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葉稻(或稱稻;Coleus rice)係指在水稻植株莖、葉、穎花呈現不同於一般栽培品種之綠色者,可大致區分為花青素變異(紫色系)與葉綠素生合成不完全缺失變異(白色系與黃色系)兩大類,目前在臺灣除基礎研究外,主要作為稻田彩繪或觀賞用盆栽,在 ...

  2. 原料、風味卻成市場發展新瓶頸. 農傳媒. 20200719. line. 根據國外市調統計,2018年全球乳製品替代品市場規模達173億美元,預估2023年將成長至296億美元。. 內容提供/《畜產報導》 文、圖片提供/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林淨鈴、王素梅. 近年隨環境變遷造成 ...

    • 緩釋性肥料及作用機制
    • 市售緩釋性肥料類型及應用
    • 緩釋性肥料應用 合理化施肥案例
    • 確保品質並降環境衝擊 價格期待更親民

    緩釋性肥料係以各種物理或化學方法改變肥料劑型,使其養分釋放速度變慢,達成緩釋的效果。所運用的原理或作用機制說明如下: .改變肥料本身化學結構 例如甲醛縮合尿素肥料係利用尿素與甲醛縮合,形成具有長碳鏈的高分子聚合物,使其氮素不容易溶出。 .做成大顆粒劑型 把肥料顆粒做大,例如大顆粒尿素,減少單位體積肥料與土壤接觸機率,降低養分溶出速度。 .利用不透水或難透水材質包覆肥料 在傳統化學肥料外裹覆一層不透水或難透水材料,控制水進入包覆層以及養分從包覆層內釋出的速度。透過調整裹覆材質及厚度可以達成不同養分釋放的需求。 .添加硝化抑制劑 土壤表面帶負電,銨態氮為陽離子,可被土壤吸附,硝態氮為陰離子,不易被土壤吸附,易隨水流失。此外,硝態氮可經由細菌脫氮作用,以氧化亞氮、一氧化氮、氮氣等形式逸散。於肥料中...

    隨著肥料工業的精進,世界上已有多種商品化的緩釋性肥料,茲摘述其種類與主要應用如下: .尿素與醛類縮合肥料 由於其緩慢釋放特性,一般不會造成種子發芽或幼苗的傷害,常用於草坪或家庭園藝作物。 .大顆粒肥料 在西歐,此類肥料常用於樹、灌木、蔬菜作物、盆栽植物等,但在熱帶地區,則常配合深層施肥用於水田。 .裹硫肥料 硫磺的成本低,硫本身又是植物必須元素,是常見的裹覆材料。因裹覆後養分溶出速率降低,可用於取代傳統化肥使用。 .高分子聚合物裹覆肥料 藉由調整裹覆材質與裹覆厚度來達到不同養分釋放速度的需求。售價通常較傳統肥料高出數倍甚至10倍以上,多用於草坪及高經濟園藝作物栽培。 .傳統與裹覆混合肥料 結合控釋養分供應的優勢與傳統肥料的低成本,將裹覆肥料與傳統肥料混合而成,兼具速效與緩效的特性。依其肥料組...

    .案例一:控釋型肥料應用於水稻栽培之研究(江汶錦、黃瑞彰,2011) 作者以自行調配包膜配方包覆市售粒狀複合肥料研製控釋型肥料,並進行水稻肥培試驗。慣行肥、1倍緩釋肥、0.8倍緩釋肥的三要素用量分別為每公頃17-9.2-8.8、17.8-9.2-8.9、14.2-7.4-7.1公斤。2011年一期作試驗結果顯示,控釋肥料1倍量處理與0.8倍量處理的水稻產量均高於慣行化肥處理。 雖然緩釋肥可全量於基肥施用,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但因肥料成本高於慣行肥料,故收益略低於慣行處理。若能改善製程大規模量產,可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收益。 .案例二:應用緩釋肥於結球萵苣生產之節肥效益研究(謝明憲、江汶錦、林經偉,2015) 作者以自行調配包膜配方包覆市售粒狀複合肥料研製控釋型肥料,並進行結球萵苣肥培試驗。以農...

    緩釋性肥料具有養分利用率高、溫室氣體排放及環境水體汙染風險低、對種子及幼苗傷害小、節省施肥次數與勞力等優點,不僅可確保作物產量與品質,亦可降低養分流失對環境的衝擊。然而,由於售價高於傳統化學肥料,往往只適用於高經濟價值作物栽培。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抬頭及作物栽培需求的多樣化,結合傳統化肥與緩釋肥的肥料商品亦不斷推陳出新,而國內各農業試驗單位也積極投入緩釋性肥料配方研發及肥效試驗。透過公私協力,相信不久的將來能有更符合作物養分需求且價格親民的產品問世,提供農民更為多元的選擇。 (參考文獻請洽作者)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11月號 1. 標籤 2. 化學肥料 3. 合理化施肥 4. 緩釋性肥料 1. facebook 2. line 3. twitter

  3. 今年初以來,因全球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不知何時可解圍,供需難以精準預估,使得國內家禽生產調節與市場需求產生偏差,白肉雞因產量減、需求不減,導致價格大漲,產地價1台斤逼近30元;另一方面,土雞價格從春節後一路上漲,漲到每台斤50元的高峰後 ...

  4. 以20182023年的每月資料走勢圖說明本研究資料範圍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之月資料變數包含雞蛋日均產量雞蛋產地及零售月均價飼料玉米及黃豆粉月均價等。 而雞蛋需求量原始資料則為2018~2022年之年資料。 (資料來源/農業部糧食平衡表、本研究計算;製表/黃煒婷) (一)供需狀況作為影響因素觀察. 供需趨勢圖中可觀察到,蛋類每日需求量逐年攀升,雞蛋供給卻無較明顯上升趨勢,甚至在幾個期間出現大幅下降的狀況,導致需求大於供給的缺口出現。 2018年8月至2019年年初,曾出現缺蛋、蛋價上漲情況,主要原因來自2018年8月23日水災,導致百萬隻蛋雞淹死,使產蛋量從2018年7月份的10.8萬箱降至9.2萬箱;當時日均需求量約在10萬箱。

  5. 蛋雞產業升級座談7大策略有共識 今年提計畫明年編預算. 陳吉仲表示,研商會議後會將學界及產業界的建議,具體化為中長程計畫內容。. (攝影/記者陳儷方). 農委會今(11)日召開「雞蛋產業轉型升級研商會議」,7大產業轉型升級輔導策略包括生產設備 ...

  6. 原來有正確名稱. 紅龍果或火龍果,相信兩種說法都聽過,部分民眾會認為紅龍果為紅肉種,火龍果為白肉種,但早在2008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果樹品種審議委員會已統一正名為「紅龍果」,火龍果為別稱。 外觀特殊搶眼的紅龍果(學名 Hylocereus undatus (Haw.) Britt.),又稱龍珠果、仙蜜果,是仙人掌科三角柱屬( Hylocereus )植物的果實,原產地為中南美洲,在臺灣的歷史可追溯至1645年,由荷蘭人引進,至今已有300年的栽種歷史。 紅龍果最初引進的「蘩(蕃)花種」,因結果率低,並未成為經濟作物,而是被視作觀賞作物,至今鄉間的宅第圍籬仍可見到紅龍果的蹤跡。 而後自越南引進的紅肉種(大紅)、越南白肉種因品種特性結果率高,且經各方研究單位的改良及推廣,成為臺灣主要栽種品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