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9日 · 今年 2023 年的冬至是在國曆12月22日(五),這天太陽會直射南迴歸線,身在地球北半球我們所受到日照時間最少,形成了一年當中白天時日最短、夜晚時日最長特別日子,也因此冬至還有「長至」或「短至」別稱。

  2. 冬至節以往是僅次於新年重要節日,應節習俗繁多,且民眾會大肆飲食慶祝,所以又俗稱「亞歲」、「肥冬」,在民間也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大冬如大年」、「冬肥年瘦」/「肥冬瘦年」俗諺,意指冬至的禮俗隆重如同新年/

  3. 2023年12月21日 · 冬至日期是2023年12月22日(星期五),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無論從前或現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會聚在一起搓湯圓,其樂融融的品嚐熱呼呼的各種湯圓。 你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嗎? 冬至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又有哪些禁忌呢? 冬至必備冷知識,ELLE帶你往下看~ Yaorusheng // Laurentia Negoitescu / 500px //...

  4. 因此有冬至日有食餃子和餛飩習俗:吃餛飩寓意破陰釋陽,表達冬至的新舊交接宇宙混沌狀態,更意味親自開闢世界;而吃餃子又俗稱「安耳朵」(擠餃形似耳朵),民間習俗認為冬至日不食餃子會凍掉耳朵,也不利農事收穫;另一說食餃子防為紀念藥王張仲景

  5. 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說法,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6. 2023年12月19日 · 冬至的由來,其實與農曆無關?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天因為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造就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日,冬至過後太陽光照往北回歸線移動,白天逐漸變長、陽氣復甦,所以在古代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 古人利用日影長度變化來制定二十四節氣,和按照月亮圓缺的陰曆不同,所以每年冬至並非固定在農曆的某一天,而是會根據地球傾斜角度、日照位置落在國曆12月21日到23日之間,也因此被人們稱作「活節」。 冬至這樣吃,添歲旺財增智慧. 《後漢書.禮儀中》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7. 2023年12月19日 · 謝沅瑾表示,很多人以為冬至指的是冬天到來,但實際上卻是「冬天到此為止」的意思。 由於老祖先沒有計時工具,僅能透過太陽日照時間長短感受四季更迭,而冬至時因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正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後,日光照射逐漸北移,白天愈來愈長,黑夜愈來愈短。 因此,古人認為冬至過了就是一年新的開始。 根據《禮記》記載,從周朝到漢代初年的農曆年(春節)歲制計算方式,並非如今的立春,而是由冬至隔天算起。 故冬至時外出的遊子們都應返鄉過年團聚、拜神祭祖,也因此民間才會有:「冬至大過年,唔(「不」之意)返無祖宗」俗諺。 為什麼冬至這天要吃湯圓? 這是因為在華人飲食傳統中,湯圓的形狀有圓滿、團圓的意象,故在華人文化中湯圓多與喜事(年節、婚宴、入宅)劃上等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