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夏至節」古時又稱「夏節」,它不但是一個重要節氣,還是中國民間重要傳統節日。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 [1],而宋代百官還會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

  2. 2023年6月9日 · 夏至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古代農業社會。在中國農曆中,夏至是一年的五個「節令」之一,也是「三伏」的開始。夏至之後,天氣炎熱,農民們需要開始重點關注農作物的灌溉、管理等工作,以確保農作物的順利生長。 此外,夏至還有著豐富的神話傳說。

  3. 夏至 ,是 二十四节气 之一。 每年6月21日前后(20日~22日),斗指 午 , 太阳 到达 黄经 90°时开始。 是最早被確定一個 節氣 。 西元前7世紀,古人用 土圭 量日影,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至」。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汉学堂经解》( ISBN 9787806940235 )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 故谓之至。 夏至日太陽直射點. 夏至日太阳几乎直射 北回归线 , 北半球 白昼最长, 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形成面积最大 极昼 区。

  4. 夏至,是 二十四節氣 之一,在每年 公曆 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 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 北回歸線 ,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 ...

  5. 夏至節」古時又稱「夏節」,它不但是一個重要節氣,還是中國民間重要傳統節日。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 [1],而宋代百官還會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

  6. 夏至2023】代表著梅雨季結束,將迎來颱風季節:由來、習俗、禁忌一次看 | Tatler Asia. 今年24節氣來到了夏至,而夏至是什麼? 又有哪些習俗跟禁忌呢?

  7. 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古時也是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民間有在夏至 拜神祭祖 的習俗。 此外,夏至後,人們普遍會食用清補涼湯、 涼茶 、 酸梅湯 等來 避暑 。 [15] [17-18] [28] 中文名. 夏至. 外文名. Summer Solstice. 別 名. 夏節. 夏至節. 涵 義. 炎熱的夏天來臨. 公曆時間. 公曆6月20日-6月22日交節. 黃道位置. 太陽 直射 北迴歸線. 氣候特點. 暴雨 、梅雨天氣,高温,潮濕. 物候現象. 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 農事活動. 蓄伏前雨水. 傳統習俗. 祭神祀祖、消夏避伏.

  8. disaster.tari.gov.tw › ARI › solarterm廿四節氣由來

    為了充分反映季節氣候變化,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並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位置變化和引起地面氣候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

  9. 一、夏至的意義與由來. 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氣就是夏至,而在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會達到全年的最北端,也就是眾所皆知的北回歸線上,所以當天也是北半球白天最長的日子,相反的,南半球則是夜晚最長的日子哦! 夏至中午時,因為太陽會在頭頂正上方,所以北半球的人站在太陽底下,會幾乎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呢~ 【看更多 >>> 小暑到! 除了西北雨之外,小暑需要注意的習俗與禁忌】 二、台灣有哪些夏至習俗及諺語. 你聽過「冬至餃子夏至麵」這個傳統習俗嗎? 自古以來,人們會全家聚在一起,在夏至當天透過吃涼拌的麵條來消消暑,再加上有句俗話說「吃過夏至麵,一天短一線」,意思是過了夏至之後,白天的時間會一天比一天短哦!

  10. 2021年6月18日 · 據說端午節的起源就是由夏至而來的。 「夏至」預示著高溫天氣的到來,同時,也是蚊蠅開始滋生,疫病流行的時候。 人們在認識到這一現象後,便有意識的在夏至之前選擇一個時間節點,舉行一些活動來提醒大家注意防病」。 由於過去人們認為數字「五」不吉利,就認為五月是「惡月」、「五日」則是「惡日」,因而五月初五最終被選定為提示大家趨利避害的時間節點,警示人們該防疫的時間已到來。 後來又加入了紀念愛國主義者屈原,忠心的伍子胥,孝道的曹娥等眾多的文化氣息,才能形成了現在的端午節。 立竿無影. 在夏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地區就會出現短暫的「立竿無影」現象。 生活在北回歸線上及其以南附近區域的人們,如果在夏至日前後幾天的中午在太陽下立根竿子,就可觀察到「立竿見影」會變成「立竿無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