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2月11日 · 今日的韓劇世代大概很難理解台劇當年的空前盛況有一江湖傳說:「當時包青天一到第一波廣告時間台灣水庫的水位就會明顯下降!」全台迷一齣台劇到寧願膀胱爆掉的美好往日真的只能懷念別人的故事燦爛如花我們的沉默如土

    • Giloo 紀錄片影音平台的創立來由
    • Giloo內部選片依據、流程
    • Giloo觀眾樣貌大揭密
    • 紀錄片無法被超越的魅力

    鄧兆旻:CNEX本身的工作項目其實是非常聚焦在紀錄片的製作,還有一部分的發行,主要是傳統戲院發行,那Ben(CNEX、Giloo創辦人蔣顯斌)從他的角度,對於網路產業的觀察,很明顯看到 OTT 的發生,也特別在 CNEX 的經驗,他大概也感受到傳統戲院發行對於紀錄片的侷限。 傳統戲院這種每週看票房的模式,對於紀錄片這種需要口碑傳散、需要特別操作的內容,其實非常非常挑戰。造成的結果就是,有非常多好的(記錄片)內容,可能就算有機會上到戲院,也是兩個禮拜就會離開戲院,然後可能再也沒有被看到的機會。 我覺得從文化價值的角度來看,(建立線上影音平台)可以讓紀錄片被看到;那從商業角度來看,其實可能也可以透過網路、 OTT 的方式,讓這個生意能夠轉起來,那理論上對整個產業都是好的,畢竟整個發行如果塞住的話...

    鄧兆旻:一方面是會是覺得我們應該來探討什麼樣的議題,或者行銷端認為有什麼樣的題目應該要處理,在我們內部,這樣的需求會變成一個一個的領域單,接著開始填片子。 內容team這邊會從各方接受到很多片子,那我們就是「各種看」,經過內容team初篩完之後,再進到嚴肅的辯論,去討論真正要GO的片子,這時候就是整個team都會進來。 我覺得《 Giloo 》 在另一個價值端上,也是希望呈現多樣性,所以像是針對一個題目會有不同看法、來自不同文化的故事,或者在形式上(也會希望呈現多樣性)。 我覺得在推廣紀錄片這件事情上,如果說難度上有坡度的話,那我們會希望說,從比較容易入口到稍微困難一點的都能夠進來,慢慢讓大家感受到紀錄片不如大家想得枯燥。 施俞如:從行銷觀點來看,我這邊自己會判斷的依據比較像是名人、名事、名...

    施俞如:我相信紀錄片族群,像之前 TIDF 、 CNEX 、公視,其實養了非常大批的一群人,那這群人一定會有影展族群、或是非常關注議題的族群,那我覺得來到《 Giloo 》,還有看到一些讓我想像不到的。其實影展還有非常多的TA是學生、老師,但《 Giloo 》很特別的是,可能也是因為我異業合作的對象,所以有非常多的創作者、藝術圈的人,另外還有各個領域的中高階管主管。 鄧兆旻:他們(主管)不一定是老喔,我覺得反而是有些人在職涯上面已經開始所謂的「往上爬」,在那條路上會知道其實需要吸收很多東西,這些片子就變成他們的來源。 鄧兆旻:如果說這些 TA 一定要有什麼共同點的話,我覺得其實是他們對於知識的渴求,有這樣一個共同的出發點,至於他們渴求的目的可能不完全一樣,如果說是創作者的話,可能就是他需要知...

    鄧兆旻:紀錄片的力量來自於跟真實世界的連結。你今天離開戲院或離開《 Giloo 》平台,你會知道你存在的這個地方,不管距離,這事情是發生過的,而且可能持續還在變化,這個連結其實非常清楚地讓觀眾沒有辦法避開,剛剛那些觀影內容中所發生的事。這不像你看劇情片,你可以假設說這個是一個劇本,裡面發生的事情你可以暫時框出來、繼續過自己的生活。但你看完紀錄片的時候,你很難不去想說,這個人接下來在幹嘛?現在後來呢?如果我是他的話呢? 這個「如果我是他?」,在紀錄片和劇情片的狀況非常不一樣,因為那個是一個真實世界的狀態,所有東西都變成你真的會遇到的各種面向的挑戰,就像一樣是看媽媽跟女兒在吵架,如果今天是劇情片跟紀錄片《日常對話》,一樣是吵架、嘗試在溝通,但當你知道這是一個導演與媽媽所經歷的真實事件,我認為那個...

  2. 2018年12月27日 · 除此之外,愛奇藝台灣站也透過分析旗下頻道流量,分析台灣觀眾觀影行為,15 億的年度流量中,有 50 % 以上來自電視劇頻道(包括日韓等地),動漫與綜藝頻道次之。. 可見台灣用戶主要使用習慣鎖定影劇項目。. 愛奇藝台灣站並以此為方針,未來將以開發影 ...

  3. 2015年9月18日 · 以《看見台灣》為例,在全台有電腦連線票房的戲院做了 2 億票房,與戲院拆帳後,片商還可拿回 8000 萬;但台灣所有點數戲院只付給片商 600 萬,差距相當懸殊 ,難怪片商大感不平。. 《看見台灣》若以點數來算,可就虧大了. 更複雜的是,點數與拆帳還可豬羊 ...

  4. 2015年5月22日 · 台灣電影的發展也是如此。 根據台灣影史權威讀物—— 呂訴上 先生台灣電影戲劇史的舊說台灣島初次出現電影是1901年日人在西門町的台灣日日新報社附近即今日錢櫃西門店位置的露天放映然而近年來日籍學者川瀨健一三澤真美惠以及本地的李道明葉龍彥等先後整理出新的史料做出不同於呂氏的解讀和分析為台灣地區幾項第一紀錄重新定位。 所謂「1901年首次放映」之說也有了新的事證: 1896年8月,日本進佔台灣剛滿一年,日商將「 Kinetoscope 」引進台北——這是所謂「early cinema(早期電影)」大家族裏的一員,史書將之歸入美國 愛迪生 一系的脈絡,中譯一云「西洋鏡」;據說這是亞洲最早出現的「西洋鏡」,日本神戶要到同年11月才有關於西洋鏡的紀錄。

  5. 2016年2月2日 · 我們籌備兩年,做了很多市場評估。 不諱言,三立目前是做最好的,而且量最大,但整個戲劇板塊,三立只擅長一部分(純愛劇與偶像劇),還有很多部分沒被開發,包括偏向熟齡都會女性的區塊。 《我可能不會愛你》和《 16 個夏天》得到很多觀眾支持是很好的啟示,兩部都務實探討女性邁入熟齡的狀況。 東森戲劇原來鎖定的觀眾就是 25 到 44 歲的都會女性,這族群有幾個特性,一是收看戲劇的主力,對廣告商來說,這群人也是產品銷售主要市場 ,但顯然,台灣自製戲劇過去沒有太多適合他們的戲。 我們希望切入這塊,真正反映都會女性的生命樣態,困境與選擇。 Q. 頭年就開出四檔戲,各有什麼目標? 頭兩年,我們想測試純愛偶像劇外,台灣自製戲劇還有哪些空間?

  6. 7 月中,車庫娛樂推出「GaragePlay Korea」韓品牌,準備繼續耕耘台灣商機無限的韓流市場。同一時間,用來拉近與消費者之間距離的官方 app 正式上線,加上一系列有藝術有商業,內容迥異但同樣值得期待的新片,究竟車庫娛樂成功的秘訣為何?

  1. 相關搜尋

    全台水庫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