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0日 · 根據2022年前三季未分配盈餘+其他權益統計目前為正數的有富邦金元大金兆豐金第一金等7家對此資深分析師陳威良說如果持有負數金控股的投資人也不用晚上擔心失眠這些負數的金控股還有一季的未分配盈餘尚未出來所以配息機率還是很高。 0050素有「國民ETF」之稱,陳威良將金融股還原權息後的年化報酬率列出與0050比較,0050的10年的年化報酬率是11.46%,金融股擊敗0050的有玉山金和合庫金,0050的3年年化報酬率是13.56%,勝過0050的金控股有富邦金、開發金、元大金、台新金、永豐金和合庫金,所以唯一兩項報酬都勝過0050的僅有合庫金。

  2. 2024年3月3日 ·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何秀玲台北3日電台股1日收在18935.93點下跌30.84點跌幅為0.16%在萬9大關前止步上週累計上漲46.74點法人指出大盤走勢應可維持多頭格局隨著人工智慧AI股回神半導體龍頭法說強於預期本週指數有望拚站穩萬九。 日盛上選基金研究團隊表示,今年企業獲利挑戰雙位數成長,半導體龍頭法說強於預期,反映AI強勁需求,從技術平台來看,占比最大高效能運算及手機連兩季增長,反映下半年AI伺服器與手機對先進晶片的需求。 此外,全球消費電子需求可望於今年落底,2024年將有強勁的復甦契機,而全球晶圓代工營收同樣將在2024年展現兩位數成長機會。 消費性電子復甦造就百花齊放,可關注市場波動後的科技投資契機。

  3. 2023年12月24日 ·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4日電台股高檔震盪法人展望後市分析大盤走勢趨向盤堅維持類股輪動格局市場高度預期聯準會2024年降息效應有利新興市場資金動能科技產業完成庫存調整可望開啟新循環皆支撐台股多頭走勢。 台股在美股回穩、半導體族群回神下,22日早盤觸及17600點之上,加上其他部分電子與非電族群撐住市場人氣,終場上漲52.89點,收在17596.63點,重新站回十日線,但週線收黑,下跌逾77點。 針對近期盤勢,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美國相關數據、利率政策與市場對於降息預期樂觀程度,仍是左右近期市場氛圍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相較於其他國家,台股往年在11月到3月通常也是比較容易上漲的季節,主要反映集團作帳、做夢行情與季節性效益。

  4. 2024年4月19日 · 陳威良指出今年主動式高息基金有許多都有二位數的漲幅與大盤差不多或是更勝出但是上市櫃股票有77%輸給大盤。 而挑選高息基金的心法主要還是要注意三個要點,包括整體台股的研究團隊和經理人、績效穩定性和回檔時抗跌能力,還有配息來源和配息機制。 陳威良認為,最好分辨的方式就是看基金淨值,以及基金成立多久,如果淨值破百,且成立好幾年了,就代表經過多空循環、大風大浪後,長期績效是有保證的,他舉例統一就有五檔淨值超過百元的基金,其中一檔更突破300元,這些經過多空考驗的基金都是值得信賴的。 另外去年剛成立的統一台灣高息優選基金,背後團隊也是統一的,也是值得期待的明日之星。 美債ETF是送分題還"送命題"?觀念錯誤恐被當!

  5. 2024年5月17日 · 財政部公布最新國債鐘,平均每人負債27.4萬元創歷史新高,對此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短期融資在國庫的調度上是有必要的,因此短期債務會增加,但會盡快還債。 財政部也補充回應,今 (17)日就會還掉480億元短期債務,人均負債將降到27.2萬元,持平歷史紀錄。 但學者擔憂,以編列預算來看,今年總預算舉借金額大於要還款的,若今年稅收沒有超徵,國債鐘數字還可能再往上增加。 5月報稅季,民眾荷包緊縮,財政部10日公布最新國債鐘,平均每人負債達27.4萬元創歷史新高,立委 (國)李彥秀VS.財政部長莊翠雲說:「跟同期比較,它就是一個歷史新高的數字對不對,對比去年27.2萬元高了2千。

  6. 2024年5月3日 · FedWatch網站資料上顯示67月聯準會維持目前利率5.25%-5.50%機率最高到了9月降息1碼的機率略高一點來到11月也是降息1碼機率高有機會降到5.0%-5.25%之間。 阮慕驊也認為,以目前通膨頑強的程度,今年頂多降息一碼。 台股方面,阮慕驊則提醒投資人「不要做空」,他認為台股的多頭尚未結束,2萬點已經變成台股的起漲點,要突破20,883,再創新高也是很快的事,日前拉回19,291只是修正。 而且指數真的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主動型基金 追求長線創超額利潤.

  7. 2024年4月30日 · 中央社記者林敬殷30日電面對近期引發關注的租賃公司融資亂象尤其是業者巧立名目規避法定利率16%上限造成債務人無力償還多位民進黨立委今天舉行記者會提案修法民法第205條明定相關規費違約利率應納入共同計算杜絕高利貸亂象。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林宜瑾、鍾佳濱、陳素月、賴惠員在立法院舉行「杜絕融資公司高利貸 修正民法保障消費者權益」記者會。 鍾佳濱表示,許多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或職場小白聽信使用無卡分期或先買後付,他們以為只是簽買賣契約、購買商品,但事實上背後還附加借貸契約。 許多來陳情的民眾跟他說,根本不知道自己借了錢,沒有拿到借貸契約,即便拿到借貸契約,契約內容也巧立名目,加上手續費、違約金等費用早已超過16%。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