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17日 · 成功的人遇到了困境他會思考,天無絕人之路,一定還有什麼路可走,因此他們會去找機會,會破繭而出。反之,失敗的人總是看到困境,總是呼天搶地覺得自己倒楣,抱怨的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對不起他。

  2. 2019年4月29日 · 失敗原因 1:未能全面瞭解現實. 2015 年上半學期剛開學,卡特裏娜颶風幾乎摧毀了杜蘭大學。 我在經歷了最初的震驚和痛苦之後,決心從第二學期開始重新開放這所大學。 我們只有不到五個月的時間來恢復校園,並召回學生、教師員工,但我堅信我們能做到。 但最後返回的學生人數遠低於預期。 我當時沒有意識到一點:紐奧良的其他地區並沒有很快行動,這座城市的恢復程度與學校相去甚遠。 學生們想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功能齊全的校園;他們想要一個繁榮的周邊環境。 我未能充分瞭解現實,被摧毀的紐奧良可能會在未來幾年都對杜蘭產生不利影響。 滿懷希望、一心憧憬著重開大學並為之瘋狂努力的我,錯過了登高望遠、瞭解全局的機會。 希望並不代表計畫。

    • 回想初衷、找回動力
    • 重拾對事情在意感
    • 感受失敗時的情緒,並找出回饋

    請先回想「為何這件事對你來說很重要?」 在非常在意的情況下失敗或被批評,就容易掉進失敗反應的漩渦中。因為在意,所以你其實更該「以長遠的角度來看待挫折」,或許這次的小失誤沒那麼嚴重,是你太在意了。真正重要的,不是把自己沉浸在負面的情緒中,而是趕快爬出來,找到繼續前進的動力與方法。

    「不去想、不去在意」是剛開始陷入惡性循環時,會浮現的念頭之一。因為在意會使自己更加痛苦,所以故意告訴自己「這沒什麼,一點都不重要」,結果因為不願意花時間與精力處理挫折,反而害目標離自己越來越遠...... 想擺脫「失敗反應」,最重要的就是重拾對事情的在意感,回想那件事為何重要,而非找理由、企圖隱藏與忽視。

    感到挫折時,除了回想當時做的動機、理由外,更重要的是問自己現在究竟想怎麼做?只要思考這件事,就能幫助自己專注在「比眼前目標更大的目標」上。(心理學家說的「比眼前目標更大的目標」是指超越稱讚及報酬等「個人成就及成功」範圍的目標)。 像是反問自己 「如果我持續在某方面鑽研的話,可以做出何種重要貢獻?該如何幫助別人?」請將現有情況當成是一種學習成長的機會,思考看看吧! (本文取材自《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先覺出版)

  3. 2019年4月12日 · STEP 1:思考理由. 第一步要深入探討 「造成業績低迷的主要因素」 。 主因大致可分成兩種。 一種是「難以招攬客群」,另一個是「與全球的樂園票價相較之下,日本環球影城的票價太過便宜」。 悅知文化. STEP 2:反覆 Q&A. 接著,繼續深入探討這兩個主因。 「難以招攬客群」這點是因為過去只以電影迷為對象,所以客群不夠廣泛;且日本環球影城的園區位在關西,市場規模比關東還小這點也是原因之一。 悅知文化. 就「票價較全球樂園便宜」這點而言,大概有東京迪士尼主宰價格,以及擔心漲價後嚇走客人這兩個因素。 悅知文化. STEP 3:整理成一張圖. 將所有要因整理成一張圖,從中擬出對策。 悅知文化. 找出要因就能擬訂對策。

  4. 2023年10月16日 · 中國市場的成功與失敗,讓吳奕叡更加謹慎。 進軍日本市場時,雖然也採取了空戰策略,例如先上架至 Yahoo、樂天等電商平台,並提供商品給網紅使用,讓 DR.WU 在日本的知名度慢慢發酵;在實體通路做了改進,僅主打杏仁酸等代表性產品,進軍 Loft、AINZ&TULPE ...

  5. 2013年10月29日 · 因此,如何預防失敗、管理失敗、進而從失敗中發覺創新因子,日漸成為企業管理領域的主題,產生了「失敗學」這個新詞彙。 成功的外表或許精緻甜美,但一口咬下,內裡一定略帶苦澀,告訴我們是經歷多少次失敗,才累積出今日的成果;提醒我們 ...

  6. 2009年3月24日 · 「過去我太順利,不知道失敗的感覺,如果有人一蹶不振,就會被我看做是不積極、不正面思考,」吳美君曾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這樣說道。 她說,嚐過落敗的滋味,讓她認識了什麼叫做「同理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