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簡稱921地震教育園區)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設在臺中市 霧峰區 光復新村的地震 博物館。 全館座落地震遺址之上,沿 斷層 而建,以充滿特色的建築與遺址做藝術化的結合;並將部分地震後留下的毀壞教室、 斷層剖面 ...

  2. 嘉義地震是由一條位於嘉義民雄底下不知名的斷層受到東南方來的力量往西北逆衝形成,與梅山斷層無關,由於該斷層並未出露至地表,故稱為「盲斷層」 [4]。

  3. 嘉義明治丙午震賑災紀念碑,是一座位於臺灣 嘉義市 東區 嘉義公園的紀念碑,因紀念1906年梅山地震殉難者而興建而設立,是臺灣第一座為紀念地震死傷所立的紀念碑。

  4. 嘉義市立博物館 (英語: Chiayi Municipal Museum ;簡稱: 嘉市博 ),是 中華民國 嘉義市 內的一座公立博物館,為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的附屬機關,於2004年3月9日開館,位於 東區 , 嘉義市文化中心 後方。 沿革 [ 編輯] 1998年( 民國87年 ), 嘉義市政府 開始展開籌建一座綜合性且多功能博物館的行動 [1] 。 2000年( 民國89年 )年初,獲得 行政院 原則同意全額補助建館經費 新臺幣 三億元 [1] 。 2000年( 民國89年 )6月,大中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取得博物館建築主體設計監造權;12月,博物館建築主體室內部份由名匠公司獲選設計監造,天璇展示製作,墨田裝潢工程 [2] 。

  5. 歷史. 園區土地在 921地震 前是 臺中縣立光復國民中學 (今 臺中市立光復國民中小學 )校地,因 車籠埔斷層 通過, 地震 造成 操場 部分隆起,也造成校舍及校園毀壞;一牆之隔,復興國小雖有受損,但修復後仍可使用,經許多專家評估後,決定以光復國中校地為地震博物館,保存震後地震遺址及蒐集相關文物、圖像、圖書等資料,作為認識、暸解及體驗大自然力量的活教材。 2001年2月13日,正式定名為921地震教育園區。 2004年9月21日,921地震教育園區(斷層館、影像館)開始對外開放參觀,2007年全區(斷層館、工程館、影像館、防災館、重建館)開放參觀。 園區第一期工程由 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 認養規劃興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負責之後的規劃與營運。 場館.

  6. 5 天前 · 場地震震央位於在南投縣 集集鎮(北緯23.8度、東經120.78度),即日月潭西偏南9.2公里,芮氏規模為7.3,釋出的能量約為1998年嘉義瑞里地震的40倍,相當於44.7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另有學者認為相當於50顆 [13],而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則

  7. 科博館主建築.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簡稱 科博 ,是位於 臺灣 臺中市 北區 的公立 科學博物館 ,是 中華民國 國家 十二項建設 文化建設項下興建的首座科學博物館。 每年參觀人數居臺灣博物館第二,僅次於 國立故宮博物院 ,平均三百萬人次左右,是最受歡迎的 自然史博物館 。 除了本館與植物園,科博館同時管轄位於 中臺灣 的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 鳳凰谷鳥園 及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等館外園區。 概略 [ 編輯] 科博館與植物園航照圖.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佔地約8.9公頃,該館館區由科學中心、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廳四個場館與太空劇場、立體劇場2個劇場共同組成。 同時佔地約4.48公頃的植物園與本館間以 西屯路 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