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崠山至大混山連稜,是日據時期的隘勇線,沿途有駐在所及砲台遺跡,百年駁坎矗立於森林中,充滿歷史意義,原始茂密的森林、整齊的柳杉林,讓人走來心曠神怡,亦有「黑森林步道」、「中級山五星級路線」之稱。 大混山觀景台可眺望大霸尖山、島田山

  2. 2017年3月9日 · 大混山又名比亞山,海拔1541公尺,三等三角點NO.6720~由大混山前往李棟山的縱走步道,在日治時期是一條隘勇線,有許多的駐在所遺址,沿途林相原始茂密又優美,是一條優質的縱走路線,也是森林浴的好去處~交通:國道3號關西交流道下,轉118縣道,接台3線,轉120縣道

  3. 2020年4月1日 · 大混山又名比亞山,海拔1541公尺,三等三角點NO. 6720~ 李棟山至大混山連稜是日據時期的隘勇線,沿途有駐在所及砲台遺跡,充滿歷史意義~ 此行由李棟山莊上到李棟山,續行往大混山,去程開高走低很好走,但回程就稍微費力些,

  4. 2022年7月4日 · 李棟山與大混山之間的大混古道,有許多日治時期駐在所的遺跡,還能看到闊葉林至杉林的植物變化,也是蠻推薦的縱走路線。 全長約5公里,但從大混山返回李棟山時一路陡上,花費的體力會比較需要考量,做為爬百岳前的練習是非常適合。

  5. zh-tw.hikingbook.net › trails › 大混山大混山 - Hikingbook

    又名比亞山,可與李棟山連走,李崠山至大混山連稜,是日據時期的隘勇線,沿途有駐在所、砲臺遺跡與百年駁坎,亦有「黑森林步道」、「中級山五星級路線」之稱。.

  6. 離開了李棟古堡,往大混山途中,山徑沿途為原始林、箭竹、杜鵑、柳杉等林相。 還有幾處石頭堆疊的駁坎,也不知早期作何用途? 這一段山徑我們走了135分鐘,在大混山基石旁午餐休息拍完照,往回走完成了李棟山、大混山的行程。

  7. 2016年11月24日 · 大混山登山口、凌空廊道交通: 車行內灣後過尖石大橋,接竹60縣道,沿「數碼天空」車行上山. 過「數碼天空」大門,續往上行約2公里即可到達「凌空廊道」 08:43凌空廊道路旁有一小空地可停車↓. 凌空廊道,視野寬廣. 可眺望水田、煤源部落及內鳥嘴山、李棟山等群山峻嶺. 左方稜線為今日要縱走的大混山及李棟山↓. 要不是今天是"縱走且原路來回". 不然真想在此喝個早晨咖啡. 凌空廊道上的解說牌↓. 08:50 整裝後出發↓. 沿八五產業道路前行約200公尺↓. 大混山與李棟山的登山口就位在道路左方↓. 登山口進入後為一段緩坡的桂竹林山徑↓.

  8. 活動描述. 凌空廊道上大混山縱走李棟山,再原路折返凌空廊道開車. 後記心得. 早上7點多到凌空廊道,只見一台車及車外女仕像在著裝,待停好車後打算問候一下,不料車就直接開走了,也許她們早早上山,早早下山吧! 今天又只有我一個人,一路沒多想,順著水管走,不料走錯路,而且還走很遠才發現,沿路若沒看到布條,最好檢查一下離線地圖,白走了一個多小時,萬幸沒發生意外! 從登山口一路到李棟山,典型中級山的路徑,一路沒展望,也曬不到太陽,還有滿路的蚊蠅在臉旁伺候。 下午才一兩點,山路就顯昏暗. 分段速度. 顯示全部. 路線安排. 第 1 日. 第 2 日. 總時間 7 h 14 m | 總距離 10.9 km | 總爬升高度 831 m. 1.

  9. 大混山,又名比亞山,海拔1541公尺,三等三角點編號6270,這是屬於陸測三等基石,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有基石的山頂因位於樹林內所以無展望,最後登頂陡上之前有一缺口可以眺望南向的群峰,展望視野不錯,其中一小角也能看見李崠山,稜線山徑可以一直走

  10. 一開始山路比較陡峭,大約是 30 度到 40 度之間,經過主要爬升段後,上面的路就平緩好走了。 這條平緩的路就是一直通往李棟山,也有支線可通八五山等。 這條舒服的路,以新竹縣的古道來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約中午 12 點,走到了一個巨大亂石堆,這裡就是前幾年我們來到折返點,從這裡可以走上大混山三等三角點。 過了亂石堆,在三角點上面簡單吃個飯糰,就打道回府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