 才會檢出,鼻咽則是 Ct 值超過 27 也可以檢驗,相對唾液採檢敏感度較低,但有其方便性。 如果是測身上有沒有病毒,鼻咽會比唾液口腔準確,但如果是要檢測有沒有感染,有時候在鼻咽會抓到一些還沒有感染,只是吸進去病毒、或是剛帶有病毒還沒感染,唾液通常檢驗到時都已經是感染。(相關文章:「唾液」跟「咽喉」快篩有什麼差別?感染科專家解析兩者差異)

    不適用於鼻咽採檢者皆可使用,不過 2 歲以下不適用,可使用唾液快篩族群為 2 歲以上族群,其中 2 至 18 歲需由他人協助使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2 至 18 歲兒童及青少年,須由家長協助採檢就看使用,因此 2 歲以下就不能使用,18 歲以上自己可以用就用。」

    受檢者只要將口水放吐進採樣漏斗,再將唾液倒入有萃取液試管中,經過充分混合靜置 5 分鐘,再將 3 滴混合液倒入測試卡匣圓孔槽中,經過 15 分鐘就有結果出爐。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提醒:「有些研究唾液篩檢敏感性比鼻咽篩檢低一點,但是差距不會很遠,用唾液的好處鼻咽不會反覆摩擦,心理不恐懼,但因為唾液有些細菌、酵素會讓檢驗不穩定,會加一些化學藥劑,所以價格上可能會貴一點。」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唾液篩檢有其限制!陳時中:無法做鼻咽者是好選擇 「唾液」跟「咽喉」快篩有什麼差別?感染科專家解析兩者差異 COVID-19/開放親友「代看診領藥」!指揮中心:5/13 起實施

  2. 2023年9月19日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總藥師柯瑩蓮說明止痛藥分為 2 大類分別是非麻醉性止痛藥就是中樞止痛藥及非類固醇類消炎和麻醉性止痛藥為類鴉片止痛藥屬於第一二級管制藥品也是醫師處方藥。 乙醯胺酚、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差在哪? 一般民眾所接觸的止痛藥,以中樞止痛或類固醇消炎為主,針對不同病症和個別身體狀況的差異有不同選擇。 柯瑩蓮指出,中樞止痛藥中,最常見的是「乙醯胺酚」,能止痛、退燒,但無消炎作用。 主要是透過肝臟代謝,但當服用劑量超過肝臟代謝負荷量的時候,就會產生中毒現象。

  3. 2021年4月23日 · 因為病患可能罹患了症狀與感冒非常相似的其他疾病,必須先去醫院排除這種可能性。 圖片來源:freepik. 而且無論是非處方藥還是處方藥, 感冒藥都沒有「能治好感冒的力量」。 感冒藥的目的是減輕感冒的症狀。 這種配合症狀進行治療的方式,稱作「對症治療」 。 一般感冒藥的成分有: 解熱鎮痛藥(退燒、緩解頭痛或喉嚨痛) 止咳藥. 化痰藥. 抗過敏藥(抑制打噴嚏、流鼻水) 其他. 也就是說,裡面只有能減輕感冒引發之 發燒 、 頭痛 、喉嚨痛、 咳嗽 、痰、鼻水這些症狀的成分。 非處方藥一般會利用各成分量的差異,讓藥品擁有「強力止咳」或「有效止鼻水」等特色。 感冒藥的「有效」,意思是能「減輕」這些症狀,絕對不是「治好」 感冒 。 「早點服用感冒藥,就能讓感冒早點好」這樣的講法也不妥當。

  4. 2022年2月9日 · 氟錠作用是強化牙齒健康. 「小孩應該吃氟錠嗎? 」、「會不會氟中毒? 」這是很多爸媽的疑問,放眼望去美國那一端,小孩們喝水就能攝取到氟元素,不需要額外塗氟、吃氟錠,減少約莫六成兒童蛀牙的比例。 氟化物可強化牙齒琺瑯質,減少牙齒鈣質流失,對齲蛀具有抵抗性,也對初期蛀牙有再鈣化的作用。 根據衛生福利部指出,飲用水中含氟較低的地區,可依照醫師建議,在孩子 6 個月~13 歲時給予適量氟錠。 一般在大型連鎖藥局,或者牙科都有販售氟錠,一顆氟錠通常是 0.25 毫克,給孩子吃氟錠前,請先向醫師諮詢劑量再服用。 兒童氟錠怎麼吃才正確? 父母可在孩子晚上睡覺前、刷完牙後,給孩子吃氟錠並讓他們含在口中約 1~2 分鐘,等氟錠溶化後,用舌頭塗在牙齒上即可。 但切記氟錠不可與牛奶一起服用,否則會降低氟的吸收。

  5. 可輸入多個關鍵字(縣市、科別、類別等),多個關鍵字中間需以 空格 隔開,如:臺北 牙科 診所。 Heho健康提醒您 若您有任何健康疑慮與問題,請洽詢專業醫療人員。查看 COVID-19 最新資訊請至衛福部疾管署網站,若有疑似症狀請撥打傳染病諮詢專線 1922。

  6. 2024年5月14日 ·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表示,「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是一跨部門、跨機構的合作,透過全方位的基因檢測和智慧化分析為醫師提供精準的臨床醫療決策支持。 計畫進行的同時,更成功建立台灣首個本土臨床基因組數據庫(Clinical-Genomic Database,CGDB),期望能累積真實世界數據,加速未來新藥開發和核准流程。 自 2019 年成立「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BCT)、2021 年啟動「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截至 2024 年 5 月已收錄近 2,000 筆真實世界臨床與癌症基因資料,為未來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寶貴資源,可與台產、學、研、醫界共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