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30日 · 從旁觀到採訪的深度看見. (攝影/楊子磊) 5年前來自苗栗卓蘭高中的詹俊宥透過繁星計畫以48級分錄取台大刷新錄取台大的最低分數紀錄一度轟動媒體版面引來鋪天蓋地的嘲諷2021詹俊宥已畢業就職,《報導者特約記者張嘉恩追蹤這位最狂台大生理解他這些日子經歷了什麼如何走過標籤低潮勤懇地耕耘出自己的價值。 這篇 〈5年前,他48級分繁星上台大〉 ,同時也是今年《報導者》最多人閱讀的報導。 「寫這篇文章,解開了我心裡的許多結,」在Podcast中張嘉恩首度吐露,我們才知道她與詹俊宥同年,當年繁星放榜時,她也是那個看著媒體欣羨詹俊宥遭遇的高三生。

  2. 2020年10月18日 · 教育部於2005~2017年推出「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為了提升國內研究水準、建設世界級的頂尖大學,給予重點大學經費補助之計畫。 包含台大、政大在內共12所大學獲得補助,台海大、中正等5所大學或特別補助。目前本計畫已經結束,由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接續。

    • 大學繁星放榜查詢1
    • 大學繁星放榜查詢2
    • 大學繁星放榜查詢3
    • 大學繁星放榜查詢4
    • 大學繁星放榜查詢5
  3. 國內之所以存在「田中央大學」,可追溯回1990年代,當時在廣設大學聲浪下,地方政府協助私校取得國營事業土地設校,然其多半地處鄉間,根據教育部的《大學及分部設立標準》均僅規範校地範圍內的面積、校舍等設施,並無對於圍牆外的都市規畫有任何規範,導致周邊環境仍在非都市計畫區內 ...

    • 優勢生與弱勢生迥異的前途與發展
    • 升學制度的改革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 必須及早介入弱勢學生的教育
    • 學前介入可以造成改變

    我們來試想背景較佳學生的大學之後:大學之後當然是就業了。2016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交通大學演講時說,台積電聘用的成功大學畢業生最多,達4,300人,其次是交大及清華大學,都約3,700人,台灣大學約2,000餘人。多事的網友根據這些數字一算,發現台積電工程師裡,有75%是台成清交畢業生。林、沈的研究已經指出,家庭背景好的,有更好的機會進台成清交,這些家境不錯的學生大學畢業後,部分能成為台積電優先錄用的員工;他們未來的家庭會成為全國家戶所得的最高的一群,子女因此在教育升學路上有優勢,有比常人更好的機會進入政府補貼最多、圖儀設備最佳、學費又低於私校的台成清交。 我們也來試想背景較佳學生在升大學之前,特別是中小學時的狀況。教育社會學者黃毅志有許多針對國中畢業後的升學研究、或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

    既然窮小孩、富小孩升上大學的機會不公平,那麼改變升大學的遊戲規則,似乎是直覺的選項。駱明慶在「誰是台大學生?(2001-2014)──多元入學的影響」中,舉出數據說明,在多元入學制度實施之後,台大學生的高中集中度稍微降低(2001-2003年間, 46.6%的台大生來自排名前5名的高中畢業生,在2011-2014則縮減為39.7%)、台大學生來源的地區分布也稍微提高。駱文發表的2016年,台大透過繁星推薦管道錄取48級分的學生,可謂多元入學的經典代表。 多元入學是否真的讓弱勢孩子得到公平的教育翻轉機會?從台大的案例,看來稍有幫助。但還有兩個要考慮的新問題產生: 問題一:會不會最能從多元入學受益的,還是非都會區中最優勢家庭的孩子?駱文沒有學生家庭社經資料,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也沒有統計資料,但...

    弱勢教育這些年來一直是教育部施政的主軸,從1996年的教育優先區開始,已經有22年的努力。但是,根據學者許添明與葉珍玲的研究,到目前為止,這些計畫不但未能縮減台灣城鄉學生的教育成就差距,差距反而有擴大的趨勢。為什麼?我認為有兩個可能原因: 一是執行的系統性不足。雖然實證研究一再一再顯示,系統、密集、嚴謹的補救教學可以有良好的成效。但大型的、政府主導的方案,可能因執行面專業、管理皆弱,導致整體成效不清楚。但這個問題,不是本文的重點,就此打住。 我從認知科學的角度打個比方:每個人大腦都有一個資訊篩選網,詞彙量愈多,網眼愈密,學習時可以留住比較多的知識;反之,弱勢幼兒詞彙量少,網眼疏,學習時可以留住的知識就相對減少。假定政府提供完全相同品質的教育給弱勢及優勢兒童,他們一樣坐進小一的教室裡,從開學的...

    所有的證據都指出,對弱勢幼兒的學前介入,是成本最低、成功率最高,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社會投資。 2015年6月,蔡英文以總統候選人身分在美國拜會了芝加哥大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克曼(James Heckman)。海克曼建議蔡英文,應以政府的手段補足因家庭貧富差距而造成的教育落差。蔡英文隨後向記者說:「如果要防止社會弱勢者在教育的落差,避免成長過程中的差異一直存在,政府必須採取較干預性的手段。」 海克曼和同事曾發表一篇「高瞻培里學前計畫」(High/Scope Perry Preschool Project)的投資報酬研究,該計畫從3歲起連續2年介入一群貧窮的非洲裔美國幼兒,介入結束後追蹤這群幼兒到40歳。結果顯示,早期介入的投資報酬率很高;實驗組比未介入的對照組有較好的收入、較高的學力、較少拿...

  4. 2024年3月11日 · 《報導者》採訪學者專家及整理資料,篩選出318運動中的10個關鍵字,為曾經參與這場重大運動,或未經歷過那段狂飆年代的讀者,重新梳理它的複雜成因,以及持續至今的眾多影響。 【1】反黑箱. ──10年前的抗爭群眾最大共識. 2014年3月21日晚間,立法院議場內的群眾正在入口處模擬應對警方攻堅的防守措施。 (攝影/楊子磊) 引發占領的契機不只《服貿協議》,也與當時民間抗爭蜂起的社會氛圍相關。 自2008年起,台灣陸續發生多場環境、勞工、土地運動,群眾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滿持續累積,最終匯聚成占領立法院的聲浪。 而318運動的24天內,由於參與組織多元,除了議場內「決策小組」提出的訴求外,公民團體各有主張,其中最普遍受支持的目標即是針對程序正義的「反黑箱」。

  5. 排名前5的學校」: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排名前10的學校」:中央大學中山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以及陽明大學;「排名前20的學校」:台北大學中正大學中興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台北醫學院淡江大學長庚大學東吳大學元智大學逢甲大學。 依論文提供的資料分析,台灣家庭所得最高的5%家庭的小孩,他們進台大的機率,是台灣所得最低的5%家庭小孩的6倍。 如果把每一個所得百分位與其子女進入台大的機率畫一張圖,就會看到如下圖顯示的狀況,愈往右邊的高所得家庭,其子女進入台大的機率也愈高。 論文研究的資料樣本裡,超過一半的台大學生(51%)來自家庭所得最高的20%(指80~100百分位)。

  6. 再說多元入學方案即繁星計畫只是提升了排名前面大學中的弱勢學生比例大概很難改變貧富兩極化的高教排名結構。 所謂提供豐富訊息以促進追尋成就的動機,雖是不錯的主意,但卻不知道有何實證研究可以說明家戶經濟弱勢者進入排名較後的學校,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