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水庫名稱
    蓄水百分比(%)
    石門水庫
    32.95%
    新山水庫
    96.78%
    翡翠水庫
    68.41%
    寶山水庫
    50.02%

    資料更新日期 113-05-28 19:00

  2. 2021年8月31日 · 根據自來水公司委託屏東科技大學的調查在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的監測顯示豐水期每日平均出水可達165,935噸枯水期每日平均出水127,792噸相當於可以穩定供應至少40萬人的民生用水。 2008年1月,二峰圳登錄為屏東縣文化景觀。 其登錄理由寫著: 「日人烏居信平於1923年日治時期興建,利用地下堰體收集地下伏流水,80多年來一直以地下堰方式取用林邊溪地下水,一年平均出水量3,000萬噸,對當地農業灌溉有很大貢獻,符合環保、生態及節能的規劃設計原則,表現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典範。 是台灣水利工程上極具價值的設施;原貌保存完整,灌溉功能尚存。 伏流水這麼好,為什麼過去很少用?

  3. 氣候變遷. 水汙染. 1. 《報導者》是由「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成立的非營利網路媒體,致力於公共領域的深度報導及調查報導,為讀者持續追蹤各項重要議題。. 我們秉持開放參與的精神,結合各種進步價值與公民力量,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 ...

  4. www.twreporter.org › a › photo-2022-mattauw-triennial-sneakFill 1 - The Reporter

    2022年10月29日 · 2021曾文大旱〉,曾文水庫蓄水率僅百分之4。 (攝影/陳伯義) 圖、文/陳伯義、林韋言、王文彥、林軒朗;責任編輯/汪彥成. 潛行攝影計畫為 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 的「影計畫」,以「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為主題,透過長期蹲點的流域拍攝行動,扎根、關懷、省思土地和流域,以及人類社群關係,從鏡頭裡窺探曾文溪流域歷史轉折與時代變遷的多元樣貌。 以公路攝影類型延展與轉向, 沿著河流向上溯源、向下流動,帶領大家一起看見曾文溪沿岸的人文地景、河道流域、宗教祭典、以及人物肖像, 集體書寫出潛行於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 陳伯義〈地質紀念碑〉. 〈地質紀念碑〉,樂野壩。 (攝影/陳伯義) 溪流是輸送水的通道,也是將山上砂石送往平原與河口的通道。

  5. 2017年3月29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等待陸水止渴,「以酒為本」的金門能改善水資源體質? 兩岸「夏張會」簽定協議後,自福建晉江引水到金門的第一期工程預定年底完工,金門人預定明年底可以喝到大陸水,完成兩岸三通後的第四通──通水。 然而,原本應該「以人為本」的民生用水優先考量,在金門卻成了「以酒為本」的金酒用水優先原則,未來自中國大陸引水可能整體改善金門水資源體質嗎? 各界正拭目以待。 金門縣府曾經花了幾十億元興建海水淡化廠。 (攝影/王文彥) 「金門地區水庫集水區保育實施計畫」,將從源頭做起改善湖庫水質,以期日後湖庫原水可依傳統淨水流程處理,不必再經高級處理程序,降低產水成本。 圖為金沙水庫。 (攝影/王文彥)

  6. 2020年6月21日 · 工輔法規定無法就地輔導合法的工廠有2類一類是中高汙染工廠一類則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考量環保國土安全文化產業規劃等等因素公告不宜設立工廠者」,例如農產業群聚區保安林古蹟保存區水庫蓄水範圍等28個區位落在這些區位的未

  7. 2020年11月9日 · 根據統計,台灣農地有1.4萬公頃被違規佔用、糧食自給遲未達國家目標。如今前瞻計畫城鄉建設經費列了190萬給「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計畫」,這些經費或許不應再拿來補助工業區開發、而是用來守護農地。

  8. 內政部營建署近期召開的下水道工安會議更指出2020年全台共發生11件下水道工程工安事故超越以往的平均數值。 資料顯示,下水道工程發生災害類型包括物體飛落、倒塌崩塌、被撞、與危害物質接觸及爆炸等。 而2020年11件的下水道工安意外中,又以倒塌崩塌及與危害物質接觸為主要類型。 根據《106~108年下水道工程職災彙編》資料統計發現,下水道工程事故頻繁發生的時間點,經常為傍晚下班時間。 內政部營建署下水道工程處三課工程司孫肇駿推測,可能源自勞工工作一整天,容易感到疲憊、又急著完成工程,或是 熱危害 等因素造成。 汙水下水道建設是現代化城市的必要基礎建設,並已成為先進國家的指標。 我國從1992年起,每6年推動一期下水道建設計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