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1日 · 中國. 藝文中國. 台灣缺水史戰後水利大躍進 曾文水庫如何成為台灣之最. 撰文許陳品. 出版: 2021-03-21 19:04 更新:2021-03-21 19:04. 1. 據台灣水利署公布的資料顯示台灣平均年雨量在2,500公釐左右儘管高於世界平均973公釐但事實上每人每年分配的雨水量只有3,916立方公尺不及世界平均21,796立方公尺的五分之一在全世界缺水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8! 自1949年迄今,台灣共發生四次嚴重的旱情,不僅豐、枯水年的差距擴大近一倍,旱澇交替發生的頻率也愈加密集。 面對這般艱困的自然條件,戰後至今的台灣政府又是怎麼解決旱象的呢?

  2. 2023年9月8日 · 接連颱風來襲平地大雨連連南部主要水庫集水區卻細雨綿綿7日嘉南平原平地大雨持續至今受惠低壓帶對流雲系聚集台灣第一大曾文水庫與烏山頭集水區終於也雨勢不斷連兩天雨量比海葵登陸時還大8日蓄水量終於一舉突破五億立方

    • 甘蔗阻撓了水利開發?
    • 增加稻米產量 興水利勢在必行
    • 台灣西南易發水旱災的主因

    自17世紀荷蘭人東來、殖民統治台灣南部起,發現原住民的經濟活動以狩獵和採集為主,生產工具粗糙、缺乏耕牛,亦無水利設施進行人為灌溉,所以從閩南招募大量漢人入台開墾、給予耕牛農具之餘,還修築埤塘。康熙年間巡台御史黃叔璥着有《台海使槎錄》,留下了荷蘭統治時期的漢文紀錄: 這些「陂塘堤圳」為水利設施的統稱,多集中在荷蘭人殖民的台南至彰化一帶,迄今仍留下「紅毛井(埤)」、「荷蘭井(埤)」等稱呼,例如《彰化縣誌》有載:「紅毛井:在東門外半里許。泉有數穴,味亦清甘,但吝於出。汲者每環井以俟其出。故老相傳:以為紅夷故井雲。」 到了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鄭氏政權在台灣西部展開大規模軍屯,以確保20萬軍民的糧食供應,並修築為數眾多的小型陂。學者指出,鄭氏政權時期台灣少有大型水利設施,乃是因為材料和技術落後,而台灣...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設台灣府,經過不到40年的時間,於康熙六十年(1721)因朱一貴事件赴台參與戎幕、出謀劃策的藍鼎元(1680—1733年),在《東征集》稱頌台灣的繁榮:「國家初設郡縣,管轄不過百餘里,距今未四十年,而開墾流移之眾,延袤二千餘里,糧谷之利甲天下,過此再四、五十年,連內山野番不到之境,皆將為良田美宅,萬萬不可遏抑。」藍鼎元的記載雖有誇大溢美之詞,但也反映經過清代治理,台灣的農業耕作已有長足進展,背後自然少不了水利設施。 台灣府諸羅縣知縣周鍾瑄(1714—1719年在任)赴台任職,觀察到除了「築堤瀦水灌田」的陂,「不用築堤,疏鑿溪泉以灌田」的圳,「地形深奧,源泉四出,用資灌溉」的湖(潭)之外,還有一種是隻能找地勢低下之處,築堤以積雨水的「涸死陂」,又被農民戲稱為「雷...

    然而,嘉南平原雖然號稱台灣穀倉,其地勢平坦、氣候温暖利於作物生長,但80%的降雨集中在夏季(5月至9月),冬季乾燥期長(12月至翌年3月),不僅容易發生旱災,與作物生長期也不一致;其次,嘉南平原儘管河川眾多、水量豐沛,卻因河川長度短、流速湍急,豐水期多暴雨造成洪水,迅速流入海中,無法有效利用;再者,河川含沙量高,時間一久抬高河床,一但洪水爆發便氾濫成災,開墾出的沃土瞬時化為砂礫荒地。 據台灣歷史學家曹永和的研究指出,清代嘉南平原水災數量超過50次,佔全台水災三分之一以上;另位歷史學家徐泓也表示,不包括颱風帶來的災情在內,嘉南平原在清代水災就有63次之多,平均3年多就發一次大水。以旱災來說,清代該地大旱30次,佔整個清代台灣旱災紀錄的63%。為了將水旱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台灣史學者蔡志展統計,...

    • 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陽明山擁有台北後花園的美譽,每年櫻花季都會開出滿山遍野的櫻花,時間從一月下旬開始一路到到四月陸續會有,山櫻花、八重櫻、吉野櫻、昭和櫻等花種盛開,其中前一個月最為盛大,再加上恰逢農曆新年,總會湧入大批人潮,是許多人必去的走春賞櫻景點,接下來介紹2個特色的陽明山櫻花景點!
    • 台北內湖樂活公園(樂活夜櫻季)台北的內湖樂活公園櫻花綿延3公里,花種包含寒櫻、吉野櫻、八重櫻、昭和櫻與四種櫻花。位於內湖的樂活公園可以說是除了中正紀念堂之外,交通最便利的櫻花景點,只要搭到捷運東湖站,步行不到10分鐘就可以抵達。
    • 新北淡水無極天元宮。位於淡水的天元宮種植了多種品種的櫻花,包括吉野櫻、三色櫻和寒櫻等,多數人會在三月拜訪,一起欣賞紅白粉相間的櫻花盛況,搭配上莊嚴的宮廟建築,更是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無論早上或晚上的景色都非常壯觀,想追櫻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
    • 新北三峽大熊櫻花林。近年最熱門的賞櫻景點當然少不了位在新北三峽的大熊櫻花林,不僅種植6種台灣常見的櫻花品種外,總數還高達4000棵,從一月到四月,每個月去都不會膩,可以能欣賞到各式各樣不同深淺顏色的櫻花,相當驚艷。
  3. 2021年3月7日 · 香港01向台灣北中南多地民眾查詢民眾紛紛表示居家生活未有感受到缺水影響。 但也有不少民眾指出,缺水對於產業的影響可能較為嚴峻。 有人直言目前多地水庫存量已十分告急,「4月再不下雨就要當心了」。 高雄民眾:南部人早就習慣 台中新竹較嚴峻. 目前在台北工作的台南人羅先生表示,在台南的家人受缺水影響不明顯,雖然水壓比較小,但對洗澡也沒有太大分別。 身在台南的林先生也表示未受缺水影響。 家住高雄鹽城區的韓先生同樣表示,目前沒有強烈感受到不便。 他指出,家庭用水畢竟還是非常少量,目前當局主要限制對象都是農業區或工業區,產業受影響會較為明顯。 他又指,南部民眾對於乾旱應該早就習慣,「因為冬天東北季風,南部本來背風側就少雨」。 台中大甲鎮瀾宮舉辦祈雨儀式(點圖放大): + 4.

  4. 2021年6月3日 · 社會新聞. 3個戰前配水庫擬列一級歷史建築 半山雅賓利配水庫133年歷史最老. 撰文:張嘉敏. 出版: 2021-06-03 14:33 更新:2021-06-10 18:16. 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險遭清拆古諮會其後通過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事件惹起社會對舊建築的關注同時亦令當局再審視其他水務設施的歷史價值。 古蹟辦擬將3個戰前配水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分別為有133年歷史的半山雅賓利食水配水庫、山頂食水配水庫,及歌賦山食水配水庫;而雅賓利食水抽水站則擬列三級歷史建築。 不過,位於主教山配水庫附近的石硤尾健康院,則建議不予評級。 古諮會將於下周四(10日)開會討論。 雅賓利食水配水庫 . + 1. 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險遭清拆後,古蹟辦與水務署合作進行與水務有關的地下設施研究。

  5. 2018年7月26日 · 沙耶武里水壩是當地6座水壩的其中一座,老撾當地傳媒早前誤報,指當時有50億立方米的水傾瀉而下。 沙耶武里水壩最高只能容納約10億立方米的水,消息後澄清是5億立方米。 老撾水力發電壩崩塌 增至26死 總理確認131公民失蹤 老撾崩塌壩 逾3000人等待救援 老撾水力發電壩崩塌 至少19死數百人失蹤 官員指搜救困難. 老撾與水力發電. 老撾是東南亞中唯一的內陸國家,亦是少數僅存的社會主義國家。 老撾雖缺乏石油等天然氣資源,但其他天然資源頗為豐富,特別橫跨整個老撾的湄公河有着豐富水資源。 老撾在1993年與泰國簽訂協議,開放外國投資水力發電,20年內國家水力資源運用急速發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