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www.agriharvest.tw › archives › category農影院 - 農傳媒

    鱸魚含豐富營養 有「開刀康復聖品」之稱 許多人對牠的料理想像 常常停留在「燉湯」的層次上 其實鱸魚可以做的 …] 農影院 英式米布丁|滴水未加!用老英國的浪漫情調 欣賞濃郁奶香與飽滿彩田米的味蕾交響曲!|《臺灣農好呷》EP12|Rice pudding ...

  2. 你曾經體驗過摸魚撈蝦的樂趣嗎亞洲大學師生透過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計畫與雲林返鄉養白蝦的青年李富正合作在年底清池曬池前舉辦好蝦赤腳季活動邀請大小朋友到口湖鄉在驕陽烈日下的年輕黑腹帥帶領下透過遊戲深入認識魚蝦的生態動手捉魚捕蝦並現場品嘗美味料理。 不僅讓造訪的旅人深刻體驗在地,也讓參與其中的年輕世代看見農村未來的發展有無限可能。 誰陪你在農村揮灑熱情? 一個又一個匯聚青年力量改變農村的故事,持續發生中。 走進環境清幽古樸的雲林故事館,雲科大師生正娓娓解說著由阿公阿嬤一起參與創作的繪本及在地好物,在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計畫的支持下,不僅創造青銀共學的機會,師生還持續激發創意,推出一系列受歡迎的伴手禮,帶大家深入認識雲林。

  3. 農傳媒. 20181128. facebook. 企劃製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文/李柏毅 圖片提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人口老化是農村發展的重要議題,由農保被保險人平均年齡超過66歲可見一斑,這不僅僅是數據,更是農村的日常。 果子纍纍的葡萄藤間、袤綠的蒜頭田,忙碌的生產前線盡是銀髮族,青壯年人口業已大量流失。 除了勞動力斷層、技術無法傳接的警訊之外,倘若老年族群不在了,原本的社區即瀕臨消失。 甚至,在那之前,隨著年事愈高,他們亦可能出現生活失能的情況。 一旦發生,將不只是單一特例,而是整個社區的塌落,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社會網絡去撐持。 推動青年返鄉是地方創生的重要一環,但若過度聚焦,反而容易忽略高齡化社區本身的癥結。 居民漸趨老邁的社區如何自主運作,是當務之急。

  4. 青年勇闖青村的故事 感動登場! 水保局支持 九年洄游、十年精彩. 農傳媒. 20191129.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今舉辦40個勇闖青村的故事新書發表會。 文、圖片提供/水土保持局. 帶領各領域的青年進入農村洄游發揮創意解決農村的問題農委會水土保持局九年前從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開始陸續增加洄游農STAY計畫洄游二次方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青年回鄉行動獎勵等一系列計畫不僅幫助農村產業升級也促成無數青年回留農村翻轉再地成為農村再生與教育創新的典範。 為啟動洄游農村系列計畫明(109)年十周年之宣傳活動,水保局特別出版了《40⁺個勇闖青村的故事》一書、並在臺北華山1941文創園區雜學校展館召開新書發表會,透過文字與影像吸引更多民眾及青年學子,關注並參與農村發展議題。

    • 展現「尚青」的衝刺力
    • 對農藥過敏的農夫
    • 厚臉皮才能談好生意
    • 團隊精神與農業傳承
    • 青農簡歷

    「我們兩個都是工作狂!」茂和農園的重要掌舵手──羅秉諺與張婉儀回憶起數年前,因在農業科技公司工作而結識。當時,農校出身的羅秉諺負責農事管理,張婉儀則有行政與物流管理經驗;兩個工作狂心想,與其替人賣命,不如自行創業。 「我們也看到農業勞動人口老化的趨勢,」羅秉諺提及,臺灣的青農表定年齡上限是45歲,但他希望能更展現「青」農年紀尚輕、敢拚的企圖心,「我想衝衝看,而且,比起中年才返鄉務農的青農,我到時可能已經是『資深青農』了。」 不過,決意從農業科技公司離職、投入創業後,才是真正的開始。兩人透過屏東縣政府為輔導青年返鄉從農而辦理的「燕南飛計畫」,熟練基礎農事技能,並到農場實習;結訓後,他們也開始組團隊、找農地,前進的方向逐漸定錨。 「但那時連我阿嬤都不看好。」羅秉諺笑說,自己從高中到研究所都讀農業...

    農園所屬的農地原是河床地,農場內遍布大大小小的石頭,光整地撿起的石頭就能堆滿好幾條溝渠,每回收成後,仍要持續撿拾大量石頭,「一開始還沒人想要幫我們整地,因為太多石頭會破壞農機具。」 羅秉諺自嘲,「所以我常說我們這邊很像在種石頭。」放眼望去,附近多處農田都種植果樹,但考量到果樹已有很多人種植,且成本回收至少要2、3年,資金周轉較有疑慮;加上此處地質因素,他們最後選擇種植瓜菜類。其中,茂和農園又以人稱小黃瓜的花胡瓜作為招牌作物。 同時,也因為此處較無鄰田汙染問題,就連相鄰的公共區域也用機械而非藥劑除草,讓他們決定從事有機農業。「但也是因為我會對農藥過敏啦!」羅秉諺回憶,高中出公差負責噴藥,他揹藥桶開工,卻吐到不行,才發現自己竟然對農藥過敏——這個對農藥過敏的農夫,似乎早就命中注定要投入有機農業。...

    找到農地、順利投入種植後,賣出作物也常是農人面臨的一大問題。 「要厚臉皮才能跟人家做生意。」羅秉諺談起家人的叮嚀,草創時期,他天天在農場內埋頭苦幹;後來,他參加農委會的「百大青農計畫」、與「台灣好基金會」合作並供應地方小學營養午餐的有機蔬菜、加入地方青農團體,及成立蔬菜產銷班等經歷,羅秉諺才發現,積極拓展人脈、藉此尋求資源,不但有機會與其他農友交流,更是認識合適通路的關鍵。 而找到通路則又有另一個障礙。以他們的經驗為例,小黃瓜產期僅約一個月,和通路磨合好合作方式與供貨規格,產季便往往準備畫下句點,因此下次供貨又是一個新的開始,「這也是從事有機農業的困難,品質和數量都要穩定。」張婉儀補充,必須藉著往來溝通的經驗來調整農園的工作模式。 以品質而言,他們藉挫敗檢討有機栽培方式;而外觀NG的格外品則...

    茂和農園漸被人知曉、持續擴大版圖,羅秉諺與張婉儀認為是團隊整體的功勞,「農夫要想種什麼、管理作物,又要聯絡通路、想辦法賣出去,一個人做全部的事情真的分身乏術。」 因為認知到合作的重要性,羅秉諺在工作時,也特別在意共事者的情緒和成就感,「我最注重的就是『一起的感覺』!」他提到,夥伴關係並非一紙合約才成立,而是因為擁有相同的理念才聚在一起;就算彼此偶有意見不合,但方向一致,此時的討論便是在募集全員的想法,以找出解方。 而他指導夥伴時也不藏私,因為唯有讓每個人知道得更多,討論才會在同一個基準點上,反而能激起更多火花而進步,眾人也更有參與感。這樣的作法,也適用於農場實習生。 因為羅秉諺一路就讀農校,畢業後又從農,這樣「活生生的例子」常被老師邀回母校與學弟妹分享;同時,農園也招收屏東科技大學的實習生。...

    茂和農園 羅秉諺、張婉儀 從農時間:三年 特殊事蹟:羅秉諺曾獲第三屆百大青農個人組 聯絡電話:0932-979423 地址:屏東縣內埔鄉建興村信義路588號(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對面) (本文轉載自《鄉間小路》2017年11月號,台味麵包修業之路) 1. 標籤 2. 農藥 3. 青農 4. 青出於農 5. 青年返鄉 6. 六堆 7. 客家文化園區 1. facebook 2. line 3. twitter

  5. 未來農業智慧化養殖 共享經濟突破行銷困境. 人稱「阿正」的好蝦冏男社負責人李正社長,一直期望在地的青年創育坊能量、海口嘻遊記遊程體驗及宣傳,能有助於在地農漁民青年創業,讓陽光下「黑帥、黑美」的青年重振雲林海口「黑金」(番薯、文蛤、烏魚子)榮光。 阿正心中的願景規劃,更具體說是發展雲端智能養殖、預購儲值智慧零售系統,在地創業者能共享智慧冷鏈物流及合作對象,攜手打拚,並整合智慧烹調雲端廚房等潛在資源、產業機會,打造矽谷般的農漁業「高科技園區」: 1.發展共享經濟模式,提升農漁業產值.

  6. 歷經社區營造農村再生行動到地方創生多年醞釀藉由老屋新生打造富岡在地第一處公共文化空間,「富富小山岡將持續導入社區學界與青年能量為小鎮注入豐沛活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