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31日 · 2020年,台大在QS世界大學(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排名分別取得第66名和第97名的佳績,首度進入「雙百大」成為他引以為傲的政績。. 當時台大還舉行記者會,公開宣告下一目標,是2028年創校百年時前進50 ...

    • 醫學、半導體難合作
    • 引導學生跨系共創
    • 選出別有專業的新血

    因此,醫界人才的培育型態,也必須開始改變。下一個20年,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醫療人才?我認為,就是能夠跨領域的醫療人才。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始終嘗試跨足健康醫療領域,卻彷彿有一堵看不見的牆,一道產業間文化隔閡的障礙。 因為醫界與半導體業界各自封閉,要推動醫師與工程師之間的合作,目前頗具挑戰。 若要推動電子醫材的發展,首先得培養具備跨領域能力的年輕人。 台灣的醫材元件做得極好,如果打開國外的機器,裡面的零件都是我們做的,但是從元件到儀器、儀器到系統、系統到解決方案,這三個步驟裡,我們還止於第一步。 要發展出系統,涉及條件非常複雜,不但要考慮對應的軟體,還得將儀器的量測導入臨床,成為解決方案。距離最後的成果,我們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當半導體與醫學這兩個產業都很賺錢時,很難看到人才之間的合作,甚至跨出自...

    有什麼具體策略呢?我認為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在大學階段培養;另外則是在後醫系,創造跨領域的機會。 既然半導體與醫學人才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成熟後,要合作將非常困難,所以我們必須在大學階段,就促成學生對相關領域的涉獵。 例如陽明交通大學的「醫師工程師」計劃,讓陽明校區醫學系的學生,在大一、大二時,就到新竹校區進行基礎科學訓練。 醫學生接受與電機系一樣的二類組課程,讓他們在專業養成的過程中,不排斥跨領域,並且習慣與不同背景的同學一起上課。 相對應的,是讓電機與資訊學系的學生,能更早接觸醫學院學生,鼓勵不同領域的年輕人,因為共學而能夠共創,這是我在教育層面的重要理念。 第二種醫療跨域人才的養成機會,就在後醫系。台灣最早提出後醫系的想法,是參考美國制度。 在美國,醫學系是職業學校的概念,學生先接受大學人格...

    回到國內,應該如何發展後醫系?如果由我來帶領後醫系,希望名額不用太多,20個就已足夠。 篩選的標準不是按照考試分數排名,也不是選擇想要重考醫學系的人,而是擁有醫學以外專業的新血。 以這批同學們的專業為基礎,將最精髓的臨床醫學訓練集中在前兩年,進一步改變傳統講演式的教學方式,提升自學能力,讓學生能夠獲取基本的框架脈絡,並且有能力尋找所需的資料與知識。 最後兩年,我會把學生放入實際的醫療場域,厚植豐富的臨床經驗,並且關注學生個人化的未來。 有些人對產業有興趣,有些人對醫療法規或政策有興趣,協助他們分流,導引進入各自領域發光發熱。 但目前我所看到的隱憂,是各校爭設後醫系的動機之一,可能是為了排名。 我認為,做任何事之前,都必須考慮預期的成效是什麼,過程中更應莫忘初衷。 當所有人只在乎國際排名與大眾...

  2. 2023年10月3日 · 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最新公布的「2024世界最佳大學排名」中,中醫大在台灣排名第2,僅次於台灣大學,私校排名第1;在軟科世界大學(原上海交大)公佈的「2023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名列第250名,台灣排名第2、私校第1;在英國「泰唔士

  3. 2018年4月9日 · 《天下》整理中國大學排名,發現開放均標的985等級大學,只有3間:四川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和重慶大學。985與211大學加起來不超過20間。北大、清華維持頂標;台生最多的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維持前標,沒有一所均標的大學在「QS亞洲大學排名」百名內。

  4. 2019年8月26日 · 如眾所知,國內大學教授目前只粗分三個等級: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 在這三個等級的升遷過程中,教授們固然升等動機十足,然而多數人一旦成為正教授,研究動能便明顯消減,因為他的努力與薪酬已不復相關。

  5. 2015年3月31日 ·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日前公布二 一五年全球聲譽最佳大學排行,前十名全由美英兩國的大學包辦,亞洲以名列第十二的東京大學排名最前,去年排名五十一到六十區間的台灣大學,今年則跌到六十一到七十名。

  6. 2019年2月22日 · 台灣的大學在QS的排名較其他排名穩定,台大維持在70名上下、清大約160名、交大約200名、成大約230名;台科大進步較多,從2011年的371名來到2019年的257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