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外勞仲介評鑑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18日 · 建造業及運輸業輸入外勞的特別計劃已開始接受申請,有立法會議員今日(18日)就外勞培訓機制,建議本地培訓機構與內地院校,以香港標準在內地建立

  2. 2024年5月1日 · 勞動節|各計劃至少批近1.8萬外 勞工界:前線工友感就業困難. 港府去年推出多個輸入外勞的行業計劃,並「優化」原有補充勞工計劃,放寬部份工種不可輸入外勞的規定兩年,這些計劃推行至今,至少已批出1.8萬個外勞配額。. 香港過往從未在一年內 ...

  3. 2023年4月11日 · 問到香港能否參考澳門做法,讓外勞即日往返香港與內地,譚金蓮則指,這做法帶來的影響會更大,除人員每日流動有機會影響關口運作,她認為在沒有設立限額及時限的情況下,內地人力資源豐富、選擇多,加上這種「跨境工作」的便利,不需要考慮 ...

    • 香港01:這份清單裡,有哪些工種可以「擰鬆」?
    • 香港01:勞方說「補充勞工計劃」存在優化的空間,可以將五個月的審批時間,壓縮到兩三個月。資方為何仍要強調繞過機制和勞顧會?
    • 香港01:但翻查2017年至2021年「補充勞工計劃」的數據,年均獲審批數量佔申請數量接近六成以上,並無資方形容的審批困難。
    • 香港01:但這些障礙能否消除?對於政府而言,勞顧會只是非法定的諮詢機構,審批外勞的主導權由始至終都在政府手裡。按理說,勞顧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周小松:這要交由勞顧會討論。在我看來,這26個工種其實都不缺人,像建造業的噴漆工,以前一定有人做,但如果說現有人手跟不上近年大增的年均工程量——工務工程從2022年開始,持續增長至每年超過1,000億元,連同私人市場,整體的工程量預計將會增長至每年3,000億元的水平,那可以循現有機制輸入外勞。 但這樣的工程量不可能長期維持,總有一天會回落至穩定水平。到時候,行業不能依靠外勞。至於這一份清單,原則上是應該予以保留,從而避免本地基層工人被外勞取代。

    邵家輝:只可以說計劃並不完美。主要有兩個問題。一是僱主要為輸入勞工安排住所,比如租劏房給他們住,也要六七千元的成本,居住和工資成本已經飄離市場。這種要求並不合理,自然把絕大部分需要人手的僱主,拒諸於門外,所以每年只有數千宗申請。二是勞顧會中勞資雙方代表各佔一半,容易出現爭持不下的局面,拖長審批時間。

    邵家輝:但你看看澳門輸入外勞的情況,45萬勞動人口當中有大概15萬人為外勞;新加坡約350萬的勞動人口裡,除去外傭,有大概76萬的基層外勞。香港367萬勞動人口,一年只有5000名外勞,這無需再多解釋。如果這套機制有效,就不會有這麼多爭議。機制高成本、難申請、審批時間長,這對於本港正面臨的人手短缺問題,都是障礙。

    邵家輝:是的,勞顧會始終是諮詢架構,審批權在政府手裡。政府也想繞過勞顧會,不然,為什麼要推出「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額外輸入3000名護理員?早前(5月5日),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拜會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夏主席要他解決香港人力短缺問題。你要國家領導人過來提醒你,你都做了些什麼?

  4. 2023年6月12日 · 消息指,政府最快明日公布建造業及運輸業輸入外勞的特別計劃,輸入的外勞將涉及多個工種,包括專線小巴司機、旅遊巴司機、紥鐵工和搭棚工等。

  5. 2023年3月29日 · 對於是否同意擴大輸入外勞來補充勞動力,有53.7%受訪者不認同,只有14.6%表示認同,31.7%沒有意見,主要擔心就業機會減少、搵工難,工資待遇受壓,佔比均超過五成。 2月11日 廣東道名店外再現排隧人龍 . + 6. 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毋須勞顧會審閱 以先到先得原則審批. 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去年12月獲行政會議批准推行,業界在同一時間可輸入最多7,000名護理員,成功輸入護理員的院舍營辦人須繳付「僱員再培訓徵款」 ,繳付方式和現時「補充勞工計劃」相同。

  6. 2023年6月13日 · 政府宣布改善現有的補充勞工計劃,並改名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計劃下原有26個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外勞,這項限制會「冬眠」至少兩年,料於今年第三季推行。 有勞顧會勞方委員批評,相關放寬涉及的都是基層、低技術工種,認為將對本地就業帶來巨大影響,窒礙釋放青年、中年心及婦女勞動力。 6月13日 政府公布輸入勞工特別計劃 . + 14. 勞聯譚金蓮:係有人唔用,唔係有工無人. 勞聯副主席、顧會勞方委員譚金蓮指,計劃下一般不得輸入外勞的26個工種都是基層、非技術的工種,料相關放寬會對本地就業帶來巨大影響,特別是窒礙釋放婦女勞動力,也會影響中年人轉職。 她續指,近來已聽聞有婦女反映求職變得困難,「係有人唔用,唔係有工無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