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主條目: 台灣斷層. 台灣歷年來發生大地震均有地裂、山崩、 斷層 等地殼變動之狀況,如1906年3月17日 嘉義大地震 ,產生 梅山斷層 ,長達13公里,水平變位最大為240公分,垂直變位最大為180公分,並有顯著之地裂及噴泥等現象。. 1999年9月21日 集集大地震 ,由 ...

  2. 工具. 1963–1998年全球地震震央分佈圖. 地震帶 是指 地震 集中發生及分布的地方。 地球上主要有四處地震帶。 地震帶皆位於 板塊 交界處或者板塊內部的斷裂帶上。 四大地震帶 [ 編輯] 在 地球 上主要有四大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 (Circum-Pacific seismic zone or Pacific Ring of Fire ) 全世界約80%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幾乎全部的深源地震都發生在這一帶。 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占全世界總能量的80%,但其面積僅占世界地震帶總面積的一半。 在太平洋西部大抵從 阿留申群島 ,向西沿 勘察加半島 、 千島群島 ,至 日本諸島 、 琉球群島 ,至 台灣島 ,過 菲律賓群島 、伊里安島( 新幾內亞島 ),南至 紐西蘭 為止。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台灣地震帶主要有三:西部地震帶、東部地震帶及東北部地震帶 [2]。 西部地震帶 [ 编辑 ] 西部地震帶包括整個台灣西部地區,主要係因為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而引發地震活動,震源深度較淺,由於人口稠密,因此大地震容易造成災情。

    日期 (utc+8)
    時間 (utc+8)
    震央 ...
    緯度
    1904年4月24日
    14:39
    嘉義
    北23.5
    1904年11月6日
    04:25
    北23.6
    1906年3月17日
    06:43
    嘉義 民雄 参见: ...
    北23.6
    1906年3月26日
    11:29
    北23.7
  5. 台灣活動斷層主要分布在台灣西部 麓山帶與平原交界處及台灣東部 花東縱谷區域,根據經濟部 中央地質調查所發表之2021年版「二萬五千分之一活動斷層圖」,台灣共有36條活動斷層。

    斷層編號
    斷層名稱
    活動斷層分類
    斷層性質
    1
    2
    逆移斷層
    3
    逆移斷層
    4
    逆移斷層
  6. 彰化斷層. 彰化斷層 (英語: Changhua Fault )是 台灣 一條 逆斷層 ,位於 彰化縣 東境,緊鄰 八卦台地 的山腳而行。. [1] [2] 因彰化斷層受到 現代沖積層 或山麓堆積物所掩覆,崖狀特徵未能釐清,地表亦無斷層露頭之發現,僅由地球物理探勘來推測斷層,因此 ...

  7. 環太平洋火山 (英語: Ring of Fire ,又稱 環太平洋帶 、 環太平洋地震帶 或 火環帶 )是一個圍繞 太平洋 經常發生 地震 和 火山爆發 的地區,全長40,000 公里 ,呈馬蹄形。 環太平洋火山帶上有一連串 海溝 、 火山弧 和 火山帶 ,和 板塊移動 。 它有452座火山,是占有世界上的活躍的和 休眠火山 的75%以上 [1] 。 環太平洋火山帶有時也被稱為 火環帶 。 地球 上90%的地震以及81%最強烈的地震都在該地帶上發生,第二個最猛烈的地震帶是從 爪哇島 、 蘇門答臘島 伸延至 喜馬拉雅山脈 、 地中海 以及 大西洋 的 阿爾卑斯帶 ,地球上6%的地震和17%最強烈的地震在這裡發生。 第三個最猛烈的地震帶則是 大西洋中洋脊 。 [2] [3] 成因 [ 編輯]

  8. 臺灣的地震觀測始於日治時期,2000年8月之前的震度分級是沿用日本1936至1948年所使用的震度分級,將震度分成0級至6級,共7個等級,震度6級為地動加速度在250gal以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